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有限?那就让项目课题在触手可及的空间内引爆无穷创造力

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外滩源区域,寸土寸金,没有操场,没有室外空间,只有三幢房子,和许多地处繁华中心的学校一样,上海市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同样面临空间有限的困惑。
然而,空间有限,学习场景的创意无限。有限空间怎样才能引爆无穷创造力?这所学校的场景设计会让你惊喜连连——
墙面、地面、天花板
项目课题就在触手可及的空间内
天花板上的星空,办公室玻璃幕墙上的月相图,地面英语小径中的单词……学校所有的空间的连接处都有各种可视化的知识呈现,而项目课题,就在触手可及的空间内。学生受空间创新理念影响,带着问题发现、解读、研究,又进一步以创新思维影响身处的空间,形成实时反馈互动的教育场。例如,楼梯展示的是大气循环的过程。其中包含地理、生物、化学等各种知识,这些知识有中文标注也有英文标注,这就可以让学生在每天经过的过程中产生视觉的联系。
玻璃墙面和楼道金属挡板让思考可视化
在三楼的一个转角,校长张咏梅曾看到一个学生在分享参加创新创业大会回来之后做的一个海报内容,讲的孩子很带劲,听的孩子坐在地上,姿势随意,却很认真。这实际上就是很多时候学生的学习状态,这样的学习是有效的。
学习发生的姿势随意,却很认真
大堂的穹顶,抬头就可以看到星空;会议室的外墙,布置了月相;迎面的楼梯,用金属板设置了很多生物的生动景象。
天花板上的星空
在一定的情况下增强场景的视觉联系,让学生沉浸其中,无论是垂直还是水平动线的多面利用,将会对创新教育带来一种延展,而这种延展性使得学生能够有一种主观认识——创新无处不在。
“垂直绿链”
让教学、实践、创作、展示都立起来
垂直绿化、雨林生态、都市农业、室内种植、鱼菜共生等等不同区域,都在教学楼内进行呈现,集教学、实践、游戏、创作、展示一体。立体的“垂直绿链”汇聚了多种绿色可持续技术,整体融入智能控制技术,将科技植入日常生活,同时让有限的平面学习空间立起来,3D向空中延展。
这条在4层复合楼内部建设出的“绿线”,从顶楼盘旋至一层,收集屋顶雨水浇灌植物,在室内外形成生态循环系统。作为学校“垂直绿链”的垂直农业生态系统,从设计创新的角度,可以说它是景观,也是创新课程教学的开源创新平台。在某种程度上,足不出校,学生们便已处于一个“可持续”教育范例中。
垂直绿链
“以问题导向”的专题学习汇聚了政治、物理、化学、数学等多学科知识,学生不但可以直观地学习理解其工作原理,也可以组成小组或团队与相关领域团队进行专项研究,原本难以理解的生物和化学等知识,在动手做和研究的过程中,很容易理解和消化。
雨林生态教学区--蕨类植物生长研究
学生身边就是立体教材
即使在没有课程的情况下,学生也可以通过维护系统,了解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了解人为干预的自然系统的脆弱性,在潜移默化中将可持续理念植入自己的心中。
而以不同尺度的生态系统作为研究本体。为保证人工系统的长久运行,通过灯光照明、湿度、温度、水体指标等因子控制,达到位置人工生态环境稳定的目的。学生通过编写开源硬件,来实现对生物环境的职能控制,并可以在公共教学区进行测试。
AI控制课题实验区
重构、叠加
空间转化使创意碰撞自然而然
当学习变成一种需求,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就会转变成主动的寻找,而空间是这种转化最好的助燃剂。
学校在有限的空间里,重构了学习发生的场景,除了常规的教室、实验室外,规划出大量的小型独立工作室,专为学生进行小组协作的工作坊而准备。
而日常学习生活中,开放空间是学生聚集讨论问题的空间。当学校项目制课程进入中期或终期汇报时,开放空间则在学生们的布置下,转化成为大家展示课程阶段性成果的展馆。
共享空间功能布置具有极强的灵活性
在这样的空间当中,采用丰富大胆的配色和造型时尚的家具,吸引学生们来这里开展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小组讨论、与来宾交流、作品展示……空间使用没有人数规定,教室里有七人座、四人座、三人座等,都是根据学生们小组配对的结果来设置的。
玻璃幕墙方便学生记下小组的讨论结果
同时,在空间变换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布置和改造,增强了个人对于校园环境的自主管理意识。
学生自主管理空间,制定使用条例

ME、WE、YOU、THEY

以“设计思维”为导向的项目化学习
场景的所有设计都是为了学习的发生,设计思维是同创中学的最大特点,通过设计思维帮助学生跳出既有的边界和限制进行想象和思考,自主地探究知识。
那么,设计思维如何在学校中具体落地呢?以“设计思维”为导向的项目化学习。
上海市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将其分为了四个模块:
第一个模块:ME——关注自我。用艺术和心理相结合的项目化学习方式,打开了学生的内心,强化了他们的自信。实际上,张咏梅发现有很多孩子在初进高中时对自我的认同感不太高。有一个孩子最初只愿意在戏剧课程中扮演一棵树,因为不用说话,但是经过三个月的课程,他最后演了李尔王。
第二个模块:WE——关注他人。张咏梅跟孩子们讲,所有人的人生永远与他人有关,因此一定要拥有同理心,要学会换位思考。在这个课程当中,用建设“梦想学校”的项目来启迪学生的同理心以及对他人的关注。
第三个模块:YOU——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担当意识,这个项目会与社区联动,主题为“学校—社区连接”。
第四个模块:THEY——关注世界。学生要有国家认同意识,也要善于国际理解,更要对全球可持续发展有深入思考。
在所有项目推进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随时与其“作品”进行“对视”,通过审视、反思、完善,从而完成“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快速建模——解决方案——反思调整——改进提高”的学习过程。
整理 | 龚晓薇(素材来源自第一教育、上海教育技术装备、上海市同济黄埔设计创意中学、新校长传媒、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