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三段式
原载《东岳论丛》1981年第3期的、庞朴的《荀子发微》,我是在《荀子二十讲》里看到的。里面提到了三段式,作为观察世界处理问题的图式或方法,屡屡出现。
知仁观
《荀子·子道》有段托为孔子与弟子的对话,说了三种对知与仁的看法,体现了三个修养境界:
A、 子路: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
B、 子贡:知者知人,仁者爱人
C、 颜渊:知者自知,仁者自爱
2. 治国驭民术
《富国》中,从利、爱、用的角度,谈及了治国驭民之术的不同层次:
A、 利而不利也,爱而不用也者,取天下者也
B、 利而后利之,爱而后用之者,保社稷也
C、 不利而利之,不爱而用之者,危国家也
3. 人伦
《儒效》中说起人的类别,也可分三种:
志不免于曲私,而冀人之以己为公也;行不免于污漫,而冀人之以己为修也;甚愚陋沟瞀,而冀人之以己为知也:是众人也。
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修;知而好问,然后能才:公、修而才,可谓小儒矣。
志安公,行安修,知通统类:如是则可谓大儒矣。
4. 强者、霸者与王者
《王制》中谈论了强者、霸者与王者:
知强大者不务强也,虑以王命全其力、凝其德。力全,则诸侯不能弱也;德凝,则诸侯不能削也;天下无王霸主,则常胜矣。是知强道者也。
彼霸者不然。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案谨募选阅材伎之士,然后渐庆赏以先之,严刑罚以纠之;存亡继绝,卫弱禁暴,而无兼并之心,则诸侯亲之矣。修友敌之道以敬接诸侯,则诸侯说之矣。所以亲之者,以不并也;并之见,则诸侯疏矣。所以说之者,以友敌也;臣之见,则诸侯离矣。故明其不并之行,信其友敌之道,天下无王,霸主则常胜矣。是知霸道者也。
彼王者不然。仁眇天下,义眇天下,威眇天下。仁眇天下,故天下莫不亲也。义眇天下,故天下莫不贵也。威眇天下,故天下莫敢敌也,以不敌之威辅服人之道,故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是知王道者也。
5. 王者之兵、诸侯之兵与盗兵——《议兵》里谈及的三种军队
6. 道德之威、暴察之威、狂妄之威——《强国》里谈及的三种威严
7. 小人之辩、士君子之辩、圣人之辩——《非相》里提及的三种辩说
8. 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王霸》里的三种道义
最开始看到三段式,第一反应是想起了逻辑课上的三段论;一看内容,原来并不是,而是把事物看作并列或递进的三个层级。按照这个思路去看,倒也颇有乐趣。
作者简介
文火,意淡息微,火力小而缓,即将成为波动影响的源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中心影响力,可能影响周围的人许多年甚至许多代;这些影响会再传递给更多的人,就好像池塘中的涟漪一样,一圈一圈地扩散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