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哀公问社于宰我(3-21)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对那些崇尚威权的观念一直持否定态度。宰我认为夏商周三代的政治文化都是威权的象征,孔子自然难以接受。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注释】

社,土地神,祭祀土地神的庙也称社。

宰我,名予,字子我,鲁国人,孔子的学生,小孔子29岁。

战栗,恐惧、发抖。

谏,挽救,找措施补救。

【译文】

鲁哀公向宰我询问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什么木材。宰我回答说:“夏朝用松木,商朝用柏木,周朝用栗木,意思是使百姓战栗。”孔子听到这话后,说:“已经做过的事不用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挽救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古代“社”“稷”都是封建政权的象征。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社稷是“太社”和“太稷”的合称,两者合为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立国时都要建立祭祀土地神的庙,并立一木制牌位作为土地神的替身即为“社主”,一般选用当地宜于生长的树木制作而成。

宰我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能言善辩。《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可见宰我深为孔子所认可。但是,鲁哀公询问其社主用材时,宰我却说周朝用栗木做社主是为了“使民战栗”,显然是讥讽周朝天子,孔子当然不会满意。

但孔子不满意还远不在于此。回顾历史,鲁定公在位时,孔子担任鲁国大司寇,鲁大夫孟孙、叔孙、季孙三家势力开始形成,孔子曾建议逐步削弱三家权力,但未予采纳。鲁哀公在位时,三家实力日渐雄厚,鲁国大权已被把持,史谓“政在大夫”。鲁哀公试图恢复君权,以祭社的名义向宰我请教,宰我在此用隐语“周人以栗”暗示支持哀公夺政。

事已成、不再说,事已行、不复谏,事既往、不追咎。孔子深知三家专权已成定局,宰我进谏,为时已晚,所以也以此隐语暗示不可轻举妄动。同时,也是隐隐表现出对宰我的一种责备,因为宰我不知时势而进谏,哀公一旦恻动杀伐之心,定将危及社稷。

事实证明,孔子的判断非常正确。鲁哀公后来采纳了宰我的观点,同三家发生激烈冲突,终致鲁哀公27年流亡越国。宰我后来也因助齐君谋攻田氏被杀。

为政者应从孔子的论述中得到启示,凡事要尊崇礼制,时刻注重细微的变化并及时加以修正,如果等到事态扩大、隐患已成定局时再采取行动,就会无力回天、悔之晚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