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樵:一诗一得(671—680)

一首好诗有其“诗境”,“诗境”来自诗人“心境”。为诗者,自有其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读一首好诗,须得“悟境”,即从“诗境”走入诗人“心境”,是对诗者之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的认知。读一诗,得其一,自足矣。

671

晚春十二首之一

天许

柳花飘白菜花香,山笋莴苣拔节长。

迩来频觉春风暖,已有青荷点野塘。

结句“清荷点野塘,”“点”字下的妙。点者,缀也,小也,疏也,远景也。一个“点”字,全诗顿活,真点睛之笔也。(归樵)

672

晚春十二首之二

天许

无主芭蕉大叶翻,断墙书篆有蜗痕。

昔人手种樱桃熟,红滴荒阶老树根。

结句“红滴荒阶老树根。”“滴”字见神韵,“红”与“荒”、“老”相衬,最具及物感、逼真感、厚重感。此谓诗之质感也。(归樵)

673

晚春十二首之十

天许

经雨芭蕉不受尘,樱桃红熟牡丹新。

溪头谁惜垂杨老,飞絮濛濛独送春。

“谁惜垂杨老”多有寄慨。(归樵)

674

旧照片

何其三

几张照片泛微黄,将出时闻有旧香。

往事斩头还去尾,剩余一段是忧伤。

“往事”由已然“泛黄”但犹“有旧香”的“几张照片”勾起,却“斩头还去尾”,何也?不堪回首也。但剩余的依旧是教人承受不了的“一段忧伤”。(归樵)

675

紫金山

雪泥萍踪

蛾眉低映是谁家,六代胭脂化玉葩。

一霎雨声分翠柏,听山意比看山佳。

一二句以“峨眉低映”、“玉葩”看到的美,反衬三四句的听到的佳。“听山”从“一霎雨声”来,何况“玉葩”乃胭脂所化呢,故“听山意比看山佳。”更能引发诗人遐想。(归樵)

676

装行李

何其三

丝巾叠过叠衣裳,柳绿桃红填一箱。

余下浓情何处放?轻轻归拢用心装。

除第一句写实外,其余三句皆虚写。尤其三四句将抽象的“浓情”用一连串的实词“放”、“归拢”、“装”连接,便产生了可感的形象,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归樵)

677

李香君墓前有感

郑力

偌大神州尽可怜,桃花一冢尚啼鹃。

英雄骨却无颜色,空染胡尘三百年!

如果说“四十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是悲哀,是愤怒,那么“英雄骨却无颜色,空染胡尘三百年!”则是嘲讽,是无奈。借香君悲剧,发兴亡之叹,以小见大。(归樵)

678

采桑叶

何其三

又循旧迹到城南,嫩叶鲜鲜摘一篮。

采罢柔桑深许愿,君为丝茧我为蚕。

由采桑叶联想到茧与蚕,由此进一步联想,愿君为丝茧我为蚕,把我紧紧包裹。通过联想、想象,扩大空间,重构意蕴。(归樵)

679

陕北秦直道遗址

郑力

塞上曾驰万马雄,沙丘一诏竟成空。

谁言二世亡天下,多少秦朝反复中。

转结言秦朝短命却持久,其持久在于两千年来中央极权下政治经济的周期性。语浅而不失警策。(归樵)

680

写 

何其三

欲寄佳人一纸书,忽涂忽改忽唏嘘。

云笺别字易揩去,心上离愁难擦除。

写信,“忽涂忽改忽唏嘘。”言无以表达别绪离愁,不想让“别”字出现在“云笺”上,是很容“易揩去”的,然而“心上离愁”却“难摖除”。一“易”一“难”自见张力。(归樵)

个人小传:

少年曾牧牛于柳溪之畔,采薪于桃林之野;老来欲固守于幽怀心斋,回归于天然纯粹,便有归樵别名。喜读诗词,偶有一得;好乱涂鸦,聊补性情。
评者/归 樵  编辑/章雪芳  校对/冯 晓

点击回顾

小楼周刊(238):2021年第二十期
每周试玉(232)|嘉宾【雷海基 张春义 楚家冲 王海亮】
【小楼听雨诗刊】2021年(1-3)月目录
《小楼听雨诗刊》辛丑新春大拜年
今日关注|第三届【人间要好诗】大赛获奖作品
今日诗讯:《小楼听雨》诗词平台创作基地在临海博物馆挂牌
归樵:一诗一得(651—660)
归樵:一诗一得(661—670)

书 讯

(0)

相关推荐

  • 廖湘隆║咏山兰(诗七首)

    咏山兰 (一) 月魄琼脂淡雅开, 婷婷倩影送香来. 清幽数朵书台上, 几费书郎细细栽. (二) 幽谷移归几度开, 诗家独爱喜吟来. 分明月魄琼脂色, 却教凡夫梦里栽. (三) 不知香朵为谁开, 只觉婷 ...

  • 【赣雩文艺】作者:谷滨《晨雾》总第910期②2021年第116期②

    (点上面播放按钮可赏听音乐哦) 晨雾 作者:谷滨 春阑己至,夏暖初临.清晨,习惯地打开窗棂,迎接阳光晨曲的奏唱,一片白絮飘入眼中,滿眼的世界都被晨雾统治.下雾了,好美的晨雾,飘飘渺渺降临在辛丑年的晚春 ...

  • 《三言两语记》(700) // 《三言两语记》集(671——680)

    <三言两语记>(700) 1.空口许诺,空头支票 ,空来空去,谁信那套,还是实来实去为实.为好. 2.开与关的调控,动与静的调合,行与思的调养,进与退的调整,此与彼的调生,存与亡的调衡,一 ...

  • 归樵:一诗一得(651—660)

    一首好诗有其"诗境","诗境"来自诗人"心境".为诗者,自有其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读一首好诗,须得"悟境",即 ...

  • 归樵:一诗一得(661—670)

    一首好诗有其"诗境","诗境"来自诗人"心境".为诗者,自有其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读一首好诗,须得"悟境",即 ...

  • 归樵:一诗一得(641—650)

    一诗一得 一首好诗有其"诗境","诗境"来自诗人"心境".为诗者,自有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读一首好诗,须得"悟境&quo ...

  • 归樵:一诗一得(631—640)

    一诗一得 一首好诗有其"诗境","诗境"来自诗人"心境".为诗者,自有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读一首好诗,须得"悟境&quo ...

  • 归樵:一诗一得

    一诗一得 一首好诗有其"诗境","诗境"来自诗人"心境".为诗者,自有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读一首好诗,须得"悟境&quo ...

  • 归樵:一诗一得(691—700)

    一首好诗有其"诗境","诗境"来自诗人"心境".为诗者,自有其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读一首好诗,须得"悟境",即 ...

  • 归樵:一诗一得(701—710)

    一首好诗有其"诗境","诗境"来自诗人"心境".为诗者,自有其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读一首好诗,须得"悟境",即 ...

  • 归樵:一诗一得(621—630)

    一诗一得 一首好诗有其"诗境","诗境"来自诗人"心境".为诗者,自有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读一首好诗,须得"悟境&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