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水经注》卷十二巨马河流域新考(修订稿)

摘要:《水经注》卷十二巨马河条是探究今南北拒马河流域史地变迁的重要文献。本文在宏观层面依据文献记载进行多重比对较勘;中观层面则借助Google earth、百度地图等工具着重空间维度的分析考量,微观层面则以实地踏勘及相关文普资料为据细探甄别。通过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层面时空维度的综合考析对巨马河流域所涉史地疑难如:广昌县故城、东西射鱼城、楼亭、圣人城、榆城、沙沟水、范阳县故城、范阳陂、郦亭等进行全新探究。

巨马河出代郡广昌县涞山。

即涞水也,有二源,俱发涞山。东迳广昌县故城南,王莽之广屏矣。魏封乐进为侯国。

巨马河即今拒马河亦称涞水。水势湍急如巨马奔腾故名巨马。后刘琨拒石勒军马南下故又名"拒马河"(按光绪《涞水县志》:“晋刘琨守此以拒石勒”)。

至于《汉书.地理志》、《水经注》所涉河北平原上被称为“河”的河道(即某某河)有十余条,都可能是黄河某次决流改徙后的故道[1];故巨马河亦不例外。

涞山,因一山分七峰,故又名"七山"。(《广昌县志》:"拒马河源,在县城南半里,出七山下"。)

广昌县故城,疑与今涞源县城东北之曲村遗址有关。按注文:“有二源,俱发涞山。东迳广昌县故城南”的方位描述,则涞源曲村一带的战国遗址恰当其位。曲村遗址位于甲村乡曲村南,面积约16万平方米。暴露遗迹有灰坑。采集遗物有战国时期的泥质灰陶绳纹板瓦、罐、盆等[2]。杨守敬认为在广昌县(今涞源县)北。(守敬按:汉县属代郡,後汉属中山国,魏因,晋复属代郡,後魏废。在今广昌县北。)

涞水又东北,迳西射鱼城东南,而东北流,又迳东射鱼城南,又屈迳其城东。《竹书纪年》曰:荀瑶伐中山取穷鱼之邱。穷、射字相类,疑即此城也,所未详矣。

西射鱼城按注文“涞水又东北,迳西射鱼城东南”的描述当位于涞水之西北、东射鱼城之西;结合下述东射鱼城(三甲遗址)综合考量疑与今涞源县甲村乡甲村西之甲村遗址有关。甲村遗址位于甲村西700米处,面积约35万平米。文化层厚约1米。暴露遗迹有灰坑。采集遗物为陶器残片,以夹砂和泥质灰褐陶、灰陶为主。器物除素面外,多饰绳纹,可辨形器有鬲、盆、罐、簋(guǐ)、 甗(yǎn)等。(2013, 河北文物局)

东射鱼城,按注文“而东北流,又迳东射鱼城南,又屈迳其城东”结合考古综合考量即今位于涞源三甲村之三甲城址。该城位于三甲村西拒马河西北岸台地上。城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约500米,南北约300米。城垣夯土筑成,基部残宽3米,残高1-5米。采集遗物有铜镞、铁带钩河饕餮纹瓦当、云纹瓦当、绳纹瓦当等残片[3]。(2013,河北文物局)

涞水又迳三女亭西,又迳楼亭北,左属白涧溪,水有二源,合注一川。川石皓然,望同积雪,故以物色受名。其水又东北流,谓之石槽水,伏流地下,溢则通津委注,谓之白涧口。

白涧口,今犹称白涧口。

楼亭,杨守敬认为即今楼亭社,疑即今易县娄亭村。(按:娄亭村,亦称楼亭,是千年古村。现属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梁格庄镇。《旧唐书·地理志二·河北道·易州》载:“开元二十三年,分置五回、楼亭、板城三县。”但今娄亭村一带并未见有相关考古发掘报告,且从方位而言仍待考量,故楼亭地望姑且存疑。

涞水又东北,桑谷水注之。水南发桑溪,北注涞水。

桑谷水,从“水南发桑溪,北注涞水”方位考量疑与今野三坡百里溪有关。

涞水又北迳小黉东,又东迳大黉南,盖霍原隐居教授处也。徐广云:原隐居广阳山,教授数千人,为王浚所害。虽千古世悬,犹表二黉之称,既无碑颂,竟不知定谁居也?

黉(hóng),古代称学校。

涞水又东北历紫石溪口,与紫水合。水北出圣人城北大亘下,东南流,左会磊砢溪水,盖山崩委涧,积石沦隍,故溪涧受其名矣。水出东北,西南流注紫石溪水。紫石溪水又迳圣人城东,又东南,右会檐车水,水出檐车硎,东南流迳圣人城南,南流注紫石水,又南注于涞水

紫石溪口,今犹称紫石溪口。

圣人城,按注文“紫石溪水又迳圣人城东,又东南,右会檐车水,水出檐车硎,东南流迳圣人城南,南流注紫石水”的方位描述可知其位于紫石水与檐车水交汇处;结合Google earth 考量圣人城约在今涿鹿县岔河村与圣佛寺村附近即上述Google earth截图所示圣人城的大致方位而非通常人们所谓的大龙门口城堡。(大龙门城堡等系明代遗存[4]且与注文方位描述不符。)

涞水又东南,迳榆城南,又屈迳其城东,谓之榆城河。

榆城,按注文“涞水又东南,迳榆城南,又屈迳其城东”结合考古资料综合考量疑榆城与今都衙遗址有关。都衙遗址为战国遗存,位于今都衙乡都衙村南400米处,面积约1.5万平米。暴露遗迹有灰坑。采集遗物有铁镢和夹砂红褐陶绳纹釜泥质灰陶罐、盆、豆等残片[5]。(2013, 河北文物局)

 

图:圣人城等方位推析图

涞水又南,迳藏刀山下,层岩壁立,直上干霄,远望崖侧,有若积刀,钚钚相比,咸悉西首。

藏刀山,注疏本中熊会贞以今铁锁崖比定古之藏刀山。(会贞按:董恂《永宁祗谒笔记》,藏刀山似即今之铁锁崖。《畿辅通志》,龙湾山在涞水县北五十里,高峰卓立,一名铁裹寨,上有铁锁崖。)

“层岩”指中国北方中元古界雾迷山组地层产状水平,“壁立”指燕山运动形成的北东与北西向两组节理面产状近于垂直。这是对房山地貌(新近纪石林与第四纪岩溶陡壁的组合地貌形态)最早的诠释。古近纪,华北为准平原地貌,至今山区河流蛇曲发育,为长期准平原化形成老年型河流的结果;新近纪,气候湿热, 降雨丰沛,在差异性升降为主的新构造运动作用下,山体抬升,河谷下切,在碳酸盐岩地区形成石林地貌;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使得山体抬升加剧, 在碳酸盐岩地区形成岩溶陡壁,构成了新近纪石林与第四纪岩溶陡壁的组合地貌形态一一藏刀山,或称房山地貌[6]。

涞水东迳徐城北,桃、垣二水出焉,世谓之沙沟水。

此处涞水即指北拒马河。(会贞按:拒马河自涞水县北分流,东径涿州北,古桃水之道也。)

沙沟水,疑与今涿州市东城坊镇西沙沟、东沙沟二村有渊源。(备注:另据网友有识之士考证涞水在徐城东南分桃水;垣水,南沙沟为桃水水道,北沙沟为垣水水道。)

又东,督亢沟出焉。

一水东南流,即督亢沟也,一水西南出,即涞水之故渎矣。水盛则长津宏注,水耗则通波潜伏,重源显于逎县,则旧川矣。

图表 29榆城、圣人城等方位推析图

按注文“一水东南流,即督亢沟也”结合Google earth 综合考量此处督亢沟约相当今白沟河之上游河段。

△东过廼县北。

涞水上承故渎于县北垂,重源再发,结为长潭,潭广百许步,长数百步,左右翼带涓流,控引众水,自成渊渚,长川漫下,一十许里。

东南流迳廼县故城东。汉景帝中三年,以封匈奴降王隆疆为侯国,王莽更名逎屏也。谓之巨马河,亦曰渠水也。

 廼(nǎi)县故城,遗址位于今涞水县北关村北300米处。城址近方形,边长约1600米。城垣夯土筑城,基宽5-8、残高1-5米。采集遗物有铁剪、铁刀和泥质灰陶瓦当、筒瓦、板瓦、方砖、瓮、罐、盆等残片[7]。(2013,河北文物局)

又东南流,袁本初遣别将崔巨业攻固安不下,退还,公孙瓒追击之于巨马水,死者六七千人。即此水也。

又东南迳范阳县故城北,易水注之。

图表 30督亢沟鸟瞰

范阳县故城:按熊会贞考量范阳陂即今定兴县阎台村(熊氏以为阎台系古盐台之讹)西之狼儿淀。(会贞按:《一统志》引旧志,定兴县西五十里,阎台之西,有狼儿淀,地形洼下,郎山之水潴焉。盖即盐台陂,阎台乃盐台之讹也。)

另按《水经注》卷十一易水条下可知范阳城位于范阳陂东约十里处。(水上承易水于梁门,东入长城,东北入陂,陂水北接范阳陂,陂在范阳城西十里,方一十五里,俗亦谓之为盐台陂。)

结合Google earth考量范阳(盐台)陂、范阳故城(今固城镇)的方位大致如下:

按《一统志》:范阳,故城今定兴南四十里故城镇。

周振鹤给出了大致的方位参考:”治今河北定兴县西南[8]”。

而经Google earth 测量固城镇距离阎台村约6公里与易水条下注文“范阳陂在范阳城西十里”亦大致吻合。熊会贞认为“(范阳)故城在今易州东南六十五里[9]”;而固城镇距离今易县城距离约32公里与熊氏所言六十五里亦基本相当。

故按上述注文“又东南迳范阳县故城北,易水注之”及易水条下范阳陂方位描述:“陂在范阳城西十里,方一十五里,俗亦谓之为盐台陂” 结合相关文普资料综合考量范阳故城疑与今定兴固城镇三街遗址有关[10]。‘

盐台陂等地望鸟瞰

△又东南过容城县北。

巨马水又东,郦亭沟水注之。水上承督亢沟水于逎县东,东南流历紫渊东。余六世祖乐浪府君,自涿之先贤乡,爰宅其阴。西带巨川,东翼兹水,枝流津通,缠络墟圃,匪直田渔之赡可怀,信为游神之胜处也。其水东南流,又名之为郦亭沟。

郦亭沟,即今高碑店市周家庄小河(旧称马村河)。尹均科先生在《郦道元的家乡探微》一文中曾有详论。(“《嘉庆重修一统志 》谓马村河‘即古督亢沟也’。这正与郦亭沟是上承督亢沟水相合。 因此, 郦亭沟相当于今周家庄小河( 旧称马村河 ) 是毫无疑问的[11]。)

而吕金波认为:“第二句陈述郦道元六世祖先在平壤做过太守,从涿郡的先贤乡迁居到拒马河畔,说明郦道元家乡位于涿州一一房山的拒马河边。第三句说明郦道元家乡西面为白带山(云带山,现有地名西白带),东面为东甘池湿地,不仅有丰富的农产品和水产品令人怀恋,而且也是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郦道元对家乡的文字描述在《水经注》中是最美的。郦亭沟发源于房山区云居寺沟上游,向东南流,在河北省孟家街村汇入北拒马河,现称‘南泉水河’”[12]。但此处吕氏对“西带巨川”的解析却令人存疑,因按郦氏“西带巨川,东翼兹水”的对仗描述,则此处“带”当与“翼”均按动词理解为宜。

其水又西南,转历大利亭,南入巨马水。

大利亭,熊会贞认为在巨马水西侧。(会贞按:大利亭在巨马水之西。)

又东迳容城县故城北;

容城县故城,据《畿辅通志》记载:自西汉始建容城县起,至元代,容城县县治一直在城子村。唐初曾地此置北义州。城回七里,为土城。此外按《 嘉庆重修一统志》直隶保定府古迹.容城故城条:容城县故城在今容城县城北约十六里之城子村;亦佐证此说。

又东,督亢沟水注之。水上承涞水于涞谷,引之则长津委注,遏之则微川辍流,水德含和,变通在我。

督亢(gāng),音刚。(南朝·宋·徐广《史记音义》:“督亢(gāng),音刚。[13]”

“水德含和,变通在我”是郦道元从督亢水利效能中悟出的道理。“水德含和”揭示了水之本性不仅仅是具有洪水猛兽般暴虐的一面,她还孕有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存之高德。当然要真正达到“和”利之功效兴修水利自然是必须的,故郦氏曰:“变通在我”;而督亢能为膏腴之地显然得益于督亢水利系统的有效运作。

东南流迳廼县北,又东迳涿县郦亭楼桑里南,即刘备之旧里也。

督亢沟水上源承接北拒马河东南流经廼县北部地域。但值得注意的是此处“廼县北”指廼县所辖之北境而非经“廼县故城之北”,不可与前述南拒马河条注文“东南流迳逎县故城东”等相混淆。

涿县郦亭,《大清一统志》顺天府“古迹·郦亭”条云:在涿州楼桑村南三里后魏郦道元故居。”光绪《顺天府志》记涿州村镇云:“ 楼桑村之北三里, 旧有郦村, 亦呼道元村, 是为郦道元故居, 有郦亭。”经笔者实地踏寻今之“郦道元故居”位于河北涿州西道园村。与上述注文“东迳涿县郦亭楼桑里南”及《一统志》、光绪《顺天府志》所载基本相符。

关于郦道元的故乡郦亭,尹均科承袭熊会贞之说[14]以为郦亭有二处。(会贞按:下文郦亭在督亢沟水之北,此水则在督亢沟水之西南,不径郦亭,何以谓之郦亭沟水?窃以郦亭本郦氏之故居,即善长之所谓先贤乡。自其六世祖徙家此水侧,移郦亭之名于此,遂以水为郦亭沟水耳。善长于彼言郦亭,而不先言世居之,于此言郦亭沟水,而不言郦亭,盖详略互见之。)

尹氏在《郦道元的家乡探微》[15]一文中以为:“总而言之, 郦道元的故乡是郦亭。郦亭实有两处, 一处在今涿州南, 当为道园( 元) 村处, 古属涿县先贤乡。一处在今涞水县与新城县交界处的栗(郦) 村、、栗(郦) 各庄一带郦亭沟水据以得名。前者为郦道元六世祖以前的郦氏故居,郦道元亦当居此。后者为郦道元六世祖乐浪府君迁居之地。惟有如此, 才能理解为什么《嘉庆重修一统志》将郦亭分列于直隶顺天府和直隶保定府“ 古迹” 篇内。”

图表 31摘自 尹均科:《郦道元的家乡探微》,《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二期,1992年,第148页

笔者以为此处郦亭为一较特别的组织机构,其所辖地域当涵盖上述注文所涉之刘备故里(楼桑里)及与之相去约28华里的今高碑店栗(郦) 村、栗(郦) 各庄等村;而栗村、栗各庄二村之间的郦亭沟水盖因其流经郦亭所辖地域而名;故鉴于“郦亭”所辖范畴的顾虑,此处对熊会贞、尹均科等所论姑且存疑。

又东迳督亢泽,泽苞方城县,县故属广阳,后隶于涿。《郡国志》曰:县有督亢亭。孙畅之《述画》,有督亢地图,言燕太子丹使荆轲斋入秦,秦王杀轲,图亦绝灭。地理书《上古圣贤冢地记》曰:督亢地在涿郡,今故安县南有督亢陌,幽州南界也。《风俗通》曰:沆、漭也,言乎淫淫漭漭无崖际也。沆,泽之无水,斥卤之谓也。

方城县,按《一统志》,故城今固安县西南方城村。

督亢:按1999年版《辞海》:“督亢,今河北涿州市东、跨涿州、高碑店、固安等市县。中有陂泽,周五十里,支渠四通,富灌溉之利。战国时为燕国著名富饶地带。”而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战国燕地图中“督亢”区域亦大致与此相当。

    其水自泽枝分,东迳涿县故城南,又东迳汉侍中卢植墓南,又东散为泽渚,督亢泽也。北屈注于桃水。

涿县,按《一统志》,故城今涿州治。

卢植墓,熊会贞认为在涿州东河村里,土人呼为南台。(会贞按:《后汉书?卢植传》,涿郡涿人,先为侍中,后为尚书。则《?余水注》称尚书是也。建安中,曹操北征柳城,过涿郡,遣丞掾除墓致醊。《寰宇记》载卢植冢于蓟县,云,邑有冢存,误。在今涿州东河村里,土人呼为南台[16]。)

图表 32栗村、栗各庄,楼桑里等方位距离示意图(百度地图)

督亢水又南,谓之白沟水,南迳广阳亭西,而南合枝沟。沟水西受巨马河,东出为枝沟,又东注白沟,白沟又南入于巨马河。

广阳亭,杨守敬认为此处广阳亭非广阳县故城。(守敬按:此别一广阳亭,当在今新城县东,非广阳县故城也。)

巨马河又东南迳益昌县,濩淀水右注之,水上承护陂于临乡县故城西,东南迳临乡城南。

护陂,按1999年版《辞海》:“督亢,今河北涿州市东、跨涿州、高碑店、固安等市县。中有陂泽,周五十里”,护陂当为督亢泽之一部分抑或与之渊潭相接。

临乡城,按一统志,故城今固安县南。牛驼四村汉墓抑或与之相关[17]。

汉封广阳顷王子云为侯国。《地理风俗记》曰:方城南十里有临乡城,故县也。淀水又东南迳益昌县故城西南,入巨马水。巨马水东迳益昌县故城南,汉封广阳顷王子婴为侯国,王莽之有秩也。《地理风俗记》曰:方城县东八十里有益昌城,故县也。

益昌县故城,即今河北霸州市辛章乡策城村东北故城遗址[18]。

“策城”,读音是“拆城”。据《益昌故城考》记载:益昌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置,汉元帝永光三年(公元前41年)封广阳顷王子婴为侯国,属涿郡,后汉废。北周武帝宣政元年(578年)拆外城,筑内城,因得“拆城”之名。另据民国二十三年《霸县新志》云:“拆昌声近,改益昌城演为益拆城,后又省去益字作拆城。明知州陈于廷依“拆”字谐音改为“策城”。

又东,八丈沟水注之。水出安次县东北平地泉,东南迳安次城东,东南迳泉州县故城西,又南,右合虖池河枯沟。沟自安次西北,东迳常道城东安次县故城西,晋司空刘琨所守,以拒石勒也。又东南至泉州县西南,东入八丈沟,又南入巨马河,乳流东注也。

安次城,西汉高祖初年置安次县隶属幽州渤海郡,治今廊坊市古县村。(2013 河北文物局)

东北平地泉,疑今廊坊自然公园或与之有渊源。

泉州故城,治今天津城北武清县城上村。遗址东西600米,南北500米。城墙为夯筑,宽17米,夯层厚10厘米,残高约2米。城址东北部是永定河。城址内遗存丰富,出土文物较多,并曾在东南11公里处的双口镇发现印有"泉州"二字的陶罐、陶钵和陶盆残片。

△又东过勃海东平舒县北,东入于海。

《地理志》曰:涞水东南至容城入于河,河即濡水也。盖互以明会矣。巨马水于平舒城北,南入于虖池,同归于海也。

东平舒县,按《一统志》,故城今河北大城县治。

虖池,古水名。即今滹沱河。


[1]谭其骧:《西汉以前黄河下游河道》,《长水集》下册,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河北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北卷(下),文物出版社,2013年,第555页。

[3]河北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北卷(下),文物出版社,2013年,第555页。

[4]河北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北卷(下),文物出版社,2013年,第586页。

[5]河北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北卷(下),文物出版社,2013年,第584页。

[6]吕金波:《<水经注>中有关北京地理的科学思想》, 《城市地质》,2015年第1期,第9页

[7]河北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北卷(下),文物出版社,2013年,第585页

[8]周振鹤:《汉书地理志汇释》,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94页

[9]《水经注疏》卷十一易水条

[10]河北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北卷(下),文物出版社,2013年,第604页。

[11]尹均科:《郦道元的家乡探微》,《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二期,1992年,第147页

[12]吕金波:《<水经注>中有关北京地理的科学思想》, 《城市地质》,2015年第1期,第10页

[13]《史记·刺客列传》:“荆轲(Kē)曰:‘微太子言,臣愿谒(yè)之。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夫(fú)樊将军(按:指秦国叛将樊於(Wū)期),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得樊将军首与燕(Yān)督亢(gāng)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yuè)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南朝·宋·徐广《史记音义》:“督亢(gāng),音刚。”

[14]《水经注疏》,第1117页。

[15]尹均科:《郦道元的家乡探微》,《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二期,1992年,第148页

[16]《水经注疏》,第1119页。

[17]河北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北卷(中),文物出版社,2013年,第460页。

[18]河北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北卷(中),文物出版社,2013年,第464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