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地减少23.6%,绿地发力降负债

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接近尾声之际,4月26日晚绿地控股发布了2020年年报。

2020年对于绿地而言挑战不小,外部的“三道红线”,内部的降负债难题和“被收购”传闻,内外压力交织中绿地交出了一份答卷,这是过往的轨迹,也蕴藏着未来的注脚。

年报显示,绿地全年实现经营收入4557.53亿元,同比增长6.53%,增幅较去年收窄;利润总额307亿元,同比增长0.3%;归母净利为149.98亿元,同比微增1.73%。

基建首超地产

2015年,绿地以超3000亿的市值上市,超过万科一跃成为“地产一哥”,同时也是当时市值最大的中国房地产商。然而近年来,曾经的一哥增速放缓,接连被老对手“碧恒万融”赶超。2020年,绿地实现销售额3584亿元,在第三方数据中排名第7,相较去年排名下滑1位。距离2019年董事长张玉良提出的3年平均5000亿仍有不小的差距。

绿地控股董秘王晓东在2020年业绩交流会上坦诚,销售金额和预期目标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由于商办受疫情影响,以及互联网线上快速发展对办公楼的需求在下降,导致商业办公去化不及预期。去年绿地住宅销售金额2725亿元,同比增长8%,占比76%;商办销售金额为859亿元,较上一年度下降37%,占比24%。

绿地控股的业绩主要来自于房地产业务和大基建业务两部分,具体来看,去年全年房地产业务实现营收1947.83亿元,占总营收43%;基建对应营收2334.38亿元,占比51%,这也是基建业务首次超过房地产板块,跃居公司第一大业务。

规模增速的放缓似乎并未影响到绿地的决策,张玉良表示自己已经不像之前那样在乎,“单一地产方面的排名我们不在乎,我们要看整个企业,今年还是要比去年保持有质量的增长。”

土地储备方面,截至2020年底,绿地总土储20088万平方米,去年共获取项目90个,新增权益土地面积1256万平方米,权益计容建筑面积2680万平方米。

降负债的一年,绿地放缓了拿地力度,相较于2019年3508万平方米的权益计容建筑面积,2020年该数据同比下降23.6%。新增土储让绿地支出了929亿的土地款,对应总货值约为3330亿元,平均楼面价3175元/平方米。其中,按货值计算,一二线城市货值占比提升至70%;按计容建面计算,约70%为住宅。

相较于房地产业务的放缓,大基建业务对于绿地业绩贡献日益加重。

2020年,绿地基建业务实现营收2334.38亿元,同比增长24%。截至2020年末,大基建板块在建项目总金额为9752亿元,其中,房屋建设业务7062亿元,占比72%;基建工程2285亿元,占比23%。

张玉良曾表示,绿地的大基建业务的目标是在2025年实现8000亿元的营业收入,以支持绿地持续快速的成长。

发力降负债

“三道红线”之前,降负债问题就已成为绿地当前急需解决的难题。

2017年至2020年,绿地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8.99%、89.49%、88.53%、88.89%;负债总额由2017年7551亿元大幅上升至2020年1.24万亿元,增幅高达64.22%

关于如何降负债,张玉良称,将围绕“三年三步走”去杠杆计划,聚焦六大核心措施,包括主动压减有息负债规模、优化土地储备结构、以销定产、加快销售资金回笼、加快已售项目建设和交付结转以及积极充实企业资本金。

其中,在资金回笼方面,2020年绿地控股回款3089亿元,回款率86%。回款的提升使绿地现金流的状况有所改善,去年全年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447亿元,同比增长132.17%。

虽然绿地在回款速度上发力,但依照“三道红线”的规定,2020年没能走出“红档”企业之列。

根据贝壳研究院统计,绿地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84.1%,较上年同期上升1.3个百分点;净负债率为139.2%,较上年同期下降17.7个百分点;现金短债比为0.97,同比提升0.21,距离监管层的要求仍有差距。

2021年,“三年三步走”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绿地在负债方面情况开始有所好转。

据其披露,截至2月底,绿地现金短债比超过1,“一条红线”实现“转绿”,比原计划提前一个多季度达标。截至3月底,有息负债总额较今年初下降181亿元;净负债率较高点下降52个百分点,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也在延续回落态势。

“转绿”依然在进行中。

张玉良称,“接下来,绿地将进一步提速去杠杆计划,相关指标达标时点有望再提前,今年内力争实现两条线“转绿”达标。”

见习记者 时子钦
编辑 左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