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IA研究 | 我院启动“数字化整合照护”产研课题研究
基于对养老服务行业发展态势的分析判断,我院启动一项新的产研课题“数字化整合照护”。新年伊始,课题组首批邀请保利和熹会成都项目、锦欣康养高新项目加入课题特别实验单元“机构照护的未来场景营建”。
在同成都锦欣九九乐福养老中心、成都高新锦欣老年病医院项目组的座谈中,我院副院长杨一帆教授主持交流,香港城市大学成都研究院副院长冯灏、西南交通大学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尹玄昆、四川大学物理学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张软玉、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师吴冬梅等课题组专家,成都锦欣康养医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晏云,成都锦欣康养医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丰芸,成都锦欣康养医院管理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张月萍、后勤(信息化)总监吴宇达等公司高管和各项目业务院长、照护主管、一线员工等十余位代表交流发言。
图片来源网络/成都锦欣九九乐福养老中心、成都高新锦欣老年病医院
课题组同锦欣机构团队探讨了当前养老服务机构运营管理中的几个共性问题:
01
由于服务、管理和财务采购的系统来自于各个供应商,数据接口不同,因此实现系统间整合的难度较大;
02
当前系统使用成本和权限过高,因此数字化系统并未和服务管理相结合,处于割裂状态;
03
当前服务与管理的部分数据虽然实现了数字化,但是无法将数据用于组织决策和战略制定,没有达到引入技术应用的预期效益和效果。
结合调研讨论,杨一帆教授分享了“数字化整合照护”的逻辑思路和内容本质:
01
如何从业务运管的角度搭建信息系统的使用理念;
02
使用何种框架和模型搭建实践应用,具体应当执行哪些业务任务;
03
要充分认识到服务数字化的本质,高技术水平的终端设备并不是充分必要条件。养老院在现有成本条件下能够接纳技术产品是开展数字化转型的限制条件,能够承担相应成本才有可能获取商业价值。
有关数字化决策和数据商业应用,杨一帆教授强调,静态的数据本身没有价值,只有分析数据、实施有质量有价值的个案管理才有意义。下一步,课题组将从数据的收集、评估、“处方”,到服务提供,再到评价,尝试构建真实情景下的闭环的数字化照护决策支持/辅助系统。
图片来源网络/保利和熹会成都
在同保利和熹会成都项目组的座谈中,我院副院长杨一帆教授主持交流,香港城市大学成都研究院副院长冯灏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尹玄昆、四川大学物理学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张软玉研究员等课题组专家,成都保利和熹会院长宋云彩,成都保利和熹会助理院长刘春燕等管理层、业务主管、一线员工等十余位公司代表交流发言。
课题组同保利和熹会团队探讨了当前养老服务机构运营管理中的几个难点问题:
01
当前的服务管理知识难以形成企业的知识库,经验和知识无法形成组织内部的循环和交流;
02
当前老人的信息档案纸质化,搜寻信息困难;
03
老人的生理能力缺陷对个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4
照护表单生成、执行、评估、决策、反馈完全依靠员工书写或沟通,难以实现动态闭环
冯灏教授等专家提出,有必要推进实现数字技术民用化。目前,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技术已经嵌入多个领域,引入成本大幅降低,如何利用大数据和技术将护理员从日常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提高护理效率,为服务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具有极大的想象空间和应用价值。
杨一帆教授高度肯定了保利和熹会成都项目在保持高入住率、高满意度和较高服务运管精细度等方面的行业领先地位,提出未来可在三个方面展开继续深入拓展的建议:
01
联合科研机构开发项目知识库,辅助企业管理服务的知识能够以数据形式进行存储、传承、更新和分析;
02
包括老人过往生活、照料服务历程、社会网络关系等信息的数据资料库,从更广泛开发的角度以更动态的方式构建连续的用户画像,以辅助组织决策、调整个案计划和实施精准服务;
03
开发照护表单生成、执行、评估、决策、反馈系统,帮助机构摆脱完全靠纸张书写或口口相传、服务管理工作流程复杂的现状,实现服务个案管理动态调整的服务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