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职场困境,阳明先生是如何对待的?

来源 | 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

ID | zhiliangzhiSHY

首先,我们来设想这样一个场景:

你今年35岁,正在一家公司做中层干部。

本想你想撸起袖子好好干一番事业,但你所在的公司,老板丧失斗志,或者说玩物丧志;中层勾心斗角,不干实事;下层浑水摸鱼,工作消极被动。你在这里上不来、下不去,壮志难酬。

最不爽的是,由于你性子直,还得罪了几个小人,因为他们在背后给你使绊子、穿小鞋,上司对你的印象也逐渐差了起来。

你从公司创业初期就来到了这里,见证了公司的辉煌,也眼睁睁看着它日趋没落。由于研发能力薄弱,核心竞争优势逐渐丧失,业务一年年缩水,靠吃老本勉强维持着大牌形象……

看着身边优秀员工一个接一个地离职,你也不是没想过一走了之。但一来责任和情感说服不了你在公司的这个关头离开,二来,生活的压力也不允许你再折腾,很难从头再来了……

事业的瓶颈让你陷入了深深的无力感,此时的你,该怎么办?

五百年前,有一个人遇到了和上文相似、甚至更加严峻的境况,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应对的。

01#

五百年前,一位

兵部主事的职场困境

他叫王阳明,是年35岁,正在京师任职,做一个小小的兵部主事。

彼时的大明王朝,可谓内忧外患交织。朝中纷争内斗加剧,而在王朝的疆土之外,不断强大的鞑靼、瓦剌正窥伺一旁。

更坏的是,作为领导者的正德皇帝,前所未有地宠信周围的宦官,给他们极大的权柄。

于是,以刘瑾为首的八大权阉乘势而起,引诱皇帝沉溺狗马鹰兔,丝竹钟鼓之声响彻宫廷,而朝中一干大臣对此束手无策。

权力斗争愈演愈烈,正德元年二月,阳明先生终于也被卷入了这场暴风骤雨之中。

《阳明先生年谱》中记载:“时奄瑾擅政,南京科道戴铣、薄彦徽等皆下狱。二月,先生抗疏救之。触瑾,矫旨廷杖四十。”

其间种种曲折,暂且按下不表,总之,阳明先生做了一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事情:在事态发展已经极为严峻之时,逆流而上,直言进谏,乞囿言官,并因此理所当然地触怒了风头正盛的刘瑾。

于是,他迎来了意料之中的结局:在被廷杖四十、几乎气绝之后,投入诏狱,被勒令在狱中“省愆内讼”,交代罪行。

诏狱之中,条件恶劣,寒冷彻骨,不见天日。阳明先生身披镣铐,环顾四周,囚室如洞穴一般阴暗破漏,耳边拷打与哀嚎之声昼夜不息。

前途未卜,生死难料。进退维谷之时,不妨听听来自上天的声音吧。

于是,阳明先生在狱中“问易”,有诗记录道:“囚居亦何事?省愆惧安饱。瞑坐玩义易,洗心见微奥。”

其中有一卦,名为“天山遁”,给阳明先生指了一条困境中的出路。

02#

第一层启示

当遁之时,顺应天机

遁卦的第四爻如此写道:“好遁,君子吉,小人否。”

意思是说:君子在应当隐遁之时,必须断然隐去,不可留恋犹豫。

什么是“当遁之时”呢?

小人当道,且呈现压倒式的强盛势力,一时难以克服。这时,君子必须先暂行退避,以待时机,振兴复盛。

如果犹疑不决、当遁不遁,或者冲动冒进、强硬对抗,就会大受其害,乃至性命难保。

纣王太师箕子之事,足可为证。

殷商衰败之时,纣王暴虐,小人横行。箕子不肯避其锋芒,来到纣王面前大力劝谏,结果反而被纣王囚禁。直到武王灭商之后,他才被从牢狱中释放出来。

如果阳明先生如箕子一般强硬,准备和刘瑾以死相拼,想必早已枉死狱中,哪里还有后来的龙场悟道呢?

“君子当知晓天时,审察地理,知达隐存亡之机,当进则进,当遁则遁,是谓知道。”

这是遁卦给阳明先生的第一层启示:当遁则遁,是顺应天机的明智选择。

03#

第二层启示  

身退,道不能退

其实,在诏狱问易时,阳明先生对遁卦的体证还是比较浅的。

那时,他在诗中写道:“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他想象着,是否可以回到阳明洞去,归隐山林,明哲保身。远离朝廷斗争的风暴,也不再为庙堂之高忧虑辗转了。

然而,忘情于山水,真的是自己期待的吗?他的内心并不因此感到踏实。

直到谪居龙场,在玩易窝中,阳明先生才终于体证到了遁卦的第二层启示。在《五经臆说》中,他写道:“《遁》,阴渐长而阳退遁也……则身虽退而道亨,是道以遁而亨也。”

君子的退避,不是逃避困难,更不是临阵脱逃。遇事消极逃避,不是智慧的表现。

如果一受到领导责难、同事排挤,就想离职,一有压力、一不顺心,就想去寻找“远方的诗和田野”,那不是“遁”,而是“逃”。

真正的“遁”,是“适时而遁,以退为进”,是“时困而德辨,身退而道亨”。

以退为进,本身就是进,是通过退来进。

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拳头收回来,是为了更好地打出去。”

要做成一件事情,可以有千百条路径。通向终点的路未必笔直,可能是“S”形,可能是“Z”形,甚至可能是九曲十八弯,但我们的“道”必须是直的。孟子曰:“夫道,一而已矣!”

身退,道不能退!持守正道,直道而行,才可获得吉祥。

退是为了更大的进,“身退而道亨”才是遁卦的真义。

04#

第三层启示

时义,大矣哉

在《五经臆说》中,阳明先生还讲到:一个真正能“遁”的人,一定是有大义的人。有大义在,才能做到“遁”的最高境界。

这一点,阳明先生用他的亲身经历为我们做了验证。

正德十四年,先生四十八岁。宁王朱宸濠突然起兵叛乱,先生临危不乱,三十八天生擒宁王,平定叛乱,立下了不世之奇功。

宁王之祸平定了,可小人之祸随之而来。

这时,刘瑾虽已身死,可正德皇帝身边的小人比十四年前只多不少,甚至更为狡诈、更为阴险。在小人谗言下,皇帝开始怀疑阳明先生有谋反之意,已经对他动了杀心。

对阳明先生来说,又到了当遁之时。

他既知皇帝身边小人环伺,不能直撄其锋,便暂时韬光养晦,上九华山修道去了。这个举动熄灭了皇帝的疑心,阳明先生遂得以全身而退。

其时,张忠、许泰等人蓄意构陷先生,命令其麾下的北军“肆坐谩骂”,故意引起冲突,进行挑衅。

阳明先生不为所动,反而更加待之以礼。最后,北军反而被先生的仁义所折服,全都挑起大拇指称赞先生。

张忠、许泰见状非常紧张,说:“我们的军队现在都归附于王都堂了!”于是赶紧撤军而去。

子曰:“时义,大矣哉!”

如果心中只装着自己的利益得失,这样的“遁”太小了,就算成就仁义,也只成就了一个人的小仁小义,有什么力量呢?

只有心中装着天下苍生的、大仁大义之人,才能够做到“身遁而道亨”,才能如阳明先生所说的那样,“洞物情之向背而握其机,察阴阳之消长以乘其运,是以动必有成,而吉无不利。”

进退维谷之日,正是别有生机之时。

责编 | 心源 学阳  配图 | 思远  朗诵 | 邓涵菲
音频后期 排版 | 银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