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大捷”与“孟良崮战役”

“平型关大捷”是1937年9月23日至9月25日,在山西晋东北的平型关由林彪115师对日军第二十一旅团的一场战役,以解放军胜利而告终。

此次战役共消灭日军1000多人,解放军牺牲600余人,如果加上民兵和老百姓,牺牲的人数略多于日军,但是,在武器装备非常悬殊的情况下,解放军能够打败日本鬼子,彻底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对当时国内一些人“恐日病”和抗日“亡国论”是一个有力的回击,振奋了抗战胜利的决心。

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象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

“孟良崮战役”是1947年5月13日至15日在山东孟良崮,由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对国民党74师师长张灵甫的一场战役,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以27万人对国民党军45万人,最终解放军以少敌多,全歼国民党74师32000人,以击毙国民党上将张灵甫而告终。

当时张灵甫带兵上孟良崮,意图在于牵制中国人民解放军,以自己为中心做诱饵,希望国民党军能够进行反包围,以“中心开花”彻底消灭解放军华野部队。国民党的最高指挥官蒋介石已经看出了张灵甫的意图,命令张灵甫坚守一日即可获得胜利,然而张灵甫坚持了整整三天三夜,直至被彻底消灭,也没有等到他所希望的部队,更不要提什么反包围。

那时国民党45万部队最近的距孟良崮不足10公里,最远的不足100公里,黄百韬整编第25师、李天霞整编第83师就在孟良崮的左右,指挥不动,调度不灵,成了失败的重要原因。

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看起来这两个战役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两个战役的结果是一致的,那就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最终胜利为结果。想说明的是,一支部队要取得胜利,首先要讲究战略,重视战术,指挥果断,机智灵活;其次要齐心协力,协调有序,步调一致,全局观念;再次要信念坚定,作风顽强,敢打硬仗,勇往直前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纵观目前成功的企业,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涵盖移动、宽带、IP、光纤网络、电信增值等业务,同时围绕政府及公共事业、金融、能源、电力和交通等行业,在手机领域也具有领头羊的作用;格力是以工业、房地产、石化为板块的企业集团,虽然涉足了不同领域,但是发展基本稳定,同时又在稳步前行——还有很多成功的企业,在多元化的领域快速发展。成功离不开的重要信条是:科学有效的战略决策,出其不意的战术方法,团结一致的全局观念,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灵活机动的调剂资金,新老结合的用人机制。

如今的社会,信息发达,资源丰富,社会复杂,意识交错,想法多变,风味变异,有很多难以取舍或者难以选择的方向,朝着哪个方向都有理由,否定哪个方向也有理由,前进怕有风险,停滞又怕被淘汰;投资怕出现闪失,不投资又怕坐失良机——总之处于矛盾之中,让自己在一个假想或者模拟的漩涡中犹豫徘徊,有时又拍着脑袋做决定,真假虚实难以分辨。

一个成功企业的老板,必须具有两种能力,一是在纷纭复杂的信息中选取几点,然后进行一个逻辑推断,做一个决定,二是在信息几乎真空的状态中,凭自己的经验和直觉做一个决定,一旦做出决定,就要下定决心,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

毛主席在“矛盾论”中就明确提出,解决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其他的矛盾就迎刃而解了,最怕的就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平均用墨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共产党能够取得天下,靠的是毛泽东思想,顾大局,一盘棋,不纠结,向前走,抓大事,丢芝麻。

其实,当一个老板挺难的,说起来道理都懂,往往在做的时候,就矛盾了!

其实,自己的敌人就是自己,或者是自己的意识,或者是自己的欠缺,或者是自己的误区,或者是自己的心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