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经典 | 《除欲究本》卷三 · (二)童子窃人曾受辱,夫人视盗破迷机

《除欲究本》卷三

诗曰:

戒中工夫休轻观,莫道窃人是贼端。
惟有细微难把守,毫厘小事当盘桓。

1

昔日董在湖北樊城,闻一女中明公,令人可羡,那女人却是一位太太。

一日在家静坐,忽听街门有人呐喊,太太大惊。就问:“外面什么人呐喊?”家人说:“拿住一个贼。”太太吩咐孙子孙女,“我长这大年纪,从没见过贼,咱们都出去看贼。”

太太走出街门,只见众人围着一人。把那人拴到树上,也有打的,也有骂的,也有数说的。众人见太太来,闪开一条大路。太太走至跟前,就问:“那个是贼?”

旁边站着一人,原是太太户族间小叔子,指头望树上一指说:“你看树上拴的就是贼。”太太着意细看了一遍,说:“是个人,哪里是贼?”小叔说:“人盗了东西就是贼了。”太太说:“我要盗人家的东西呢?”小叔说:“你也就是贼了。”太太说:“盗人家些小东西还不为贼。”小叔说:“盗人家半个钱的东西,来路不明就是贼了。大贼合小贼,一笔写不出两个贼字。”

这太太是有天良的人。今日被小叔说着他的毛病上了,自羞的面红过耳。看公,凡有羞耻之人,还能改过,后来还有出息。但凡无耻无羞之人,那是昧死天良。永不能高升,此话按下不表。

且表那太太说,“依你这讲,世上贼多得很,遍地皆贼。我们何必看他?”吩咐孙子孙女,我们回去罢。才往回转,只听那贼大叫一声:“太太救命!”

2

太太仍转回来,走至贼的面前。就问贼:“你今年十几岁了?”贼说:“我今年十八岁了。”太太说:“你小小年纪,正是建功立业的时候,何必作贼?你一定是吃酒赌钱不做正事,输烂了才做贼。”

贼说:“不是,我有老母,也和太太年纪相仿。今天三日未曾烧锅,我出来求我父友,问他借几十文钱,籴米买柴,给我母亲做饭。没借下钱,身上又冷,肚里又饿。受不住饥寒,一时眼见小,初一次做贼不妙,被他们把我拿住,吊在这里拷打。”

太太说:“你们众人都听见了,他虽然是贼,还算是个孝子,又初一次做贼可恕。你们众人要肯饶他,我给他一吊钱一斗米。一斗米教他安家,一吊钱教他做个小买卖,再给你们叩头,你们依不依?”

众皆一口同应说:“太太说情,无不愿意。”

太太说:“今日要不是我给你说情,把你送到官上,先枷起来。枷上写:窃盗一名晓众,开枷还打你三十个板子,你这一生就活不起人了。从此改过,再不可做贼。”

太太吩咐家人把他解开。那贼与众人磕头,磕了与太太磕头。磕毕,太太说,你跟我来取钱米。那贼跟上太太走在他家门首等候,太太吩咐家人把钱米与贼,此话按下不表。

单说太太回房,独坐在床上,思前想后。这太太不是平常之人,自幼而读过书,开过讲,作过文章,儒释道三教经典无所不通,只是少经少见。这太太口中不言,心里自思:“我平日只知道挖窟窿跳墙的是贼,提门扭锁的是贼,并不知道一针一线来路不明也是贼。今日这个题目最好,我编一联粗话,贴在我门上,教众人看,后来好改过。”

那太太提笔在手。歌曰:

丰衣足食夸廉洁,对人常说无苟且。

大苦大难临头上,只怕难保不失节。

老拙痴长七十五,街前看贼遇师傅。
直言打通心上窍,才知细微无功夫。

又曰:

修心功夫似绣花,一针挨着一针剳。

若有一针剳不到,细微工夫还有差。

一针一线一微物,若不禀明不可拿。
千万莫学眼见小,见小还是贼一家。

关于作者

董清奇,清代河南邓州人,生卒年不详。他曾到处云游参访,且惯于赤足,乞食为生,颇有全真祖师苦志清修之风,故号“乞化道人”、“赤脚道人”,时人亦称“赤足董仙人”。

他的足迹遍布陕西、湖北、湖南、甘肃、河南、河北、天津、北京等地,因而见多识广、德高望重。清代嘉庆丙寅年间,在八仙庵内有识之士的努力下,董清奇被聘为住持。

他勇于担当,雷厉风行,一方面致力恢复十方丛林制度,重新开坛演戒;一方面竭诚募化集资,对八仙庵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葺,据说西跨院即此时扩建而成,并增建邱祖殿。

董清奇还善于言辞,他把云游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汇编成一部《除欲究本》,以浅俗轻快的口吻和笔调宣扬三教合一的心性修养思想。嘉庆十八年,地方官绅商庶为他捐资出版了此书,为八仙宫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位修持高洁、见多识广的住持,感召力、凝聚力自然是巨大的,所以可以想象当时八仙宫香火鼎盛的情形,否则怎么能配得上“大振仙宫”这样的评价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