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银行女沦为流水线女工,该如何翻身?

作者:格总

来源:格总在人间(ID:I-Gargamel)

怎么办?

格总您好,

我叫田蔚蔚,职业道路上的困惑,希望得到您的指点。

本人女,一本“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后来读了一个985的“人力资源”在职研究生。

毕业后在北京短暂实习过,回家乡某二线城市,当地银行10年间从事了7个岗位。

● 前两年柜员,通过家里关系进过上千万资金,得到过表彰;

● 两年个贷消费经理,全区第一名,但把身体累垮了;

● 再调到区行管理部给领导做文秘,同时对接电视台、宣传、工会等,在此期间获得过市行优秀信息员;

● 还代表省行参演过自编自导的舞台剧获得优秀奖。

跟前几任区行领导配合都蛮好。

后来,新任领导大概看不惯我,把我发配到业务部。

我生完孩子,又把我调到支行基层。

我在基层做了两年催收管理和贷后管理,这两年各项小指标都排区行前几名。

去年2020年,另一位同事不太适合做个贷经营贷,算是轮岗吧,领导就把我和他调换了岗位。

然而2020年过的很痛苦,因为接盘侠的我替前任背了很多黑锅。

当然,我都一一处理了。

这一年也接触了各行各业的人,但都是小个体户,小微企业的小老板。

现在:

● 金融监管严格和疫情风险,银行对于逾期考核和贷后等越来越严格;

● 什么整理档案,贷后做系统,工作越来越乏味;

● 而且银行对小指标抓的很紧,尤其是信用卡,每天就是在办信用卡,办各种小指标。

感觉自己已经是流水线女工,每天重复单调工作。

工作并非完不成,而是年龄不小了,如果日子就这样耗成温水青蛙,没时间去做别的。

曾经有一位大咖跟我说过,不需要去学习任何专业知识,只需搞懂人性就好,因为越是大业务越是看人。

而我随着年龄增长,确实也更喜欢跟别人交谈,接触各行各业。

包括工作中,我也联系过很多跨领域的业务,比如公司内部的各类业务对接之类。

可是谁又能一步登天呢?

我段位差的远,怎可能一下子到那个只看人的上亿的大业务上。

现在我35岁,年龄也很尴尬,每天都想着离职的事情。

比如,我一直想去投资领域,或者考一个什么金融硕士的学位之类的,甚至还可以去一线城市再闯一闯。

但是周围的人都投了反对票。

他们的建议是继续在银行发光发热,做到业绩突出,自然就可以谈条件谈职位谈钱。

可我不想每天在体制内,完成着一点点不起眼的各种小目标小指标。

我想有更大的平台,通过学习,努力,实践,通往那个更广阔的世界与天地,挣到更多钱。

我该怎么办呢?

田蔚蔚你好,

首先,我想纠正那位大咖的说法。

专业知识是我们在职场安身立命的基本盘,绝不是可有可无。

当然,我相信他没有恶意。

他是大象,他的能量太大,只管往水里趟就行;而你是小马,水如果太深就得用专业知识搭座桥,才能过河。

是的,这不过是又一个“小马过河”的故事。

人性重不重要?重要,那什么人可以把人性重视到忽略专业能力的地步?

老板。

因为老板可以花钱请专业人士来解决专业问题,所以他的专业能力差一点没关系,老板的能力更多在于资源的整合、业务方向和节奏的判断。

但是,即使他可以什么都不做,却必须什么都懂,不懂专业的老板是会被下面人忽悠的,特别是公司还不正规的初创时期。

好了不扯远了,专业能力这个,我们一会儿还会提到。

说下你的职业发展。

以我对银行的了解,你在地方银行前几年的几个职位调整,其实是一个新人的正常轨迹;

但是从后面几年开始,确实如你所说,领导对你肯定不待见,所以你现在忙于完成个贷、忙于信用卡指标,顶多和小微企业打打交道。

在银行,对公业务才是核心。

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要求,对公要比个贷这种技术含量不高、重复性劳动的工种高得多。

而且,对于个人成长而言,对公当然是职位升迁的主干道,你工作10年已经算是老员工了,还在做非公业务,意味着你确实不受重用。

那怎样办呢?

我的建议是:向对公业务靠拢。

你学校的专业是公共事业管理和人力资源,这本身不涉及到银行的实务操作。

不管你是考一个金融硕士还是怎样,对公业务需要的经济、金融、会计、法律,特别是财务会计的专业知识,是必须要掌握的。

大客户愿意跟你沟通,不是因为你懂人性,会说话,而是你可以用专业能力,来帮助他解决企业融资的问题。

你代表银行和客户达成利益上的交换,业务上的互相支撑。

这个是能力上的要求。

另外,你还需要机会。

认真、冷静、特别是客观地分析你的领导,分析这个人的价值观、利益诉求、行事风格,然后诚恳地和他沟通,而且一定是提前预约的正式沟通。

沟通之前做好准备,买点对公信贷书之类的先看看,把对公业务的一些实际案例找来分析一下,提炼一些个人思考。

当然,之前得罪的地方,该道歉道歉;后面的工作,该表决心表决心;学习的困惑,该请教请教。

据我了解,很多银行的对公业务都是很缺人才的,因为门槛高嘛,只要你得到哪怕只是一个锻炼的机会,就可以在实务中积累起经验,逐渐向对公靠拢。

另外,你刚做柜员,不是通过家里引入过上千万资金吗?

把家里的资源也梳理一下,有无经商的,有无在政府经济部门工作的,有无在企业搞财务的亲戚朋友。

所有这些,都会是你向对公靠拢的助力。

“向对公靠拢”这条路看得到,也是最稳妥、收益最确定的一条路,你尽全力去走,不要想退路。

但是,如果实在走不通,怎么办?

比如我能想到的唯一的阻碍,就是领导还是不同意。

他能阻碍你,不给你机会,但阻碍不了你学习呀,你依然可以学习这些专业知识。

这位领导有一天也会调走,或者,有一天当你比周围的同事已经强很多的时候,对公实在太缺人,他不用你都没别的选择。

所以,说到底,还是自己能力特别是专业能力提升最重要。

机会不可控,成长可控。

至于你说的要去一线城市,如果你有人引路,成功概率会有一些;如果就是一腔热情想去闯,当年你就不应该回老家,更别说现在还有家庭还有孩子。

去一线不是不可以去,就怕换城市带来新问题,老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

而一个学位文凭在一线城市并不稀缺,就算你决定去大城市,那些专业技能在金融圈里,同样都是必须的。

当然,我是外行人,对银行理解很粗浅。

你单位银行最核心的业务,未必就是对公。

但道理是相通的,核心业务是什么,你就向什么靠拢。

接触不到上亿的大业务,能不能从千万级甚至百万级的边缘业务开始呢?

哪怕边缘业务不会干,能不能从打杂开始呢?会议纪要你总会吧?日程安排你总会吧?对接的电话总会打吧?

弱的时候,扔掉玻璃心,姿态放低一点,默默蓄力。

所以,记住这条路径:

边缘业务的边缘事务——边缘业务的核心事务——核心业务的边缘事务——核心业务的核心事务。

为啥我会挑选你的问题来回答,因为你的处境有普遍性,而不仅仅适用于银行。

我想通过你的事,来启发所有人。

一个职场人起点再低,路就在那里,就看你是不是够拼,够冲,够豁出去。

当然,世事难料,今天的边缘可能就是明天的核心,今天的核心到了明天也许很快就凋零。

所以我从来不认为,职场路一定要按部就班,很多时候机会忽然出现,忽然消失,非人力可掌控,这考验你的洞察力,和对行业变迁的思考。

但成长这个事,一定是循序渐进的。

成长就算是一条高速发展的陡峭曲线,那也是一条连续曲线,是高强度高节奏的循序渐进。

而旁人看到的平步青云,背后都是打碎牙和血吞的持续精进,和成长之后敢于押注的非盲目自信。

希望这些话对你有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