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伤疾病与昼夜精血流注关系
一,内伤疾病一般指内损的急慢性发生发展变化,也因其病非直接外邪传染所侵,故称内伤疾病。
内伤性致病因素多由情志失常,饮食失宜,劳逸不当,病久至虚,治疗失当,或外伤引内变等引起。
病理变化特色为五脏六腑经络等组织气血津液功能失调,及其产生病产物如内生五邪、痰饮瘀血等。
二,内生五邪、痰饮瘀血等病理变化由于人体生理特点的特异性及病理因素性质的不同,因而产生不同规律的病理变化。
内伤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之后,其病邪性质、受邪轻重、发生的原因条件等及其发展演变和转归,与机体状态、体质因素关系密切,也与夜间精血流注节律生物钟功能影响联系。
因此,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或因果关系规律,对于认识病理指导辨证论治有重要意义。
三,在发病机理中、邪正抗争,阴阳变化,气机升降,精血气化,以及病理表里虚实,脏腑经脉演化等因素,主体主要归属于精血阴阳“胜复、从化"为主的表达特色。
从哲学昼夜阴阳本质属性上,白天发病机理正邪胜复从化是一种本质性的“动态"特色,夜间发病机制是一种本质性“静态"特色。
正因为与外感传播方式不同,内伤性夜间病机是一种精血流注式较稳定的“静态"特色特点。
这是昼夜阴阳本质属性特色的规律性,也是认识病理、指导辨证论治中认识论、方法论对发病基本机理理论与医学模式特色。
四,内伤邪气形成规律性、病理机制与夜间精血流注性关系。
夜间精血流注:指肝肾心脑、精气神血阴阳、夜间节律流注、生理生物钟特色机制。
夜间阴阳精血流注节律特色属性强化比白天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特色较有守成稳定特色规律性。
从某种特色上,内伤与夜间阴阳精血流注节律影响产生疾病,是较具有特色的“炎症免疫"机制特色特点性。
内伤邪气形成病理机制与夜间精血流注性关系影响,决定产生内生五邪、痰饮瘀血等病理机制特色内容或属性,如病邪性质、受邪轻重程度等因素。
1.决定病理机制特色
夜间精血流注性影响因素有时间段特色与脏器主令特色,以其精血阴阳“胜复、从化"为主关系,影响内生五邪、痰饮瘀血等病理机制特点。
一般说来,阳邪易致热证,阴邪易致寒证。如内伤邪气属性为寒,不论病人正气盛衰的情况如何,体质偏阴偏阳,发病之时,则多表现为寒邪所致的临床脉证特点,至于比喻痰湿化为风、火、着、滞、瘀等,或邪化热化变、或演化则大多需经历一定的过程和条件。
3.决定发病形式特色
精血阴阳“胜复、从化"生理功能特色影响内伤内生五邪、痰饮瘀血等发病的形式 。
一般来说,饮食失调、情志抑郁、忧思太过、失精失血等,大多是逐渐引起脏腑气血失和,所以发病一般较缓慢。或因邪性质属阴而沉滞,故发病也多缓慢。
.4.决定部位性特点
精血阴阳“胜复、从化"流注节律生理功能特色决定内生五邪、痰饮瘀血发病的部位 在五脏脑之心、脑、肝、肾、肺、脾势位特点。
《灵枢·百病始生》:“清湿袭虚,病起于下;风雨袭虚,病起于上……忧思伤心,重寒伤肺,忿怒伤肝,醉以入房,汗出当风伤脾,用力过度、若入房汗出浴水则伤肾。”
5.依内伤疾病的病理、病性机制特色,因而情志失常,饮食失宜,劳逸不当等病因引起病理机制特点,易在夜间这个时段内产生发生发展。
特别像早晚起居过劳过逸二者、失节失常致病者所致的病理病性。二者过度易老化气化生化能力减退、抵抗能力下降、发病率增加,也就与易生如内生五邪、痰饮瘀血等的病理病性意义相近相似。
且严重影响者易出现衰老衰退、血管疾病、代谢分泌疾病,糖尿病、肿瘤出现变化。
原创作者,本文为知识共享。
如使用不当,概不负责,并保留相关法律事项。
作者 罗占光 中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