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古韵 千年遗音——朝阳会简史

我村朝阳会由太平寺僧人王金和所传<原为佛乐会>是成立于唐代盛于明清代,自建立起1300余年,世代流传。其乐会属北乐。乐队由笙、管、笛、云锣、鼓镲、鐃、鈑、铛子、开道锣等乐器组成。乐曲保留了明清时代甚至更古老曲目。该音乐会形成以来,一直在本村代代相传,主要为本村丧礼、民间祭祀活动无偿服务。<太平寺所供奉的是释迦牟尼、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所演奏的乐谱为唐朝燕乐半字谱<俗称素字工车谱>后经宋朝改称为俗字谱.我会于清乾隆年间,因王进义<王半仙>进宫为皇姑看病,得到乾隆封赐会名为朝阳会.龙蜡,龙旗,乐谱,经卷,混天球.现已失落.另赐龙牌上书写"朝阳百纳,"!关城朝阳会在鄚州<原属于安新,安新县太爷下棋输于任邱>赶庙会,水路船头有龙牌龙旗,天下各种会社让路.所以当时留下后街的撞了船不赔.陆路也是万民让路,见龙牌如见皇帝.所以在乾隆年间朝阳会为鼎盛时期,享誉华北大地.

关城朝阳会的乐曲由佛教音乐传入宫廷音乐。后包含了佛乐.道乐和俗乐,其中大曲8套:挑袍,正乐章、骂玉郎、张公赶子、普念咒等。小曲百余首:雁过南楼、寄生草、华严赞、得胜令、往生咒、大悲咒等。

现在保存一本古乐谱,封面写有乾隆三十七年腊月补修的字样。保存乐器有3支9孔管、均孔曲笛、木斗笙、2支8孔管。

朝阳会音乐为太平寺乐僧所传,多为祭祀音乐。本会曲目旋律多变,典雅清幽.经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音乐研究所张振涛鉴定朝阳会乐谱为“俗字谱”,全国少见,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应值得特别收藏与保护。

因历史久远,会中各任会头只能根据会里前辈口述,自清乾隆年间至清末,曾历经李凤鸣、李振华、王老牛、李文兴、朱子美、张大淀(均生卒不详)等人为主要师父(或会头),带徒传艺。清末至民国时期为第七代李印涂(约1864-1936),第八代张画庭(1883-1957)30多岁即任会头,即自民国初年至1957年去世。后由同代会员孙佳笙(孙老黑,吹管)以及张小利(约1904-1981,打鼓)等人管会。文革期间因改奏《二郎山》《农业学大寨》《东方红》等进步歌曲,朝阳会的中断活动时间并不长。文革结束后孙老黑去世,第十代张小文(约1928-2005,吹管)是主要师父,传承朝阳会的整套曲目。2005年张去世后,由第十一代栗德昌(1930- ,栗老偏,吹管)接任会头。近两年栗因患脑血栓无法出门,由张小庆(吹笙)和张五明,张明明于2012年前后暂管会务,遇会中事仍与栗商量酌定。

关城朝阳会使用珍稀古老的俗字谱,传承谱系清晰,跨越年代多、时间长,底蕴深厚,是冀中音乐会中极好的活态传承样本,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与艺术研究价值;朝阳会在当地正月十五灯节、三月三真武庙祭、中元节祭鬼放河灯、九月十五奶奶庙以及民间丧事等传统仪式活动中担任主要角色,与民俗共生共存,具有较高的民俗研究价值。朝阳会会头的更替,基本遵循老会头年迈去世的原则,会头必是德高望重、技艺服众者,这种乡村会社自治的优良传统具有较高的传统文化研究价值;在传统音乐普遍遇到生存危机的情况下,关城朝阳会以栗、张为首的带领会众自强不息,彰显了传统文化顽强的生命力。

关城朝阳会

张贺新整理

2019年2月2日

【关城文苑】

《清平乐·忆西安》

年少影单,

千里赴长安。

拜临玄奘译经塔,

悼秦皇于骊山。

汉唐盛世云烟,

而今灯火阑珊。

悠悠丝绸古路,

唯留李杜诗篇。

作者:刘新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