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解字︱就(jiù)

工具书上,就,它说有这些含义:关联词,动词,副词,介词,连词。并给出了不同且相应的例句。

事实上,这个字,无论书面还是口头语中,都用的广泛。而在皖北村人那里,可能还要宽一些。

它表示肯定,或者确认。典型的,则是“就的”。

我记得有一位地方上的领导,对那些满嘴方言腔调的人极为反感,而对那在外闯荡,学了一口普通话的人,赞赏有加。开会时,就喜欢拿“就的”说事儿。他一举例说“就的”,底下瞬间就哄堂大笑。

确实,人员大流动、大迁徙的今天,一张嘴就是方言,不利于交流交往的。尤其在工作中,轻了会闹笑话,重了可能还会耽误事,闹误会。

而关于“就”,皖北村人还常用来表达吃的动作。比如饭桌上,他们总说“就菜”。

事实上,就菜,就是吃菜,夹菜吃。但他们人老多少辈,都说“就菜”。这里面,究竟有着怎么样的讲究呢?

一桌子菜饭,饭为主食,菜则是配角。总吃饭,就会乏味,需要菜来刺激味蕾,激活味觉的敏感。于是,用筷子夹一口菜。

跟饭比起来,菜的味道丰富得多。酸甜苦辣咸不说,还有色有香。菜的这些样式和色彩,都是用来下饭的。下饭,人才吃得饱。

于是,从前的皖北村人,尤其习惯说“就菜”。那时贫寒贫苦,菜的花样,很少,且少盐少油水。但吃饭吃得“絮烦”了,筷头子撮一下菜碗,搁舌头尖上拭一下,能试得到咸味,都是享受。再吃下一口饭,就香。

以我的体验,拿筷头子向菜碗里撮一下,再在舌头尖上舔一舔。那就是活灵活现的“就”。它印证的是,从前皖北村人日常生活的艰难。

由“就菜”,他们还创造了“就饭”“就馍”的词。

就饭,即就菜的别样说法。它更加强调吃饭,而不是吃菜。都是“就菜”,冷不防来个“就饭”,是不是很别致?

就馍,又向外延展了一大步。它不只是字面上的“就馍”,还可能用来表达这样的意思——原来上的几天学,学到的很少的知识,这些年来都就馍吃掉了。

那意思听起来很明显:我是啥也不会了。

从前的皖北村人,多是大老粗,字面上的学问少之又少。这话说出来,没人觉得脸红,也不尴尬。甚至有时候,还跟个“谝式(炫耀)”样,到处说。说过听过,不过就是哈哈一笑,了之。

(0)

相关推荐

  • 村庄解字︱焦(jiǎo)

    这是 村庄物语 第310篇原创推送   皖北农人的口头语中,一个"焦"字,意味深长. 看,可以看"焦"了:找,可以找"焦"了:讲话,也可以讲 ...

  • 村庄解字︱相(xiàng):啥相,通相,没有相

    庚子疫情过后,很多地方的地摊经济火了.公家的管理松了一些,有一些人又"重操旧业",在路边摆起了地摊. 有关地摊经济,我较为认同一些专家的意见.这就是,指望地摊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和生 ...

  • 村庄解字︱灰(huǐ)

    是颜色,也是灰尘.甲骨文的灰,人手持棍棒,撩拨火堆.<说文>云:死火余烬也. 可见,它从远古走来,历经时空的洗礼.但奇怪的是,灰字,今人说起来,一点都不觉得艰涩,更不觉得古. 而皖北乡间的 ...

  • 村庄解字︱杠(gǎng)

    有个"杠精"的词,挺火的.它专门用来指称抬杠成瘾的一类人. 2018年末,<咬文嚼字>把它列为当年的十大流行语.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度 ...

  • 村庄解字︱怪(guài)

    这个"怪"字,稀松平常.太过普通了.我都不好意思解. 但在皖北乡人的语意中,似乎跟通用的"怪",还有些不同.我尽可能地把那些不同的地方,写出来:尽可能地撇开那些 ...

  • 村庄解字︱和(hè)

    和,即附和.古时候的诗人雅士,多有唱和之作.一唱一和之间,有时候就是能弄出来一段诗坛佳话. 我查得白居易有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 ...

  • 村庄解字︱混(hún)

    我在"混"合"浑"之间,纠结了好一阵子.除音调而外,其意我也无法决断.硬生生地把它们分开,却又觉得藕断丝连. 最后,还是写成"混"吧.且&q ...

  • 村庄解字︱客(kiě,qiě)

    这是 村庄物语 第390篇原创推送 去年曾参加县政协组织的一次外出采风活动.在相邻的凤台县,当地陪同的人中,有一位说,他是"半拉颍上人",意即"半个"颍上的老乡 ...

  • 村庄解字︱鲁(lú)

    这是 村庄物语 第387篇原创推送 鲁,鲁莽的鲁. 旧时皖北农人常说一句话:红毛绿青.而"鲁",就是这个话的浓缩版.他们评价说某个人"红毛绿青",也即说那人&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