《系统之美》打开深入思考的开关,世界原来如此有趣

#我推荐的书#说实话,一开始看到这本书的名字《系统之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一个字“晕”,系统跟我有啥关系,我为什么要看这样的一本书。

翻了一下简介,原来是培养系统思考能力的一本书,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身边的复杂系统,更好地做出决策和判断。

最打动我的是,当我看到系统思考能力,已经被普遍认为是21世纪全球领导力的核心技能,我就有些好奇了。

再看看各路名人的推荐,本书被评价为:过去十年间系统思考领域10部必读著作之首。

当今世界每天都在持续快速地变化发展,而且日益复杂,让人惶恐,系统思考将有助于我们从表面的复杂中,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看到多种可能性,从而让我们更好地管理、适应复杂性挑战,把握新的机会。

作者徳内拉·梅多斯的背景也不简单。

她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系统思考大师之一,师从系统动力学创始人杰伊·福瑞斯特,是知名的'世界模型Ⅲ'的主创人员,也是“学习型组织之父”、《第五项修炼》作者彼得·圣吉的老师。

看了这些,我已经有些迫不及待,想看看这本《系统之美》,到底如何帮我更好地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有什么好的对策和方法,能让从容应对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未知世界。

现在,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吧。

什么是系统?

书中作者的定义是这样的:

系统是一组相互连接的事物,在一定时间内,以特定的行为模式相互影响。

系统并不仅仅是一些事物的简单集合,而是一个由一组相互连接的要素构成的,能够实现某个目标的整体。

例如单个的人,细胞,分子,以及由此组合而成的家庭,公司,城市,经济体等,都可以看做是一个系统。

系统本身就会自动产生一系列的行为,而且对于一个系统来说,某个外部事件可能引发某些行为,而同样的事件对另外一个系统产生的结构可能会完全不同。

拿婚姻为例,有时候夫妻二人结婚或离婚,并不是当事人所能决定的——有可能是迫于长辈压力,或者未婚先孕,为了孩子而采取的决定。

由此可见,系统其实早已无处不在,我们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由各种器官组成了我们目前健康的身体,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大小组织,动植物等都是一个个复杂的系统。

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是凭直觉与这些系统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每天就处在各种各样的系统之中,所以这本书上所说的系统,并不是完全新奇的专业“术语”,而是一种普遍共识。

作者就是希望通过这本书,打破我们对“系统”的刻板印象,回归到日常生活中,帮助我们发现身边系统的内在结构。

了解系统的基本要素和重要特征,就能有助于我们看清一切事物的本质,找到解决系统问题的根源,在必要的时候,拥有重塑系统的勇气和智慧。

因此,在书中,作者用大量图表的方式,将系统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完整地呈现出来,清晰明了,简单易懂,让这本书读起来更加的轻松有趣。

系统的三个基本构成和特征:

第一、要素

构成系统的要素往往比较明显,通常一眼就能发现,但也不一定都是有形的,比如在一个家庭里,家人成员之间的情感互动和相互理解就是维系家庭很重要的两个要素。

而实际上,一个系统所包含的要素,远比我们表面所能看到的要多得多,也复杂得多,想要完全罗列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一味地执着于某一个要素,或是非要找到一个确定的答案,死钻牛角尖,不撞南墙不回头,就是在自找苦吃。

与其在这些凌乱的要素中迷失,挣扎,不如跳出来,用系统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寻找这些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就能做到“既见森林,又见树木”。

而这就是连接的作用。

第二、连接

能够把各个要素整合在一起的关系,就是连接。

在家庭系统中,内在的连接关系是容易影响夫妻关系的感情基础、生活习惯,性格,价值观等,每一个因素的变动,都会让夫妻关系产生忽上忽下的感情波动。

作为一个系统,其内在的很多连接是通过信息流的方式运作的,信息使系统整合为一个整体,并对系统的运作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信息流是系统中影响决策和行动的重要信号,但这些信息往往都很隐蔽,只有足够用心的人,才能够发现他们。

比如一个看似好好的家庭,说散就散了,表面看可能是夫妻聚少离多,男强女弱,收入悬殊造成的,但更深层的原因其实还有很多。

从系统的概念来看,是系统的功能或目标无法在要素间达成共识,也就是夫妻二人的目标、方向不太一致。

第三、功能或目标

关于功能和目标的界定,作者提到“功能”一词,多用来描述非人类系统,而“目标”则经常用于人类系统,有些系统中,两个词都适用。

从人类系统来说,目标是我们一切行为活动的基础,但又是最容易被混淆的,因为我们常常会着眼于眼前的利益,被当前的问题牵着鼻子走,把短期目标当作长期目标来追逐,最终舍本求末,得不偿失。

因此,作者建议我们,必须通过实际行为来推断系统的目标,而不能只听表面的说辞,或随便想到一个堂而皇之的目标,就判定为系统的目标。

如果系统的整体目标与个体要素的目标不一致,就会或多或少对系统整体的行为产生影响。

比如一个大家族的一家之长,会出于家族发展的需要,为儿孙指定结婚对象,明明是为了整个家族系统的长远延续,但由于违背了某些个体的意愿,结果家庭矛盾不断,亲人反目、造成很多令人唏嘘的悲剧。

从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纵观以上三个要素,结合书中给出的案例,我们会发现,改变要素对系统的影响是最小的,一个公司或组织中的人员流动,往往不会影响系统本身的功能和运作,就连国家领导人的替换,也不会对一个国家系统产生太强烈的冲击。

只要系统内在的连接和总体目标明确,系统就会保持不变或者只有微小的变化。

虽然三个要素都是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但其中越是不够明显的部分,也就是功能和目标,越是最为关键的决定性因素。

其次就是内在连接,改变了要素之间的连接路径,就会改变系统的行为,而最容易被看到的要素,却是最不重要的。

这就教会我们看任何问题的时候,都不能仅仅只凭借表面的现象,就急于下结论,这大概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义所在。

通过这样的系统思考方式,我们就能慢慢学会有深度的思考,从问题的根源入手,解决看似复杂的问题。

这让我想起电影《教父》里的一句台词:那些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仅仅是看完第一部分,这本书就对我产生了非常大的冲击,敬请期待接下来更精彩的内容。#21天图文打卡挑战(第二期)##我要上微头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