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防弹衣到底能不能防刺?

对于防弹衣,大多数人可能只是认识,但并未深入了解。更是容易被网上的言论,左右认知,产生一些误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些曾经风很大的对防弹衣的误会。

曾经错误认识之一:

防弹衣都能防弹了,那刀穿刺就更没问题了吧

很多人有这么个错误认知。觉得枪弹比匕首、尖刀威力猛得多,都能防弹了,那匕首、尖刀的穿刺就更不在话下了。其实不然,因为高速枪弹对防弹衣的冲击与利器的劈砍及冲击作用机理不一样。

枪弹的能量分散主要通过弹头变形、纤维断裂及冲击波的传播方式将能量分散或消耗掉,而刀对防弹衣的穿刺主要靠剪切原理,能量分散范围比较窄,特别是头部较尖的刺刀更不容易防住。

防弹原理图

防弹衣芯片是用芳纶或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单向纤维片叠加起来的,层数越多,防弹级别越高,当弹头击中防弹衣,纤维会把弹头的动能传递到整个防弹衣上,这样就可以达到防弹的效果。

而防刺的机理不同,标准测试用的刃具的前端细部呈尖锐状,类似于三角刮刀的尖或者枪刺,主要的防护作用是通过剪切、切割来完成的。

刃具产生剪应力的方向垂直于防护材料,且刀尖的能量密度远高于弹头,因此,通常防刺服的防护材料会比防弹衣的防护材料致密或加胶。

子弹:重量小、速度快、动能大、不尖锐。
刃具:重量大、速度慢、动能小、很尖锐。

目前市场上普遍的防弹衣能做到一定的防刺性能,但只能说“一定”,未必能达到标准防刺要求,根本还是要根据防弹材料的具体结构组成来定,想要防刺效果佳,只能选择专门的防刺服。

曾经错误认识之二:

质量越轻,品质越高

这种误区主要源于前期对防弹衣产品了解不全面的情况下,部分商家宣传只谈质量轻重造成的。其实不同档次的外套材料对防弹衣整体质量都有一定影响。

就拿软质防弹材料来说,目前主要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芳纶2大系列,材料大同小异,主要的区别在于细节考究,包括防护面积、保险系数等等因素。防护面积或保险系数越大,同样防护等级的防弹衣质量就会增加。而保险系数,与产品使用寿命相关,更与防御能力有关。保险系数越大,稳定性越强,能够有效防住因使用时间的延长、材料的老化而引起的防护性能的衰退。同时,在实战中,枪弹存在不稳定因素,引起一定杀伤威力。保险系数越大的防弹衣,在枪弹杀伤为例波动时,能够提供足够的防弹性能!

因此,憋去性能说质量轻重的介绍,并不全面,也不正确。

曾经错误认识之三:

硬质防弹衣经济适用

总有人说硬质防弹衣比软质防弹衣更经济使用,问理由就是硬质防弹衣不存在使用寿命的问题,稳定耐用,重点是还便宜!

听着似乎很不错,但实际上,硬质防弹衣不是很受穿戴者欢迎。因为硬质防弹衣质量重,还导热,与人体又不贴合,穿戴难受。故目前市场上多为软质防弹衣以及软硬复合式防弹衣,使用感佳,性能依旧有保障。

曾经错误认识之四:

通过比较实弹检测结果的穿透层数来比较防弹衣的优劣

曾经在市场上有这样一股风,看防弹衣性能优劣主要看实弹检测结果的穿透层数,对其他指标注意不多。这其实还是不科学的,判定防弹衣性能的优秀主要是穿透与否及其对人体造成的非贯穿性损伤的象征指标(即背衬胶泥的凹陷深度的大小)。材料的种类很多,单位面积质量也不一样,纯粹比较穿透层数并不公平。

其实,穿透层数的多少只是设计者对防弹衣能量分散方式不同的考虑,与产品防弹性能的好坏没有太大的关系。因此,判定防弹衣防弹性能好坏的唯一的标准应该是看穿透与否及凹陷深度的大小。

在基本标准都满足,可以比较安全裕度,即“未贯穿的材料的吸能性与总结构的吸能性之比”来比较防弹性能的高低。其值越大,越安全。

实际应用中可以粗略用“未贯穿层数与总层数之比γ”来表示,即:

γ=m/n

m:受弹击后没有穿透的防弹层层数

n:防弹衣总的防弹层层数

例如,某防弹衣的总层数为48层,穿透18层,没有穿透的层数为30,则安全裕度简单地认为是62.5%。

另外,比较同类合格产品防弹性能高低更直接的方法是测出产品的某种枪弹(或标准破片)的V50指标,用比较V50值的高低来判定性能的高低。

当然,比较防弹衣性能不仅只有防弹性能这一单一的指标,还要看其设计的合理性、防护面积、质量大小、穿着的舒适性、外套材料、能否满足使用要求、加工工艺等因素。

曾经错误认识之五:

防弹衣在标准的检测范围内能对相应等级的枪弹进行100%的防护

虽然这是设计人员和用户的共同心愿,但是,这并不现实。首先,任何产品都有不良率。另外,影响枪弹不稳定的因素很多(包括弹头结构、装药量、武器性能等),因而杀伤威力存在不稳定的情况。这样,按照标准生产的产品难免也有防不住的时候。防弹衣在设计时,只能是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其安全系数,要做到100%的防护,必须将所有的影响因素都考虑进去。对于软质防弹衣来说必须增加材料的用量,这样产品将变得很重、很厚,穿着的舒适性大大降低,也就失去了软质防弹衣本来的意义。

......

以上错误认知,在社会不断的进步中,逐一被突破、被瓦解。随防弹衣越来越普及,性能更加优越,人们对防弹衣的认知也越来越科学化,相信已经不会受更多错误干扰,选择不适合的防弹衣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