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来则应,因果

庄子·内篇·应帝王第七》中所言的“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是道的最高境界。

他说,得道的人身处世间,对于外物既不欢迎,也不拒绝,“物来而应,物去不留”,因此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由此可知,一个人如果背负太多的东西,只会让自己疲惫不堪,只有适当地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01

有一个富翁背着许多金银财宝,到远处去寻找快乐。

可是走过了千山万水,也未能寻找到快乐,于是他沮丧地坐在山道旁。

一个农夫背着一大捆柴草从山上走下来,富翁便问农夫

富翁说:“我是个令人羡慕的富翁。请问,为何没有快乐呢?”

农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舒心地揩着汗水说:“想得到快乐很简单,放下就是快乐呀!”

富翁顿时开悟:自己背负那么重的珠宝,老怕别人抢,也怕遭人暗害,整日忧心忡忡,快乐从何而来?

于是富翁将珠宝、钱财接济穷人,专做善事,慈悲为怀。这样行善滋润了他的心灵,他也尝到了快乐的味道。

太多的财富反而成了追求快乐的最大累赘,当我们觉得拥有的太少而拼命争取的时候,恰恰是应该抛弃一切欲念的时候。放下了对欲望的追求,快乐却自然而然地来了。得道者的心就像一面镜子,对于外物是来者即照,去者不留,能够反映外物而又不因此损心劳神。

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如果人成天名缰利锁缠身,何有快乐?成天心事重重,阴霾不开,快乐又在哪里?因此,“放得下就是快乐”是一味开心果,是一味解烦丹,是一道欢喜禅。

一个小镇的老街上住着一位老铁匠,他以卖铁器为生。每天早上,老铁匠把铁器往门口一放然后就在竹椅上躺着,微闭着眼,听收音机,从不大声吆喝以及与别人讨价还价。身旁还放着一把紫砂壶。老铁匠每天的收入正够他喝茶和吃饭。他老了,已不再需要多余的东西,因此他非常满足。

修心术:医好这颗心

已完结

吴正清

|

心灵修养

14万人在读

查看更多

人的一生中,欢喜、得失兼而有之。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也必有所得。所以,你不能因得到的而过度欣喜,也不能伤心已经失去的。只有善于平衡人生中的得与失,才能尽享人生的法乐。

02

一个小镇的老街上住着一位老铁匠,他以卖铁器为生。

每天早上,老铁匠把铁器往门口一放,然后就在竹椅上躺着,微闭着眼,听收音机,从不大声吆喝,与别人讨价还价。他旁边脚下放着一把紫砂壶。

老铁匠每天的收入正够他喝茶和吃饭。他老了,已不再需要多余的东西,因此他非常满足。一天,一个文物商人从老街上经过,偶然间看到老铁匠身旁的那把紫砂壶。古朴雅致、紫黑如墨,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商人惊喜不已,因为戴振公在世界上有捏泥成金的美名。据说他的作品现在仅存三件:一件在美国纽约州立博物馆,一件在台湾“故宫博物院”,还有一件下落不明。

商人想以20万元的价格买下它,老铁匠先是一惊,然后拒绝了,因为这把壶是他爷爷留下的,他们祖孙三代打铁时都喝这把壶里的水。

商人走后,老铁匠第一次失眠了:这把壶他用了近60年,并且一直以为它是把普普通通的壶,现在竟有人要以20万元的价钱买下它。

特别让他不能容忍的是,当人们知道他有一把价值连城的茶壶后,纷纷开始向他借钱,天天找上门来,更有甚者晚上也敲他的门。他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他不知该怎样处置这把壶。

第三天,当那位商人带着20万现金登门的时候,老铁匠再也坐不住了。他拿起一把斧头,还没等大家明白怎么回事,就把紫砂壶砸了。

后来,老铁匠一直卖铁锅、斧头和拴小狗的链子,据说他活过了百岁。就这样,老铁匠打破了名利对心的束缚,重获宁静。

要想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就要学会“物来而应,物去不留”,适当放下是一种洒脱,是参透万物后的一种平和。

当某一件东西带给你无尽的烦恼和忧愁,各种各样的负担如山一般压在心头令你不能自由呼吸时,最明智的办法就是舍弃它,而不要被它奴役,变成一只可怜虫。

当某一件东西带给你的只有无尽的烦恼和忧愁,各种各样的负担如山一般压在你的心上不能自由呼吸时,那么最明智的办法就是舍弃它。保持自己的理性,放下世间的一切假象,不会为虚妄所动,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一个人才能体会到自己的真正本性,看清本来的自己。否则,我们只能使自己的心灵处在一种烦恼不安的状态之中。

03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我们偶尔会联通它岛,但常常是独守一方。也许经过很多年,在自然的力量下,会和另外的岛屿相接成新的岛。和什么岛拼接,什么时候能联上,都是自然的力量。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清欢,两个人有两个人的依赖,一家人有一家人都温存。

无论什么状态,都要好好珍惜当下。不要因为疲疲奔命于谋划的愿景,而放逐了当下的每一个美好。很多时候,是愿景落空,当下成往矣。

纵观一生,绝没有人能全程陪伴我们走完。所有生命中出现的人都只能陪伴我们一段时间。所以,我一定会张开双臂热情地拥抱所有向我走来的人。他们会给我带来一段故事,好的,或坏的,但都组成了我的生命。

哪一天,他们要离开了,我绝不拦着。 就像蓝天上的白云,云来招呼,云去挥手。 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人生下来的时候本来就是赤条条的,每多一样东西都是上天的赐予和偏得,如果真的能这样想,那么失去又算什么?人世间哪里有真正的失去呢?那些本来就不属于自己的,来来去去莫不如了无牵挂,那么快乐自然会回到你的身边。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我们都应当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学会“物来而应,物去不留”。

庄子

已完结

(0)

相关推荐

  • ​还心灵一片宁静

    这个世界的步调越来越快,使得人们的脚步也越来越匆忙.在不知不觉中,浮躁渐渐占 据了大多数人的心灵,我们的耳朵被物欲所遮掩,我们的眼睛被浮华所蒙蔽,而那些来自心 灵深处的声音,似乎变得越来越微弱.人们也 ...

  • 每份烦恼,都是礼物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丹丹音频⊱ 1 今年以来,我多了很多白头发.   为此,有段时间我变得特别焦虑,时常早上醒来,就开始下意识地对着镜子翻找新生的白发,感觉每一根都显得那样刺眼.   为了能够阻 ...

  • 心如明镜,物来则应,物去则灭

    放下即是快乐,随缘就会心安. 放下,是一种生活态度, 是人生的另一种坦荡,一种成熟后的胸怀. 放下是无为而有为,无欲而有欲. 放下就是岸,岸就在你脚下. 随缘不是随便,而是顺其自然, 不躁进.不过度. ...

  • 识得妄心的当下,就是真心;物来则应,过后不留,就是开悟!

    要见到妙明真心,才能知道自性的实相,才能知道为什么说"如如不动",妄心不也是心的性能吗? <楞严经>不是有说吗?真心在何处?心性是不二的,要真正理解了不二的深义,才能知 ...

  • 读《庄子》:物来则应,物去不留,能超脱物外而不为外物所伤害

    (一)人的生死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命运活动,就像日夜永恒的交替一样,都是自然的规律. (二)人们获得生命,这是适时而得:失去生命,这是顺应变化.人们能够安心于适时顺应,哀乐的情绪就不会侵入胸中,这就是古人 ...

  • 物来则应,物去不留,这才是正确的处事态度。

    事未来而忧者愚,事已去而悔者蠢.为将来的事现在就开始忧虑,事情已经过去了,还念念不忘,烦恼不断,这是愚蠢的.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有事不惧不恼不忧,这事如果是好事,笑着面对.如果不好,也要告诉自 ...

  • 易经(217)物来能应否?

    易经(217)感而能静 天地万物之情,感于外则必动于内,所以一不动感情则已,一动则很难收拾,为什么小孩子早恋就会成绩不好,因为感于情伪之交,一触而不能自恃也. 男人看到美丽的女子常流口水,内卦感于股, ...

  • 05-物类课: 物以声应,方以类萃---节卦

    05-物类课: 物以声应,方以类萃---节卦

  • 土地租赁合同到期欲解除,地上添附物的产权应归谁?

    土地租赁合同到期欲解除 2002年底,森林公司和泰特公司签订了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约定由森林公司使用泰特公司100亩土地,每年的租金为50万元,合同期限为5年.2003年,在取得泰特公司的书面同意后, ...

  • 有一种智慧:物来则应,物去不留

    ​ 温暖李健 - 似水流年 选自<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第一辑>雪漠著什么是"涤除"呢? "涤"相当于洗衣服的洗.洗什么东西? 洗 ...

  • 交易,要以镜子为师,做到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交易,要以镜子为师,做到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以交易为生,需要的是:对自己的一生,都要时刻警醒,控制,修炼,而不能有任何的放纵,需要一生的修行来跟自己人性中的贪婪,自私,懒惰,恐惧做,斗争. 以交易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