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简单,会宁这家私人中医药博物馆里竟然收藏着这么多中医标本
那是2014年3月的时候,我去县城带媳妇和妹妹检查病,在县林业局旁的大楼上碰到了一家叫正兴堂的私人中医诊所,堂主叫武振兴大夫。
很早就知道在西北甘肃会宁城内有个正兴堂,堂主武振兴不但用中医给县城周围及国内外的患者治病,疗效不错,他有个远近闻名的私人中医博物馆----“正兴堂中医药博物馆”。
记得那天早晨,由于我提前有预约,很快就找到武大夫开在会宁县林业局大楼上的正兴堂店,。
一进门看到武大夫正忙于专注给患者看病,我悄悄的溜进正兴堂诊室后边,走进中医药博物馆,这时我宛如走进了中医的历史长河。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和中医药文化,在这里变得立体而清晰。
馆内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大杏树桩,它既是标本又是摆放标本的架子, 丫丫叉叉上面摆放着20余种中草药标本,一眼望去,分明就是一件栩栩如生的艺术品。一株罕见的巨大麻黄标本,最粗的地方直径达十厘米以上。
一个清代流传下来的药柜特别地引人注目,虽然陈旧古老,但仍然展现着诱人的紫红。
博物馆共设展厅三个,除了主展厅外,另两个展厅分别设在诊室和理疗室,诊室的墙壁上到处都挂满了中草药标本。
该轮到给媳妇检查了,我急急忙忙把以前检查过的各种化验单和拍片资料全给武大夫,他很认真的边查阅原始资料边精心给我老婆诊断。
我曾经去过不少地方,只听说中医院校有中医博物馆,很少听说私人创办中医博物馆的,我曾经在江苏苏州附近的同里古镇见过一家乡镇医药博物馆,但里面陈列的大多是书籍和文件类,能像甘肃会宁武大夫这样健全的中医博物馆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见过……
后来,武大夫开始一边细心给妹妹检查,一边嘱咐我将老婆的中药处方送到一楼去交给药剂师准备配药和煎熬。
第一次接触武大夫给人的感觉是人很年轻精神也很平和亲近。在这里好像没有感觉到像公立医院大夫的那种态度傲慢,眼色难看的遭遇。
博物馆的主人武振兴大夫,40左右,甘肃会宁人,出生于西北甘肃会宁县新庄乡中吊村一个世代行医的家庭。外祖父赖名渠,是红军长征途中的军医,母亲和岳父黄玉亮都是远近闻名的医生,前辈们的医疗经验、心得体会,全部毫无保留地传给了热爱中医事业的武振兴。
武振兴告诉我说,他1990年初中毕业后考进卫校,系统学习了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基础知识,1994年毕业于甘肃省中医学院中医临床专业。求学之余,他认真钻研《金匮要略》、《本草纲目》、《医宗金鉴》、《傅青主女科》、《温病论》、《黄帝内经》等中医典籍,系统学习了中医理论,经过多年精益求精的勤学苦练,逐步掌握了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诊疗技能。取得医师资格证后在会宁县人民医院工作,开始了他的行医生涯。1997年武振兴创建私营医疗机构---正兴堂医疗门诊部,2001年取得中医助理医师资格证,2003年取得了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
病人稍少间隙,武大夫抽空带我又一次详细参观了他的中药博物馆。据武大夫介绍他已经走便了西部会宁及周边定西,通渭的山沟卯粱,他走到那里,采收到那里,现已采集制作正规中草药标本及收集中医药文化典籍1500余件。他或许在甘肃省成为创建民间中草药博物馆第一人
目前,武大夫的正兴堂已发展壮大成为一所集药品经营、中医研究、中医文化收藏、中药标本制作收集、康复理疗、疑难病症救治、中药煎熬、社区服务于一体的现代综合性私营医疗机构,营业室占地面积四百多平方米。日就诊人数达五十人左右,就诊病人地域遍及甘肃、新疆、青海、宁夏、福建、江西、北京等二十几个地区。
现在的武大夫不但在会宁县城为县城和周边农村农民看病他还每周天去兰州就诊。
下午时间,因我媳妇和妹妹我们下午要赶辉乡下的最后一趟班车,我们就急急忙忙拿上煎好的中药便离开。
走出正兴堂,我一直感到十分的惊叹和崇拜。
后来离开家乡会宁后,陆续通过家乡自媒体也一直关注着武大夫和他的中医博物馆的消息
岁月在流逝,忙碌在他乡打工路上的我,这多年来,我无论走到哪里总记着武大夫,也记着他的正兴堂中医博物馆,愿武大夫的治病医术越来越精湛高明,更祝愿“正兴堂中医药博物馆”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