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后唐明宗天成二年二月十六日-976年11月14日北宋太祖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字元朗。祖籍河北涿郡,出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其后郭威废汉建周,得任东西班行首,始入宦途,后从征南唐,多有功绩。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960年元月初一,北汉及契丹联兵犯边,时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的赵匡胤受命前往御敌,初三夜晚,大军于京城汴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发生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史称“陈桥兵变”,大军随即回师京城,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其弟赵光义饮酒,共宿宫中,隔日清晨,赵匡胤暴死,享年五十岁,在位十六年。谥曰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后加上尊谥曰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庙号太祖,葬永昌陵。
《咏初日》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李都蔚点评:
据宋人陈肖岩所著《庚溪诗话》记载,赵匡胤在登上龙椅之前,有一次晚上同几个朋友相聚喝酒闲聊,通宵达旦。清晨,当新阳冉冉升起,在座的一位朋友触景生情,随口吟了一首《咏日诗》。赵匡胤听了很不以为然,认为诗句虽然工整,却没有什么气势,当即脱口而出,吟了这首《咏初日》,众皆叫好,赵匡胤自己也颇为得意。
这首诗尽管押韵不是太好,但诗意质朴而又粗犷,境界开阔而又壮观,颇具气吞山河、吐纳烟云之大气势。首二句写一轮红日喷薄欲出,光彩漫天,气势恢宏,“光赫赫”、“如火发”,形如口语,把太阳初升时的壮丽景象描绘得活龙活现。后二句写日出后新的光辉迅即主宰寰宇,普照大地,逐退星月。诗中诗人以红日初升自况,以群星、残月比喻当时的各个割据势力,表达了自己铲平割据、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全诗气势磅礴,寓意深刻,形象生动,是一篇成功的述志之作。
《咏史》
天下攘攘百岁间,英雄出世笑华山。
南唐北汉归一统,朗月残星逐满天。
文治彬彬开盛世,武功赫赫震幽燕。
席间杯酒销王气,汴水流年咽露盘。
王若水点评:
这首诗传说是出自宋太祖赵匡胤之笔,却怎么看也不像。诗的大意是,自唐末天下大乱,到大宋建立,中华大地历经了近百年的分裂,即五代十国时期(907年-960年),在这动荡的年代,英雄宋太祖横空出世,南征北战,剿灭割据势力,灭覆北齐,南唐,重新统一了中原华夏,就像初升的太阳照耀寰宇一样,明月残星被掩抑了光芒。他文采出众,开创盛世,武功显赫,威震幽燕。“杯酒释兵权”,加强了皇帝的中央集权,首都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兴旺富庶,饮用的都是甘露,足可媲美强盛的汉武大帝,“露盘”就是承露盘,又叫金铜仙人承露盘(或铜仙承露盘),因为汉武帝为求长生不死的神仙之道而建造了大型工程——承露盘仙人,承露盘仙人就是铸造的仙人像,仙人手举露盘承接甘露以饮用,据说可以延年益寿,返老还童。
为什么说不像宋太祖自己的诗呢?整首诗是对赵匡胤一生文治武功的总结,统一中原华夏结束五代十国混战的局面和建立北宋后“杯酒释兵权”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是他最重要的作为,这种总结应该是后人为之,当事人自己很难精辟的认识到。从诗句中还可以看出:1.“北汉”、“南唐”是后世为了区分五代十国的地方割据政权而对大宋北方今山西一带的“汉”和南方的“唐”的称谓,宋初的皇帝不太可能写出“南唐北汉”之词;2.“北汉”灭亡于979年,灭亡于宋太宗赵光义之手,是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后3年的事情了;3.“朗星残月逐满天”一句是化用《咏初日》的诗意,很少有诗人引用自己的诗意再行创作的;4.“文质彬彬”、“武功赫赫”这样的词语自己夸赞自己,再豪迈的帝王也是会脸红的;5.最让人怀疑的是“震幽燕”一说,幽燕泛指河北北部及北京、天津、辽宁全部,因上述地区唐代以前属幽州、战国时期属燕国,故有幽燕之称,后晋沙陀族的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少数民族契丹建立的辽国之后,北方重要的战略地区易手,长城之南无险可守,中原农耕民族的门户大开,时常受到游牧民族的侵略骚扰,成为北宋一朝永恒的痛,雄才大略的宋太祖赵匡胤在建国之初就一直想收复燕云十六州,却迟迟没有动兵,而后宋太宗赵光义用兵契丹接连失利,燕云十六州一直被契丹控制,怎么会说大宋的武力威震契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