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知】你的太极拳“手弱”的根本原因——有松无紧
松是太极拳的基本能力之一,是在训练过程中被强调最多的。之所以反复强调,是因为松是最不易理解,也是最不好练的功夫。正是这种反复强调,给人们留下一种比较普遍的错误印象,认为太极拳只需要松,这是很多人手弱的根本原因。事实上,任何人体运动都是动态循环的,只有松而没有紧,则什么事也做不成。太极拳的训练目的之一是要使身体有弹性,就是松紧的对立统一。松而不懈,是说松中有紧;紧而不僵,是说紧中有松。只有松紧相合,相互转换,才是太极拳技术所要求的。因此,首先要明白太极拳中为什么要松,为什么要强调松;其次要懂得松的应用以及松与紧的辩证关系。
前面讲过松的定义与练习方法,在具体应用中,太极拳要求以最放松的状态应敌,也就是说在推手或技击的最初时刻,需要进入最充分的松柔状态,这样才能在与对手接触时保证高度灵敏的感知,能够不与对手直接对抗,保持粘黏连随,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符合太极阴阳哲理的技术。而所谓太极阴阳哲理的技术,就包含了松与紧对立统一之辩证关系。因此,强调放松并没有错,因为这是基础,是最初的状态;但是如果只强调松而忘了紧就是大错特错了,因为如此就没有阴阳变化了。
松与紧很难量化,一般只能使用程度来形容。对于松而言,总是需要在最长的时间内保持最大的程度;而对于紧而言,总是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维持最小的程度。放松多是全身整体上的,而紧多是局部的。譬如在推手时,如果对手搭手即进,我需全身处于放松状态,随其力而走;在随的过程中,右指尖略紧而黏,形成向下松而上略紧之势(图1)。
图1 我全身放松而右手指尖略紧,整体上呈下松上紧之势
如果对手持续推进,我可以在接触点上完全放松,而同时前腿略蹬,上身松而随,脚下紧而黏,使对手的前推之力有落空之势(图2)。
图2 松与紧的转换,整体上呈上松下紧之势
如果对手欲向后撤以维持自身稳定,我可以顺势涵胸、紧背,神阙穴向后推,形成背弓拉紧之势,使对手身体向后倾斜;同时我在接触点上彻底放松,而我右肩或者右肘顺势略紧,以追击对手,可将对手向其右后方发出去(图3)。
图3 我涵胸紧背,整体上呈前松后紧之势
在推手或实战中,松紧的具体应用常常表现在吞吐、开合、张弛等技术上,运用时多是多重组合下的协调工作,并不容易掌握。另外在技术应用时,经常会有相同的肢体动作,而体内的松紧不同,容易产生混乱,因此在练习时,往往需要先做一些简化的技术练习,得到直接的体会,而后再练习比较复杂的技术。
作者拳照(左为赵泽仁,右为张云)
赵泽仁,自幼习武,技艺出众。1967年起从学于武学大师王培生(印诚)先生之开门大弟子骆舒焕老师,并被骆师推荐到王培生师爷家中深造,被王培生师爷视为再传弟子中的佼佼者。他遵循王培生所倡导的“真东西必须能当场试验”的原则,面对各种挑战从容应对,被美国、欧洲等多家武术团体聘为高级顾问。2016年和2019年,两次应邀赴美国讲学,以其精湛的技艺,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张云,少时习少林拳,后经师父骆舒焕先生推荐,至王培生师爷家中深造近30年。移居美国后,常年传授中国传统武术。1993年受王培生师爷委托,在美国成立“印诚功法研究会北美总会”。入选《中国当代武林名人志》。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
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侪辈共担此责
诚邀您加入武谈
从今天开始
让改变成为可能
武谈
微信号:bkjwu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