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袁术篇(下)——不臣之心初显

袁术重大事件之九——转入扬州,柳暗花明

上期讲到袁术粮道被刘表切断,不回救南阳反而想搞破釜沉舟跟曹操决战,结果惨败。南阳回不去,只能往扬州逃。

关于袁术怎样占领扬州,《三国志》与《后汉书》均称袁术杀掉扬州刺史陈温后自领扬州牧。但据裴松之注引《英雄记》及《九州春秋》记载,陈温在袁术败给曹操之前就已经去世,袁绍派袁遗领扬州刺史,袁术则派陈瑀接替,最终袁术势力占据上风进入寿春。

《九州春秋》载:初平三年,扬州刺史陈祎(陈温)死,袁术使瑀领扬州牧。后术为曹公所败于封丘,南人叛瑀,瑀拒之。

《英雄记》载:(陈温)先为扬州刺史,自病死。袁绍遣袁遗领州,败散,奔沛国,为兵所杀。袁术更用陈瑀为扬州。

笔者倾向认为陈温不是袁术杀死的。一来,按照常理,假如陈温是袁术杀掉的,那就意味着袁术在匡亭惨败后没有选择逃回南阳,却选择根本不是自己地盘的扬州,人生地不熟还要先干掉陈温,这风险太大了。所以袁术逃往扬州,因为扬州已经是自己地盘,而且没有刘表的威胁,比南阳更加安全。二来,《英雄记》连袁绍派出袁遗争夺扬州的情节都写出来了,如此指名道姓的事实很难凭空编造。

至于为什么《三国志》与《后汉书》均称袁术杀掉了陈温,笔者认为这是泼给袁术的脏水,反正一个篡位逆贼,多给他安排点负面事件无所谓,这样写还更像个行事残暴的逆贼。

根据相关史料梳理,实际情况是这样的:袁术在进攻曹操时期或更早的时候,得知扬州刺史陈温去世,便派出陈瑀接任。与此同时袁绍也派出袁遗,双方发生战斗。袁遗没打过陈瑀逃往沛国,死于手下士兵哗变。于是乎,袁术实际上拥有从荆州南阳至扬州寿春的一个长条状势力范围,尽管荆州、豫州、扬州的大部分土地都没有有效控制,但袁术能够确保南阳、汝南、九江这三座大郡,即荆、豫、扬三州的最核心地区,实力非常强。

但袁术在扬州另起炉灶也不顺利,当他从兖州一路退到九江郡阴陵县,派人跟自己的扬州刺史陈瑀联系。结果陈瑀听说袁术被曹操痛扁逃过来,心里的小算盘就开始噼里啪啦直响,竟然拒绝接纳老大袁术。袁术气得不行,在淮北集结军队准备开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袁术毕竟家底雄厚,陈瑀在扬州才几个月脚跟都没站稳,冷静下来后赶紧派弟弟向袁术请和。袁术把使者关起来,指挥大军进攻寿春,陈瑀不敌逃往下邳。

所谓淮南地区,在当时指的是扬州长江以北部分,即九江郡与庐江郡,寿春就在九江郡。因为长江以南尚未大规模开发,淮南地区的人口比较集中,经济较为发达。缓过气来的袁术又迎来第二春,而且野心更胜从前,越来越不加掩饰。

袁术重大事件之十——联盟分裂

随着袁术的大本营从南阳迁到淮南,曹操在兖州站稳脚跟,诸侯之间的阵营划分开始动摇。诸侯混战有一个清晰的主轴,即袁绍刘表曹操对阵袁术公孙瓒陶谦。但袁术来到扬州,最紧张的不是曹操,而是陶谦。

陶谦在几大诸侯中属于最虚弱的,他本人不是袁绍袁术那种望族,又没有曹操公孙瓒的军事威望,所以整体而言他并不能完全掌控徐州,需要依靠当地大族、军队大将等力量来支持他,例如启用富豪糜竺,允许下邳相笮融征用三郡粮食大兴佛教,甚至琅琊国被臧霸为首的泰山军占领也无能为力。

更诡异的是,初平四年(193)秋曹操父亲曹嵩死在陶谦部将手上,引发曹操两次疯狂进攻徐州,连公孙瓒都派田楷、刘备去救,阵营老大哥袁术却毫无动静。

也许袁术没有出兵,可以用初到扬州立足未稳,忙于巩固内部来解释。那咱们再看另一件事。

《三国志·吕范传》载:(吕范)后避乱寿春,孙策见而异之,范遂自委昵,将私客百人归策。时太妃在江都,策遣范迎之。徐州牧陶谦谓范为袁氏觇候,讽县掠考范,范亲客健儿篡取以归。

吕范是东吴重臣,此前也专门写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一读。这段史料说的是吕范在寿春与孙策结识,孙策母亲在广陵郡江都居住,孙策派吕范去接到寿春。江都是徐州牧陶谦的地盘,陶谦听说吕范来了,认为吕范来是为袁术刺探情报的,于是下令通缉捉拿。吕范带着一些门客悄悄地躲过抓捕,非常惊险地接走了孙策母亲。因为这件事,吕范和孙策可是有升堂拜母的交情。

这个时间大概在194年,孙策还是袁术部下,所以吕范被陶谦看做袁术的间谍也顺理成章。关键在于陶谦跟袁术此时的关系竟然如此紧张,恐怕要出乎很多人意料。

两人为何会决裂呢?

袁术夺占扬州后,竟然给自己又加了个“徐州伯”的头衔。这给陶谦发出再清楚不过的信号——袁术想要徐州。袁术竟敢这样对待盟友,刚刚败给曹操不久的他哪来的勇气?答案其实也不复杂。

一方面,袁术仍然占据着豫州的一部分,再加上扬州,账面实力确实比陶谦强;另一方面,上面分析了陶谦其实比较虚弱,徐州内部一盘散沙,完全可以夺过来。之前袁术以南阳为大本营,远交近攻,现在陶谦从远变成了近,从盟友变成肥肉,自己不吃要让给曹操吃吗?

在袁术看来,不仅要吃掉徐州,而且还要抢在曹操前面吃。当然,这是笔者的推测,不管实际情况如何,袁术这种做法实在太过战略短视,什么实质性动作都没有,先自称徐州伯,明摆着跟陶谦决裂,后面的事走一步看一步。这确实像袁术的行事风格。

孙策

袁术重大事件之十一——抢夺节仗,显露不臣之意

初平三年(192),董卓死后不久,很快以李傕为首的凉州诸将杀回长安重新把持朝政。不管怎么说,既然董卓已死,李傕希望争取到关东各路诸侯的承认,于是任命马日磾为太傅、领尚书事,与太仆赵岐共同出使关东各地,借着封官许愿,希望与各路诸侯搞好关系。

马日磾与赵岐走到洛阳后分为两路,赵岐去河北,马日磾去淮南。听说朝廷使者前来,正在冀州打得不可开交的袁绍与公孙瓒立即停战,袁绍与曹操还迎出数百里。赵岐又给公孙瓒写信陈说利害,成功劝说两边停战讲和,不仅备受各路诸侯尊敬,还有一定的实际作用。

相比之下马日磾就太悲惨了。他去寿春见袁术,按照李傕的意思授予袁术左将军、假节,封阳翟侯。本来李傕希望通过这次出使,能够结交袁术,今后能有个照应,不曾想袁术逐渐撕掉了伪善的面具,他没有耐心再假扮汉朝忠臣了,随着孙坚之死,讨伐董卓功亏一篑;随着从南阳迁移到淮南,距离长安朝廷越来越远,他的权力欲已经烧昏了头脑。

当北边的袁绍曹操公孙瓒对朝廷使者还毕恭毕敬地演戏时,袁术不演了。他开了一张十几人的名单,要求马日磾全都征辟为掾,就是给袁术的部下们以朝廷名义封官,这样袁术就能名正言顺把部下们派到各地担任长官。

《献帝春秋》载:术从日磾借节观之,因夺不还,条军中十余人使促辟之。日磾谓术曰:“卿先代诸公辟士云何?而言促之,谓公府掾可劫得乎?”

马日磾代表皇帝出使,手持节仗拥有代表皇帝直接封官的权力。见袁术安排一大批人要求封官,马日磾责问袁术:“你们袁氏先代诸公是这样征辟人才的吗?你这样催逼,我就会在威胁之下任命他们吗?”

看起来马日磾好像还很忠烈,但实际上却很打脸。

《三国志·朱治传》载:时太傅马日磾在寿春,辟治为掾,迁吴郡都尉。

《三国志·孙策传》载:太傅马日磾杖节安集关东,在寿春以礼辟策,表拜怀义校尉。

《三国志·华歆传》载:歆说术使进军讨卓,术不能用。歆欲弃去,会天子使太傅马日磾安集关东,日磾辟歆为掾。

既然上述三人还是被马日磾征辟了,可以想见必然还有更多袁术推荐的人得到封官。

袁术抢夺节仗来要挟马日磾,在要求得到满足后仍然没有归还,反而要求马日磾干脆加入自己麾下。马日磾不从,袁术就把他软禁起来。兴平元年(194),马日磾在屈辱和愤懑之中死去。

这件事影响非常恶劣,大批有识之士与袁术划清界限,勉强留在袁术阵营的也纷纷给自己留后路。最讽刺的就是上面引用史料的三人,朱治成为孙策的左右手,孙策去江东开创自己的基业,华歆也远远地跑到豫章郡,逃离乌烟瘴气的寿春。袁术麾下人才并不少,但人才都不愿为袁术效力,这不是偶然,而是人才都看穿了袁术没有成就大业的器量。

屈辱的马日磾

袁术连尊敬朝廷使节都做不到,表面功夫都懒得去做,当人才逐渐流失、离心离德之际,袁术却沉醉在自己营造出的幻觉中,认为扬州在手、徐州可得,加上传国玉玺跟所谓的谶纬学说,袁术即将陷入最后的疯狂。

很多文章为袁术称帝寻找背后合理的动机,认为袁术并不是没道理的自信,而觉得袁术有相应的资本。袁术称帝到底是疯狂亦或真有实力,下期继续分析,来看看笔者的观点与您是否一致?感兴趣的话敬请点击关注吧,您的支持是我持续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