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荐书 | 制度之弊如何激发人性之恶:谢天佑遗著《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臣民心理》(赠书福利)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已故谢天佑教授的遗著《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臣民心理》,是一部古代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臣民心态史,展示了权力游戏中臣民如何明哲保身,揭示制度之弊如何激发人性之恶。

谢天佑先生的三本著作,《秦汉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史稿》《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臣民心理》和《谢天佑学术文存》,是谢先生作为学者一生钻研学问、寻找突破、笔耕不辍的结晶。

本书简介

《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臣民心理》

谢天佑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年5月

本书是一部古代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臣民心态史,堪称古代官场现形记;也是一本史实和评论俱佳的历史政治小品。书中以中国古代君臣关系、臣民心理为切口,剖析专制主义的内涵,以批评的笔触,呈现出专制主义的产生过程、权力结构的确定,以及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臣民心态的种种表现。

作者着眼对历史人物和历史活动的心理刻画,以读史札记的形式,分析从先秦至清代君臣间的心机和智术,以及忠臣义士的应对苦心,别善恶,寓褒贬,辛辣精准地揭示了制度之弊如何激发人性之恶。史论结合,展示了古代朝堂上的生存法则,以及集权政治下的君臣博弈。

作者简介

谢天佑(1932—1988),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江南地区史研究室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曾兼任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市历史学会常务理事。著有《秦汉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史稿》《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臣民心理》《中国农民战争简史》等。

谢天佑先生 · 青年时期

(左右滑动查看本书细节)

编辑推荐

30年过去了,

我们依然可以感受这本书的魅力

专制主义统治下为何盛行讲假话、做违心事?臣民如何通过讲假话、做违心事来面对喜怒无常的帝王?为什么说讲假话、做违心事的这种性格、语言、心理和行为都是专制主义的产物?古代历史从来不只有文人生活风雅、美好的一面,朝堂之上的残酷超乎你的想象。

想要在集权政治下明哲保身,为何要学会“拍马屁”才行?在这本《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臣民心理》中,你或许可以窥视一二。

本书的部分内容曾纳入吉林文史出版社和香港中华书局1989年推出的历史反思丛书系列,30年过去了,我们依然可以感受这本书的魅力,作为一部未定稿的遗著,作者的学术关怀透过文字表露无遗。我们在原书的基础上,增补了作者后人及学生提供的诸多材料,更为全面展现作者的学术风貌,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很有意义的历史研究、文化研究、社会心理研究著作。

书 影 醉 面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该书创作于特殊的时期,历史反思的风潮赋予这本书一种难能可贵的基调——历史与现实的强烈碰撞。作者有极强的时代感,以及不可抑制的忧患意识。他认为,君主是法,君主高于法,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一个根本缺陷,也是君主专制主义的一个致命病根。作者对中国传统社会专制主义的研究,揭示了它对当时政治文化、臣民心理和人性的摧残。这个制度本身无法自救。事实上,任何一个社会,无论其名号,如果统治者高于法律,不受法律监督,那么,专制主义的那个致命病根就依然存在。可以说,这本书触摸了千百年的历史神经。

《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臣民心理》

目  录

史笔千斤重:谢天佑先生著作集总序

   序言

  一  无秩序中的秩序

  二  主宰一切

  三  喜怒无常

  四  攀龙附凤

  五  明争暗算

  六  急流勇退,明哲保身

  七  时时小心,处处提防

  八  做“良臣”,不做“忠臣”

  九  苦心支撑,力避嫌猜

  十  失掉后台的改革者

  附录

  一  “君主制”与“君主专制”

——答洪家义同志

  二  封建政治制度的一个根本缺陷

——读《说苑·君道》

  三  专制主义统治与臣民的心理状态

  四  陶渊明“猛志”的继承与变异

  五  郑板桥的怪

  后记  谢天佑先生著作集编纂后记

精彩书摘

喜怒无常:古代朝堂的君臣相处之道

韩非子通过透析古代君王的心理,列出13条说君王之术,从而揭示古代朝堂的君臣相处之道。

——编者按

君王的心理与普通人不同的地方有两多:多疑和多变。

君王多疑不是天生的性格,而是由他所处的环境决定的,君王周围危机四伏,不可信的人固然危险,可信的人更危险,这就叫作“人主之患在于信人”。

臣子之所以要奴颜婢膝取得君王的信任,是因为屈服君王的权势,实际上,他无时无刻不在“窥觇其君心”,以求私利得逞。一旦“人主怠傲处其上”,他就要“劫君弑主”。或者讨好“人主而大信其子”,乘人主之子“以成其私”;或者讨好“人主而大信其妻”,乘人主之妻“以成其私”。请看,妻子如此近,儿子如此亲,“犹不可信”,此外还有什么人能相信呢?

君臣关系和一般的人与人关系一样都是利害关系。当君王活着对群臣、妻儿有利,他们希望君王长寿;当君王活着对群臣、妻儿不利,他们希望君王早死,如同制车子的希望人们升官发财,做棺材的希望人们夭亡一样,儿子因为母亲失宠而丧失了继位权,则“冀其君之死者也”,以“衰美之妇人事好色”的君王,“则身死见疏贱,而子不疑不为后”,则“冀其君之死者也”。历史记载,君王正常死亡居半,另一半都是被奸臣利用继承权之争而杀害的。

韩非认为“人臣有五奸”:一是滥用“财货”收买人心以取得声誉;二是广为“赏赐”将君王身边的人拉拢过来;三是潜心结党以扩大势力;四是任意赦免罪犯表示有生杀予夺之威;五是身穿华艳的服装,口发狂言怪论,受人财货评论是非,以“眩民耳目”。这五奸,为“明君”所疑,为“圣主”所禁。但是,由于人臣玩弄了权术,而使“主不知”。这才是最危险最可怕之处。

君王既要利用臣子又不信任臣子,臣子既要依靠君王又畏恐君王,这种微妙的关系,就决定了君臣之间要玩弄权术了。法、势、术的术,主要是一种权术《韩非子·奸劫弑臣》载:“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这说明术不完全是权术。这种权术,有的用在内政上,有的用在外交上,更多的是用在君臣之间。君对臣用权术,臣对君也用权术。

臣子用术来对付君王喜怒无常复杂多变的心理。臣下向君王进言,如何既能自由驰骋自己的意思避免杀身之祸,又能进一步取得信任重用呢?韩非曾为此列了13条说君王之术

进言者应夸赞君王自己认为得意的事情,掩盖他认为羞耻的事情;

君王急谋私利,进言者应将私利说成合乎公义,并纵容他大胆去干;

君王有卑下的念头,想干而又有所顾忌,进言者就要故作姿态,抱怨他为什么不去干;

君王想做实际做不到的事,进言者不要硬顶,而是揭示这件事的缺陷,称赞他不去做的明智;

君王想要夸耀自己的才智,进言者就应为他自逞才智提供依据,而又要假装不知道;

进言者要为人说情,既必须用好的名义加以阐明,又要暗示此事合君王私利;

进言者要劝阻君王做危害社会的事,不仅要说明做此事定遭议论,而且还要暗示此事有害于君王本身;

 …… ……  ?   ?

一边是操有生死予夺之权的君王,一边是无生命财产保障的臣下;一边是至高至尊神圣不可侵犯,一边是在苟且偷生下求贵求富。这些君臣之间的极不平等的关系,迫使臣下向君王阿谀奉承、讨好,讲假话、讲违心的话,即使是真实的思想,也要通过假话、违心的话表现出来,因为臣下随时随地一言一行都怕触犯了喜怒无常的君王。

(节选自谢天佑《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臣民心理》)

失掉后台的改革者:王安石变法始末

作者以改革者为视角,回溯了“王安石变法”的过程,透析其变法失败的原因,从而揭示古代专制社会改革派(维新派)共有的弊端——以皇帝的支持为变法动因。

——编者按

当王安石登上历史舞台时,宋王朝已处于积贫积弱的困境中。恃才傲物的王安石决心以改变这种状况为己任。他确实有足以凭借的才识,在未上台之前,欧阳修、文彦博、司马光、曾巩等无不欣赏、称赞、推崇他。他确实有不怕千难万险的气概。北宋朝廷盛传王安石曾在神宗面前提出这样三句口号: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这样有胆有识的改革家,在待价而沽,有哪位皇帝敢用他?仁宗庆历七年(1043),王安石作《读诏书》诗曰:“去秋东出汴河梁,已见中州旱势强。日射地穿千里赤,风吹沙度满城黄。近闻急诏收群策,颇说新年又亢阳。贱术纵工难自献,心忧天下独君王。”

英宗在位四年,正值王安石在江宁结庐守孝,丧期过,神宗即位,天赐良缘,王安石遇到了支持他变法的皇帝。

王安石出众的才学和治理地方的政绩,使他已名噪社会,当时士大夫“恨不识其面”。神宗在做太子时不仅有所闻知,而且还读过他的《万言书》,欣赏他的才干,“想见其人”。所以,神宗即位第二年,授王安石翰林学士,“越次入对”,神宗本以唐太宗为榜样,王安石认为唐太宗不足学,“当法尧、舜”。王安石心目中的尧、舜是什么样子,只有王安石自己知道。不过,王安石的话使神宗扩大了眼界,从而使神宗感到王安石抬高了他的身份。所以,神宗谦和而又充满希望地说:“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庶同济此道。”随即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兼新建立的制置三司条例司的副主管。王安石向神宗推荐吕惠卿,开始推行新法。

王安石变法坚持了十六年,变法的内容广泛,有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市易法等。

从表面上来看,神宗对王安石变法的支持是够坚决的了,但神宗的内心活动是极复杂的,他既要王安石变法,又要容忍保守派对王安石变法的攻击,既要王安石当权,又要保守派与王安石共同执政。因此,出于这种原因的支持不可能是稳固的,是经不起韩琦和司马光这些有极大社会影响的上层人物挤压的,用王安石的话来说,神宗对这些人“刚健不足”。

王安石最亲信的吕惠卿背叛了他,这对他是最沉重的精神打击,以致王安石打不起精神与吕惠卿合作共事。王安石在给友人的信中诉述他的心情:“顾自念行不足以悦众,而怨怒实积于亲贵之尤;智不足以知人,而险波常出于交游之厚。”促使他不得不心灰意懒。吕惠卿对神宗说:“安石为陛下建立庶政,千里复来,乃一切托疾不事事,与昔日异。”“安石不安其位,盖亦缘臣在此,不若逐臣使去。”王安石与吕惠卿之间的纠葛,引起了王安石的儿子王雱对吕惠卿的怨恨,王雱因此伪造罪状企图陷害吕惠卿,事情败露,王安石受牵连。

王安石责子王雱,“雱愤恚”,于熙宁九年(1076)“疽发背死”。王雱“性敏甚,未冠,已著书数万言”,深得王安石喜爱。王安石早就“多称疾求去”,儿子死,更“力请解机务”。这时神宗对年老多病的王安石的所作所为已有所厌恶。

56岁的王安石获得恩准,回江宁养老了,从此王安石一去不再返回政治舞台了。

(节选自谢天佑《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臣民心理》)

明争暗算:西汉王朝的君臣博弈

作者以“晁错削藩”“七王之乱”等事件为视角,展示了西汉王朝君臣间一系列的“明争暗算”,透析专制主义统治下的君臣的心理状态。

——编者按

共同的敌人被打倒了,战胜者为了权利的分配而发生层出不穷的明争暗算。只是这种明争暗算在专制主义统治下以特有的方式进行着。

刘邦在战胜项羽登上龙基之后,曾经“攀附”于他的一批文臣武将,拿出了当年打仗的劲头与自己的伙伴争权夺利了。

打败项羽后,刘邦在臣下的推拥下急匆匆在定陶登基,在会上,“群臣饮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他们争权夺利的贪欲,把一个庄严隆重的会搞得乌烟瘴气。

如何论功行赏?争论不休,刘邦要封萧何第一,众武将不服,他们说,臣等“身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而萧何未打过仗,没有“汗马之劳”,只是舞文弄墨,怎么居臣等之上?刘邦居高临下,以皇帝绝对的权威发言:“诸臣知道打猎吗?追捕兽兔的是狗,而指使狗追捕的是人,“诸臣”只是追捕兽兔的,属于“功狗也”,萧何是“发踪指示”的,属于“功人也”。就这样,将一场争论压下去了。

经过反复考虑,刘邦封三十余功臣为侯,而未得到封的人得不到满足,他们“日夜争功不决”。刘邦在洛阳南宫过“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刘邦问张良:他们在讲什么?张良说,陛下不知道吗?这是在讨论谋反事呀!刘邦说,天下已定了,为什么还要谋反呢?张良说,陛下以布衣得天下,是靠他们,“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的都是萧何、曹参等所亲近的人,所诛的都是陛下生平所仇怨的人,应该封的人多,而不能一一满足,因此,有的人怕封不到自己,有的人怕“见疑平生过失”而遭诛,“故即相聚谋反耳”。刘邦听到此,很忧虑地说,怎么办?张良乘机问道,陛下平生最厌恨的是谁?而且此人大家都知道。刘邦说,在未起兵前,我就与雍齿相处不好,他曾多次侮辱我,使我难堪,我想杀他,“为其功多,故不忍”。张良建议说,陛下马上先封雍齿,使得“群臣”知道,“则人人自坚矣”。

这个故事也许有所失实,但是,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第一,西汉王朝建立后,统治集团内部权利分配之争确实激烈;第二,权利分配的主宰者是皇帝,他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憎恶行使权力,刘邦之所以听从张良的建议,这主要是取决于他个人的素质。

在秦汉之际,封王已成为不可抗拒的思潮,陈胜封王,项羽封王,几乎无人不王。刘邦新即皇帝位,自然也迫于诸将要求封王封侯的压力,不得不封韩信、黥布、彭越等人为王侯,刘邦毕竟对这些桀骜难驯的异姓王侯不放心,为了给他的子孙留下太平天下,所以刘邦在他去世之前将韩信、黥布、彭越一一铲除。与此同时,大封同姓王,此后,就产生了地方势力同姓王与专制主义集权的矛盾,经过文帝、景帝、武帝几代的努力,解除了同姓王对中央集权的威胁。

继之而起则是外戚势力的崛起,以致刘家天下为外戚所握,一个威胁势力解除了,另一个威胁势力又产生了,威胁势力就像王朝自身的影子一样,始终伴随着它,所以任何王朝都是存在于“明争暗算”的漩涡之中……

(节选自谢天佑《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臣民心理》)

赠书规则

文末留言,不超过200字,写出“您对《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臣民心理》的期待”。经过后台精选,截至7月9日18时,点赞最高的四条评论将分别获得赠书一册,同时将随机抽取两位读者分别赠送本书。(如遇同量,点赞顺序以客服微信所显示排序为准。)

注:

①赠书获奖者需要关注政治学人公众号一个月以上

②读者每个自然月最多只能获得一次赠书

编辑:宋俊锋  审核:球球 吉先生

(0)

相关推荐

  • 忠孝文化

    中国古代社会具有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宗法制.所谓"家国同构",家即天下,天下即家,家是缩小的国家,国家是扩大的家.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 ...

  • 专制主义下,臣僚们的生存法则

    "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臣民心理",这个选题确实非常好,我一开始也是被这个书名给吸引到的. 该题目最初是谢天佑先生在<解放日报·新论>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文章发表后在社会各界引 ...

  • 一个以为自己是好猎头的偏执狂当上了宋朝最豪横的宰相

    诤苏02 一个以为自己是好猎头的偏执狂当上了宋朝最豪横的宰相 上一节讲到,王安石与粉丝神宗皇帝进行了两次言辞恳切地君臣对谈,其中并未涉及治理国家的施政纲领和方向性问题,只是讲了一些方法论. 这正是王安 ...

  • 陈旭麓 | 《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臣民心理》序

    时隔30年后,谢天佑教授遗著<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臣民心理>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全新改版推出. 图书从以君臣关系.臣民心理为切口,剖析专制主义的内涵和辐射,富有开创意义.在撰写过程中,谢天佑教授把 ...

  • 在古代,臣子们都是如何拍皇上马屁的?

    君王的心理与普通人不同的地方有两多:多疑和多变. 君王多疑不是天生的性格,而是由他所处的环境决定的,君王周围危机四伏,不可信的人固然危险,可信的人更危险,这就叫作"人主之患在于信人" ...

  • 神宗的迷恋与崇拜 王安石的野望

    诤苏01 神宗的迷恋与崇拜 王安石的野望 煕宁元年(1068)年底,二苏携家眷返京时,帝国话事人已经从韩琦换成了王安石. 在这一年的四月,神宗皇帝与时年47岁的王安石有过一次著名的君臣对谈,直接改变了 ...

  • 历史故事:舜帝挑选接班人

       编辑:历史君    来源:找历史网 [原文] 皋陶(1)于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则(2)禹.不如言,刑从之.舜德大明.于是夔行乐(3),祖考(4)至,群后(5)相让,鸟兽翔舞(6):<箫韶&g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秦汉时期哲学之一:秦代法家思想

    中国秦汉时期哲学之一:秦代法家思想 秦汉两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巩固并初步发展的阶段.作为哲学思想史,秦汉却是探索形成的阶段.中国在古代奴隶制社会虽然出现了儒墨等显学,但没有为封建社会提供一个统一的统治思想 ...

  • 学人荐书 | 吴晓林《理解中国社区治理》(赠书福利)

    <理解中国社区治理:国家.社会与家庭的关联> 吴晓林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吴晓林,1982年生,山东莱阳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中国政府发展联 ...

  • 学人荐书 | 探寻国家富强的逻辑:《国家何以兴衰:历史与世界视野中的中国道路》

    近代中国何以衰落? 今天中国又何以崛起? 中国道路对世界的借鉴意义何在? --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副院长周文教授的新著 <国家何以兴衰> 对上述问题做了 深入浅出.独辟蹊径的解答. ...

  • 货拉拉事件真相公开,细数平时激发人性之恶的那些不经意的小举动

    3月3日长沙公安局公布"货拉拉女乘客坠车死亡事件"的具体情况,实情令人唏嘘,网上也吵得不可开交.孰是孰非,交由法律来判.不管怎样,这都是一起悲伤的事故. 一贯声明:我不写道德文,只 ...

  • 六位学人的 8 本荐书 | 法律篇

    <公正:该如何做是好> 作者: [美] 迈克尔·桑德尔 译者: 朱慧玲 中信出版社,2011年 辛允星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讲师: 对于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特别是政治哲学而言, "社 ...

  • 时光荐书No.626

    时光荐书No.626

  • 今日荐书|377

    <无爱的世界>作者:三浦紫苑评分:评分人数:内容简介西餐馆学徒藤丸阳太爱慕着植物学研究员本村纱英,但纱英对植物的兴趣远超美食和人--在纱英周围,还有一群像纱英一样的"阿宅怪胎&q ...

  • 【阿简荐书】《睡莲的方程式:科学角度的种族、智商与星座》

    <睡莲的方程式:科学角度的种族.智商与星座> 本文作者:阿简 以遗传学家的眼光来看待教育,一些理念更清晰.更有力地得到科学支持.象"你们今天早上为什么来上学"这样的问题 ...

  • 荐书 · 套装丨0509

    ◆  ◆  ◆  ◆  ◆  ◆ <海外中国研究套书合集> 作者:多人 -------------------- 内容简介 近代革命与战争 <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1 ...

  • 今日荐书|376

    <大真探赵赶鹅>作者:赵赶鹅评分:8.2评分人数:(104人评价)内容简介熙熙攘攘的城市,隐秘的角落每天总有不为人知的罪案:重案组刑警赵赶鹅,一个离罪犯最近的人:通过勘察现场.追查证物.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