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重整河山。︱刘德科
文︱刘德科
万科刚刚发生了架构与人事的巨变。今日(6 月 23 日),万科在其内部转型发展通气会上宣布了这个巨变。
主要是这四大变化——
●五个区域调整为七个
●原集团执行副总裁王海武出任印力集团总裁
●原北方区首刘肖出任集团执行副总裁
●上海区首张海兼任开发经营中心负责人
你可以把这四个变化概括为「张海、王海武、刘肖三员大将担新责」,也可以这么剖析:每一个变化,都直切万科痛点。
五个区域调整为七个
五个区域调整为七个,主要是分拆了北方区域和中西部区域——
●北方区域一分为二:分为北京区域和东北区域
北京区首由原北方区域执行合伙人卢冰出任,东北区首由原沈阳公司总经理林曈出任。
●中西部区域一分为二:分为西南区域和华中区域
西南区首由原中西部区首李嵬担任,华中区首由原武汉公司总经理蔡平出任。此前(2020 年 8 月 27 日),中西部区域刚刚拆分出了一个西北区域,所以也可以说是一分为三。
●上海区域、南方区域、西北区域基本保持不变
这三个区域的区首都保持不变,唯一的微调是,江西从上海区域划入华中区域。
分拆之后,七个区域的管理范围及区首分别是——
●东北区域: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林曈
●华中区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蔡平
●北京区域: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卢冰
●南方区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孙嘉
●上海区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张海
●西南区域: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李嵬
●西北区域: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郭继勋
顺便讲个冷笑话:七个区首,有六个区首的名字是两个字;名字两个字的万科员工,都有机会做区首。
王海武如何补上万科最大短板
此前,我们一直在酝酿一份报告:万科最大的短板,在于未能深度整合印力。现在,这份报告基本上不用写了,因为现在的印力集团总裁是王海武了。
万科收购印力快五年了(2016 年 8 月),它们看上去似乎还是两家公司。印力人说起万科人都是用「他们万科」与「我们印力」。万科可不是印力的大股东,而是印力的绝对大股东——当年万科可是收购了印力的 96.55% 的股权。
对于万科来说,深度整合印力,已经是一件极其紧迫的事情。现在,龙湖已经把天街做得顺风顺水,住宅与购物中心已经形成巨大的协同效应。就在这一两年,龙湖悄然成为了有进取心的大牌房企的学习对象——以前,大家学的都是万科,现在变成了龙湖。唯一的区别在于,以前大家学万科是大张旗鼓地学,现在学龙湖大家都是很低调地偷偷学——毕竟,龙湖在任何领域都不是行业老大。在任何领域都不是行业老大,还有那么多人要学龙湖,这恰恰说明龙湖之成功。
除了龙湖,底子更厚的华润更是把住宅与购物中心的协同效应,用得炉火纯青。现在,高高在上的万象城(是万象城不是万象汇)都愿意像过去的万达广场那样去城乡结合部——当然,华润对于城乡结合部的前景判断与要求,那还是比万达广场严苛多了。即便是新城与宝龙等第二梯队房企,也受益于这种协同效应。
在这方面,万科反而掉链子了。万科与印力几乎不存在协同效应,万科手上的购物中心项目交给印力做还是交给别人做,没有本质区别——当然,万科是不会交给别人做的,各个区域各个城市公司只能各自成立商管公司,各自奋斗。
现在,王海武来了。此前,王海武是万科集团执行副总裁和首席运营官。且看很接地气的王海武,怎么补上万科的这块最大短板。
他们说,王海武此次是主动请缨出任印力集团总裁。如果你用「万科最大的短板」来看问题,这种「主动请缨」是合乎逻辑的。
刘肖是个什么样的人
现在,几乎所有的房企都会用这个词作为一种重要方法论——「故事线」。
「故事线」这个词是刘肖发明的。准确说是刘肖最早从麦肯锡那里发掘出来用在房地产行业的。
当然,对于刘肖来说,这是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刘肖是麦肯锡出身。现在,刘肖出任万科集团执行副总裁和首席运营官,或许算是遇到了一个最适合他的岗位。
悄然改组了一个部门
上海区首张海的另一个职务发生了微调:由「研究与开发专业公会」负责人,调整为「开发经营中心」负责人。
「研究与开发专业公会」是去年(2020 年 12 月)刚刚成立的,其职责是提升万科的产品力。这个公会已从深圳搬到了上海,在新闵万科中心——一个点石成金的项目,拥有极其创造性的产业逻辑。
现在,「研究与开发专业公会」改组升级为「开发经营中心」,主要是为了顺应整个万科集团的转型——「开发经营服务并重」。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巨变?万科的官方说法是:「公司将全面加速『开发经营服务并重』的转型发展,为此启动一系列组织和人事安排。」
你也可以说
当然,你也可以说,万科在加强「集权」,通过这一系列巧妙的方式。同时,还能释放地方公司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在「集权」方面,目前的万科跟其它头部房企比,太弱了。
从长远看,这是好事。
编辑︱卢丹婷 后期︱沈奕飞
视频编导︱费嘉 摄像指导︱王德正
总编辑︱刘德科 主编︱何玲 流程︱周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