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华东枇杷第一村穆坞村

华东枇杷第一村穆坞村

穆坞位于女埠街道极北角的山坞之中,距兰城二十余公里,是个四面环山、果树拥抱、山清水秀、无工业污染的村庄,古称慕坞源,宋理宗御书"慕坞"二字,故名。穆坞种植枇杷已近百年历史。穆坞于1999年在水果上申请"穆坞"这个商标。

穆坞行政村位于女埠街道办事处以北面8000米,村民委员会驻穆坞自然村。自然村中始居王姓,据《光绪兰溪县志》和《慕源王氏宗谱》载,“慕坞”两字为宋理宗御题。此村又是当代著名植物学家、中科院院士王伏雄的故里。全村以山地为主,有8个村民小组。村民大多以种植枇杷和水稻为业。村中有枇杷3000多亩,计10万余株,年产枇杷1000吨,所产枇杷以村名注册。

穆坞枇杷棵大,汁多而甜。堪称精品。枇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钙、磷、维生素C和维生素A等多种成分。枇杷中的有机酸,能促进消化腺分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还具有止渴解暑的功能。以枇杷为原料制成的"枇杷膏",有清肺、润喉、解渴、止咳的作用,被用作中药。枇杷还可以做成罐头、果酒等。

最值得庆贺的是,当代著名植物学家、中科院院士王伏雄的故乡就在穆坞村。

王伏雄(1913~1995),字少珍,女埠穆坞村人。民国25年(1936)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民国32年(1943)赴美国伊利诺大学深造,民国35年(1946)获哲学博士学位。曾选为PHISIGMA生物学家荣誉学会会员、美国科学家SIGMAXI荣誉学会会员,以及美国植物学会会员。9月,谢绝高薪聘请,毅然返回祖国。先后任上海植物所副研究员、台湾大学客座教授、中科院生物所研究员。1951年,调北京创建新中国第一个植物形态研究室,先后被聘为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中科院院士),任生物学部常委。历任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名誉理事长。1980年起,先后赴德、法、美、澳、日等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987年,德国柏林14届国际植物学年会上当选为名誉副主席,获大会荣誉勋章。伏雄为中国植物学的发展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毕生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译著10余本,在植物胚胎学、孢粉学和植物实验胚胎等领域做出巨大贡献,是我国现代孢粉学的奠基人之一。1970年以来,主持裸子植物系统发育的研究,其成果受到国内外学术界高度评价,部分成果获中科院科技成果一等奖。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博士、硕士,如今已成为国家科研和教学的重要骨干力量。

穆坞村是兰溪市最大的枇杷专业村,村中建有枇杷交易市场、文化广场、文化礼堂,进行了美丽乡村建设,并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穆坞枇杷2000年获得金华农博会金奖;2001年获得中国浙江国际农博会优质奖;2003年度获金华市著名商标;2005年在浙江农业博览会上获得金奖;2007年获得浙江名牌产品;2009年获得浙江省著名商标;穆坞村也获得了“华东枇杷第一村”的称号。

如今,穆坞村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口建起了广场,并建起了枇杷市场,拓开了销路,村民的收入有大幅度提高。村民住房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一个崭新的新穆坞展现在眼前。

2021年7月6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