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河老中医大剂量用药47方
陈景河临床50余年,用药剂量大,经验实用。
陈景河,齐齐哈尔市中医院院长,名誉院长,黑龙江中医学院兼职教授,省中医学会顾问,齐齐哈尔市中医学会理事长。陈景河临床50余年,擅长内科,对肝炎、肾炎、胃病、痹证等有独到见解,对妇、儿、外科也有丰富的经验。
陈景河先生大剂量用药特点
这些实用经验不一定是完整方剂,但是其中的剂量、药对、组合很有借鉴价值,皆为干货。
1、头痛,川芎,35~40克。
2、尿道炎,萹蓄,50克。
3、崩漏,生椿根皮,60克。
4、结核,猫爪草100克。
5、外感高热,柴胡50克,黄芩50克,板蓝根30克。
6、肺热咳嗽,百合40,石斛30克,鱼腥草5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7、肺虚咳嗽,知母40克,生地30克,熟地30克,山药30克。
8、寒饮咳嗽,天冬30克,淫羊藿30克,补骨脂30克,黄精50克。
9、肺燥咳嗽,沙参50克,玉竹30克。
10、虚劳咳嗽,黄芪80克,白芍50克,龟板30克,丹参30克。
11、化痰止咳,侧柏叶50克。
12、咽喉干燥,天花粉50克。
13、口腔溃疡,生石膏30克。
14、顽固性口腔溃疡,黄芪40克,党参40克,连翘50克,防风30克。
15、心动过速,菟丝子30克。
16、心悸,磁石30~50克。
17、风湿性心脏病,鸡血藤50克,何首乌50克,玉竹50克,千年健35克,菟丝子30克,威灵仙30克。
18、冠心病,珍珠母40克。
19、腹痛,小茴香100克外敷。
20、高血压,葛根40克,泽泻30克,牛膝303克,代赭石30克,川芎40克。
21、中风,益母草80克,何首乌70克,葛根50克。
22、顽固性呃逆,柿蒂75克。
23、胃脘痛,茯苓50克,白术40克。
24、慢性腹泻,黄芪70克,白芍50克。
25、便秘,桑葚50克,生地30克。
26、脓血便,白头翁50克,黄芪50克,蚤休30克,石斛30克,白芍30克,黄柏30克,白芨30克,山药30克。
27、急性黄疸型肝炎降低谷丙转氨酶,板蓝根50克,茵陈50克,败酱草35克,山豆根35克。
28、慢性肝炎,土茯苓30克,虎杖30克,板蓝根50克,败酱草30克,连翘30克、石斛30克,蚕砂20克,柴胡40克。
29、慢性肝炎,脾大,肝硬化,鳖甲50克,沙参50克,丹参30克,黄芪30克,败酱草50克,连翘40克。
30、癌性黄疸,白花蛇舌草50克,山慈姑50克,半枝莲330克,茵陈50克,五加皮50克。
31、胆管结石,金钱草50克,芒硝20克,海金沙30克。
32、胸腹水,葶苈子50克,白茅根50克,茯苓40克,黄芪50克,丹参30克。
33、癃闭(前列腺肥大所致尿闭),黄芪50克,白茅根50克,茯苓30克。
34、遗尿,桑螵蛸30克。
35、慢性肾炎,萹蓄60克,瞿麦30克,玉米须60克,黄芪100克,生椿根皮60克、菟丝子30克。
36、失眠,夜交藤50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磁石30克。
37、虚性眩晕,山茱萸50克,益母草50克,沙参50克。
38、多汗,麻黄根50克,沙苑子50克,龙骨50克,牡蛎50克,防风50克。治疗。
39、带状疱疹,紫草30克,白蒺藜30克,白鲜皮30克,党参30克。
40、痿证,何首乌50克,陈皮100克,千年健30克,地枫皮30克赤芍30克,生地30克,熟地30克。
41、肩周炎,鸡血藤50克,地枫皮30克,何首乌50克,千年健30克,薏苡仁40克。
42、痹症,薏苡仁100~200克。
43、痛风,鸡血藤50克,伸筋草50克,豨莶草40克,何首乌40克,威灵仙40克。
44、脱疽,当归100克,丹参100克,玄参100克,鸡血藤50克,牛膝30克,黄芪30克。
45、产后足跟疼,防风60克,艾叶60克,干姜20克,附子20克,红花15克,鸡血藤60克。水煎外洗。
46、热伤血络之牙龈出血,生地100克,白芍70克,龙骨50克。
47、血便,生椿根皮50克,刘寄奴50克。
几则贵州名老中医要方
名医宁百成:“射干硼砂散”治疗急性咽炎
组成及用法:硼砂9克,山慈菇6克,广豆根(去心)3克,射干3克,冰片1.5克,共研为极细末少许吹喉部,每日3~4次。
主治:急性咽炎,扁桃体肿大。
解析:此为贵州名医宁百成的经验方。硼砂甘咸性凉,历来多种咽喉肿痛,风热喉痹之方皆以之为主药。如《经验方》之破棺丹;《圣济总录》之莲砂丸;《张氏医通》之硼砂丹;《外科正宗》之冰硼散。均如本方可以清热消痰,解毒消肿。
宁氏又有一方治急性喉痹,急性扁桃体炎:血竭60克,儿茶30克,朱砂9克,薄荷9克,雄黄15克,硼砂15克,荆芥9克,细辛15克,冰片3克,麝香0.3克,共为细末,瓷瓶固封,以少许吹喉部。
名医石玉书:慢性肾炎方
组成及用法:白术12克,茯苓12克,大腹皮6克,桂枝尖4.5克,泽泻9克,川楝子6克。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主治:慢性肾炎(阴水)。
解析:此为贵州名医石玉书的经验方。本方乃健脾益气利水法,其治证身形水肿,大便稀溏,小便量少,感冒时作,舌淡苔少,脉气虚弱,所用桂枝并非温阳,实在化气以利水。意凡肾炎患者,虽多为阳气虚损之证,实有湿热内郁,膀胱小肠热结则小便不利,川楝子味苦气寒,专走二经以导热结,则水道通利,水气消散,病可向愈。
名医黄树曾:寒咳用方
组成及用法:炙麻绒6克,嫩桂枝9克,杏仁泥12克,五味子4.5克,北细辛4.5克,京半夏9克,化橘红9克,云茯苓9克,炙甘草6克,川干姜6克,炙冬花9克,炙紫菀9克,炙百部9克,炙白前9克,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 一般寒性咳嗽。
解析:本方为贵州名医黄树曾的验方。黄树曾出身中医世家,后受业于江南名医陆士谔,新中国成立后,在贵州省中医研究所、贵阳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等单位从事中医教学及医疗工作,曾任贵阳中医学院内经诊断教研组副主任。黄氏于中医经典著作,功力尤深;黄氏临床认为阴液易耗,湿邪易生,谓近代病人,类多真阴不足。病邪实者多水湿为患。
寒性咳嗽,痰稀薄色白,咽痒,鼻塞流涕,喷嚏,恶寒无汗,头痛,全身骨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乃风寒之邪外束于表,内客于肺所致。
本方以麻黄汤与小青龙汤合方,又加止咳祛痰之药,平和工整,一般用于急性支气管炎、喘息型支气管炎之风寒外感者。若兼内热可加石膏、知母;若兼气虚可加泡参、山药;若有湿痰,可加厚朴、苍术。
名医王希仲:乌梅丸方
组成及用法:乌梅15克,黄连10克,黄柏10克,熟附片6克,干姜6克,细辛4.5克,丹皮9克, 生牡蛎30克,生枳实9克,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热邪深伏,阳气内郁之真热假寒逆证。
解析:此为贵州名医王希仲(1885~1981)之经验方。王希仲少时即在贵州籍大学问家李端棻先生门下学习中医,不时去四川、云南等地寻师访友,增广见闻,曾任贵州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王氏认为《内经》、《难经》、《伤寒》、《金匮》乃中医学之根底,对六经病机多从气化学说认识,推崇张志聪、黄元御,尤擅长治疗妇科病。王氏认识问题确实深刻,故疗效堪奇,为贵州四大名医之一。
王希仲认为,厥阴者,阴之尽也,故厥深热亦深,厥微热亦微。伤寒数日,正气若虚,诸多感染性疾病高热不退,入于厥阴,四肢逆冷不温,如某些感染性休克,不可盲目温阳补益。
若为热盛阳郁热厥证,正不虚兼烦渴大汗者,白虎汤主之;兼腹满便秘者,用承气汤;若正气已虚,无烦渴亦无便秘,高热不退,四肢不温,血压或有所下降,王氏本方重用乌梅、连、柏,除伤寒烦热实火,少佐熟附子、干姜、细辛通阳,加丹皮凉血,生牡蛎咸寒涌泻其内热,枳实辛行苦降,调畅气机,于此类高热肢厥可为良法。
细观王氏此方,知其能发挥仲景之隐微,余等方知乌梅丸不惟治蛔厥证,略予变通,是为伤寒热厥之正方。
名医石玉书:化痰止咳方
组成及用法:车前子(包)9克,百部9克,黄芩9克,薏苡仁15克,陈皮3克,甘草3克,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支气管炎咳嗽痰多。
解析:此为贵州名医石玉书的经验方。此亦寻常咳嗽有痰用方,适于肺热稍重,痰多或黄稠者。本方中薏苡仁甘淡,健脾而利痰水,其治肺痈肺痿之咳唾者,因能化痰浊以利肺气,为祛痰热良药,单味重用即可以清黄稠热痰。本方所治,肺经有痰热,方类桑白皮汤或清金化痰汤。若为阴虚咳嗽或寒咳、燥咳,自不相宜。
名医陆鸿宾:黄芪葛根汤
组成及用法:黄芪15克,当归9克,细辛4.5克,羌活6克,葛根15克,麻黄7.5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大枣5枚,生姜3片,桂枝6克。先下麻黄、葛根,煮二三沸,掠去上沫纳余药,日分3服。
主治:气血亏虚,感冒风寒之头痛证。
解析:此为贵州名医陆鸿宾的经验方。葛根汤本治太阳阳明合病,无汗恶风,头身肌肉俱痛者。其本有诸多加减之法,均系六经外感病种。今加黄芪、当归、细辛、羌活者,其所治必然营卫气血俱虚,复感风寒之邪,虽全身疼痛不适,尤以头部冷痛为甚,且怕冷畏风,舌质淡嫩,脉细弱者。本方当温服取微汗为宜。
名医谭绍尧:柴胡二陈汤
组成及用法:柴胡12克,郁金12克,法半夏9克, 黄芩9克,生姜9克,枳壳9克,甘草9克,陈皮6克,竹茹6克,川贝6克,泡参15克,茯苓15克,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虚人感冒,痰热郁滞少阳证。
解析:此为贵州名医谭绍尧(1899~1981)的经验方。谭绍尧早年羸弱,矢志医学。1940年与友人合资开办中医联合诊所。1959年调贵州省中医研究所从事中医临床及西学中班、函授班教学工作。谭氏业医,虽宗《伤寒论》论治,而于温病又颇多研究。凭脉辨证,多有精到之处。其用成方,诸如逍遥散、小柴胡汤、滋肾丸、温胆汤之属,化裁加减,不落前人窠臼,堪为后学效法。
有体虚感冒风热者,食少纳呆,有寒热感,心慌闷乱,默默不欲言语,咯痰想吐,舌白稍腻,脉浮弦,诸多抗生素无效,清热祛风解毒方无效,虽明为少阳证,予小柴胡汤亦无效。
谭氏认为,小柴胡汤证过程中,或全归少阳而半表半里,或兼表证也可连滞于里,故主证未必齐备,从证又多种多样,表里虚实并非一致,若执小柴胡汤毫无变化出入,则难愈病。本方郁金可助柴胡之力。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证不除,治本无用,故必然加二陈、川贝解郁化痰,若痰浊稍重更可加菖蒲、薏苡仁、茯苓,三焦气化疏利,太阳之气始得枢转外出,病则可愈。
治疗颈椎病的17张秘方
现如今,很多人的颈椎被颈椎病“绑架”,那一扭头、一转脖子的疼痛,都是刻画在“危脖达人”心中的道道伤痕。尤其对很多“低头族”而言,那看似一低头的温柔,背后却不知隐藏着多少个不情愿。如何摆脱“危脖达人”的命运?17张治疗颈椎病的秘方,值得细思量!
1.颈椎病汤
组成:黄芪30g,丹参15g,白芍15g,木瓜9g,葛根20g,天麻9g,延胡索9g,威灵仙9g,淫羊藿9g,川续断12g,牛膝9g,甘草3g。
方解:颈椎病系颈椎及周围筋肉损伤或退行改变,使气血、经络受阻,因而引起颈肩臂疼痛、麻木或头晕、猝倒等症状。治疗应益气活血,补肾壮骨,通络止痛。方中黄芪、丹参益气活血,为君药。白芍养血,柔肝止痛;延胡索活血化瘀,消滞止痛,二者为臣。佐以淫羊藿、川续断、牛膝补益肝肾、强壮筋骨;木瓜、威灵仙祛风胜湿,通络止痛;葛根发表解肌,引药至头项;天麻祛风通络,止头晕头痛。甘草调和诸药,为使。故本方为治疗颈椎病神经根型或椎动脉型之良药。
主治:颈椎病。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2.术苓半夏
组成:炒白术20g,茯苓15g,半夏10g,羌活10g,钩藤15g,枳实10g,陈皮10g,远志10g。
加减:舌红口干,肝火较旺者可加天麻、石决明、菊花、生地黄、龙胆草、刺蒺藜、白芍;阴虚较甚,舌红少苔,脉细数弦者可选加麦冬、沙参、玄参、生地黄、生白芍、酸枣仁、柏子仁;气血亏虚,舌淡苔白,脉细者可选加当归、黄芪、酸枣仁、柏子仁、熟地黄、阿胶;湿胜者可选加泽泻、薏苡仁、藿香;胸闷胁肋不适者可加柴胡、香附、青皮、郁金、白芍、太子参。
方解:术苓半夏汤重在治痹。白术为君,《本经疏证》曰:“风寒湿痹、死肌、痉、疸,不得尽谓脾病,而以术为主剂者,则以湿为脾所主,湿能为患,固属脾气不治,一也;脾主肌肉,介在皮毛筋骨中,痹与痉,病在肌肉内,死肌及疸,病在肌肉外,旁病则当取中,二也;筋骨皮毛,均非驻湿之所,惟肌肉间为可驻湿,三也。知此,则凡痹、死肌、痉、疸之系乎风寒湿者,皆术主之矣。白术之效,于风胜湿者为最宜,寒胜者为差减。”此外,《别录》也说白术“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药性论》也认为白术“主大风顽痹”。茯苓健脾化痰,宁心安神、利水渗湿为臣,重在治湿痹。半夏为臣,取其燥湿化痰,以及和中健胃,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等协同作用。佐以钩藤清热平肝、镇痉息风,陈皮理气化痰,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远志安神、祛痰,羌活祛风胜湿止痛,能解头、颈、项上部太阳经痰湿痛。本方也体现了经典古方半夏白术天麻汤、二陈汤、温胆汤等方要义。
主治:头晕目眩、头昏脑涨、颈项拘急、项背酸楚之颈性眩晕症。
用法:水煎服,1日1剂,可连续服用1~2周。
3.加减知柏地黄汤
组成:黄柏10g,知母10g,生地黄15g,山药15g,山茱萸10g,玄参10g,威灵仙30g,红花6g,葛根30g,牡丹皮12g,甘草3g。
方解:知柏地黄丸始源于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原名为滋阴八味丸,是由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而成。本方由知柏地黄丸加减而成,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虚火内扰,头晕耳鸣,失眠多梦,颈项部酸痛不适之颈椎病。方中生地黄滋阴清热,山茱萸滋肾益肝,为君药;山药滋肾补脾,牡丹皮泻肝火,为臣药;佐以知母、黄柏清肾中伏火、肝火,玄参养阴清热,红花活血化瘀,葛根升津舒筋,威灵仙除痹止痛;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功效:滋补肝肾,除烦降火。
主治:颈椎病症见肝肾阴虚,虚火内扰,头晕耳鸣,失眠多梦,颈项部酸痛不适。
用法:水煎服,1日1剂,二煎,分早晚服。
4.颈复宁丸
组成:肉苁蓉15g,巴戟天15g,骨碎补12g,川续断12g,生地黄10g,鸡血藤10g,木香6g,羌活6g。
方解: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中医学中属“痹证”范畴,主要由于肝肾不足、劳伤及颈项经脉气血受阻,致气血亏虚,气血瘀阻,颈项经络失养,引起疼痛、麻木、眩晕等症状。方中肉苁蓉、巴戟天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为君药;骨碎补、川续断补肾强骨,续伤止痛,为臣药;佐以鸡血藤、生地黄补血活血,舒筋通络;木香、羌活行气止痛,健脾消食,为使药。诸药共奏补益肝肾、养血活血、理气止痛之功效。
主治:颈椎病、肩周炎所致的疼痛等症。
用法:制丸口服,1次6g,1天2次,用开水或可加适量黄酒服。
5.颈椎病1号方
组成:羌活12g,川芎12g,防风10g,荆芥10g,蔓荆子9g,桂枝10g,藁本9g,甘草3g。
方解:本方主治为风湿在表,其证多由汗出当风,风湿之邪侵袭肌表所致。风湿之邪客于太阳经脉,经气不畅,致颈部、头部疼痛,身重。风湿在表,宜从汗解,故以祛风胜湿为法。方中羌活为辛苦温燥之品,其辛散祛风,味苦燥湿,性温散寒,可祛风除湿、通利关节,为君药。臣以防风、藁本,入太阳经,祛风胜湿,且善止头痛。佐以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蔓荆子祛风止痛,荆芥发表散风,桂枝温通经脉,引药至上肢。使以甘草调和诸药。综合全方,以辛苦温散之品为主组方,共奏祛风胜湿之效,使客于肌表之风湿随汗而解。
主治:颈椎病(风寒湿痹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6.颈椎病2号方
组成:生地黄10g,地骨皮15g,玄参10g,赤芍10g,炒白芍15g,当归8g,川芎10g,粉背菝葜(大通筋)15g,葛根10g,甘草3g。
方解:玄参泻火解毒,地骨皮清虚火,为君药。生地黄、赤芍、炒白芍凉血滋阴、活血通络,为臣药。佐以当归、川芎行气活血化瘀,大通筋祛风湿、通络止痛,葛根解痉止痛、引药至颈项。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全方组合,具滋阴凉血、舒筋活血通络等作用。
主治:颈椎病(阴虚火旺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7.颈椎病3号方
组成:半夏10g,泽泻10g,黄芪15g,天麻12g,神曲10g,茯苓20g,苍术8g,陈皮6g,当归8g,川芎8g,甘草3g。
方解:方中黄芪、白术补脾胃,养元气,为君药;苍术、半夏、茯苓、泽泻祛寒湿,化痰饮,为臣药;佐以天麻定虚风、止眩晕,神曲、陈皮理脾胃、助消化,当归、川芎行气活血通络;甘草调和诸药,为使。配合成方,共奏补脾胃、化痰湿、定虚风、行气活血之功效。
主治:颈椎病(痰湿阻络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8.颈椎病4号方
组成:黄芪15g,葛根10g,蔓荆子9g,白芍10g,升麻5g,当归10g,川芎10g,炙甘草3g。
方解:《医方集解》曰:“五脏皆禀气于脾胃,以达于九窍;烦劳伤中,使冲和之气不能上升,故目昏而耳聋也。”李东垣曰:“医不理脾胃及养血安神,治标不治本,是不明理也;足太阴、阳明、少阴、厥阴药也,十二经清阳之气,皆上于头面而走空窍,因饮食劳役,脾胃受伤,心火太盛,则百脉沸腾,邪害空窍矣。”方中黄芪甘温,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葛根、升麻、蔓荆子轻扬升发,能入阳明,鼓舞胃气,上行头目,中气既足,清阳上升,则九窍通利,耳聪而目明矣,为臣药;佐以白芍敛阴和血,当归、川芎行气、活血通络;甘草和脾胃,调和诸药,为使。
主治:颈椎病(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9.颈舒片
组成:葛根、川芎、桂枝、白芍、桑枝、天麻、威灵仙、羌活、鸡血藤、制马钱子、甘草。
方解:葛根、桂枝、白芍解肌舒筋,为君药;川芎、鸡血藤、天麻行气、活血、通络,为臣药;佐以羌活、威灵仙、制马钱子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桑枝清热活血、引药上行;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奏解肌舒筋、祛风通络、行气止痛之功。
主治:颈椎病、颈背肌筋膜炎、肩周炎等筋肌、经络痹证。
用法:每次4片,每日3次,温水送服。
10.慢颈痛煎
组成:黄芪9g,桂枝9g,芍药9g,生姜18g,大枣9g,葛根15g。
方解:颈椎病证属寒湿痹阻者,证见头颈肩背四肢疼痛,窜痛麻木,项背拘急,头疼头重,全身怕冷,恶风,无汗,可触及条索状物,或有肌肉萎缩,胸闷,纳呆,舌苔白腻,脉沉迟。方中黄芪益气升阳固表,为君;桂枝通阳,引药至上肢,为臣;佐以芍药养血通痹,葛根解肌通痹引经;大枣、生姜调和营卫,为使。
主治:颈椎病(风寒湿痹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11.颈痹汤
组成:五加皮10g,苍术12g,巴戟天10g,海风藤10g,羌活12g,威灵仙12g,桑枝12g,红花6g,川芎10g,何首乌10g,甘草3g,淫羊藿10g。
方解:颈椎病多为风寒湿邪所侵,又多为久病,久病必有瘀,故病机乃风湿寒邪与瘀血相博结,病程长,久治难愈。方中五加皮、苍术、羌活、海风藤祛风除湿,川芎、红花活血化瘀,巴戟天、淫羊藿补阳并祛风湿。综观本方,主要具有祛风除湿,化瘀止痛之功用。
主治:颈肩臂痛。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12.活筋汤
组成:白芍30g,木瓜15g,威灵仙15g,川芎10g,当归15g,五加皮6g,牛膝10g,羌活10g,甘草6g。
方解:本方主治风寒痹阻之颈椎病,方中羌活、木瓜、威灵仙等药祛风散寒,通络止痛;牛膝、五加皮补肝肾、强筋骨;当归、白芍、甘草等补益气血。诸药合用,有益气血、补肝肾、袪风寒之功效。
主治:颈椎病(风寒湿痹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13.解肌汤
组成:黄芪25g,防己15g,粉葛25g,薏苡仁50g,木瓜15g,茯苓25g,赤芍20g,丝瓜络15g,威灵仙15g,白芍25g,甘草15g。
方解: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称为“项痹病”,是因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使臂丛神经受压或刺激致使神经炎症水肿而出现的症候群。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气候温热潮湿,饮食习惯多以海鲜为主。目前颈椎病的发病人群大都为工作在第一线的机关办事人员、企业领导、白领等社会骨干,这些人群平时锻炼少、体质弱,又长期在空调环境中工作,因此,形成素体气虚、内生湿热、外感寒湿的复杂体质。临床以反复发作的颈项酸痛,上肢麻木、放射痛为主要表现。本方黄芪扶正益气,为君;防己、薏苡仁、木瓜、茯苓清化内生之湿热,为臣;佐以丝瓜络、威灵仙、葛根、芍药祛风散湿、解肌舒颈;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主治:项痹病(气虚湿阻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14.柴苓定眩合剂
组成:茯苓25g,桂枝15g,白术20g,甘草10g,柴胡15g,升麻5g,黄芩15g,人参15g,生姜15g,白芍25g,大枣17g,石决明25g。
方解:柴苓定眩合剂由小柴胡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化裁而成。经多年临床实践证明,对颈性眩晕急性期有良好疗效。经门诊使用统计,只要符合少阳不利证型的颈性眩晕患者有效率可达91%以上。柴苓定眩合剂一方面通过小柴胡汤减半夏(柴胡、黄芩、人参、甘草、生姜、大枣)疏利少阳之邪;一方面通过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平冲降逆、温化水饮;加白芍柔肝养阴,配合升麻、石决明可升清降浊,使气机上下得调。另外,白芍配合桂枝、生姜、大枣形成桂枝汤,可和营卫,使气机内外畅通。诸药合用,共奏舒利少阳、平冲降逆、温化水饮之功。
主治:颈性眩晕(邪阻少阳证)。
用法用量:水煎服,1日1剂,分煎2次,早晚服。
15.椒兰颈痛散
组成:川椒20g,胡椒5g,泽兰40g,紫苏叶30g,肉桂15g,伸筋草40g,羌活30g,干姜30g。
方解:本方在我院临床已使用多年。椒兰颈痛散剂基于“痹证机体素虚,阴阳失调,气血不畅,痹阻经络者居多”这种观点而组方。选用川椒、胡椒、肉桂、干姜温经散寒;泽兰、紫苏叶、羌活祛风胜湿;伸筋草舒筋通络。诸药合用,可温经散寒、祛风胜湿、舒筋通络。本方疗效显著,是适用于风寒痹型项痹病的外用散剂。
主治:项痹病(风寒湿痹证)。
用法:研成细末分装,1瓶50g。外用熏蒸或足浴,1次1瓶,1日1次。
16.加味桂枝加葛根汤
组成:桂枝12g,白芍12g,葛根20g,炙甘草5g,熟附子(先煎)9g,茯苓12g,白术9g,生姜3片,大枣5枚。
方解:桂枝加葛根汤出自《伤寒论·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用于风寒外束,营卫不和,经输不利,筋脉失养而见发热、汗出、恶风、项背拘急固缩、转动不灵等症。方中桂枝辛温通阳,祛风散邪;芍药酸甘平肝,敛阴和阳,通达经脉,二者调和营卫、理阴阳。大枣补脾,生姜和胃,甘草调和诸药,补脾益中;葛根升津舒筋,宣透经输。加入附子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茯苓、白术健脾除湿。全方调和营卫、健脾温阳、除湿通络,对脾肾阳虚、营卫不和证颈椎病效佳。
主治:颈椎病(脾肾阳虚、营卫不和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17.舒筋止痛水
组成:怀牛膝12g,当归18g,红花30g,三棱18g,生草乌12g,生川乌12g,木瓜12g,樟脑30g,五加皮12g,三七粉18g。
方解:上方制成药水局部涂擦或配合按摩,可起到温通脉络、舒筋活血的作用。对颈腰椎筋肉劳损,气血运行不畅,经络受阻,因而引起颈项肩部或腰部疼痛、僵硬、肢体麻木等不适症状,疗效甚佳。方中当归、红花、三棱、三七、牛膝活血祛瘀;草乌、川乌、木瓜、五加皮逐风邪,散寒湿;樟脑温散止痛;配以70%的酒精通血脉、祛寒气,引药势。故能达到活血舒筋、祛风止痛之目的。
主治:颈椎病、腰痛、肩膝关节痛。
用法:以上10味药,以70%酒精1.5L,密封浸泡1个月,分取上清液,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