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高效记忆法,哈佛耶鲁双料学霸亲测好用
本文摘自《学习高手》
从小学一年级到哈佛硕士毕业,我记了将近二十年的海量知识点。
背东西有意思吗?实话实说,当然不好玩。
但面对枯燥甚至有时让人崩溃的记忆任务,我总会提醒自己:
咬牙顶住,决不退缩。
此时心志和筋骨上的疲累,终将转化成升学目标实现那一刻的无上喜悦。
同时,我还总结了能让记东西不那么“难熬”的三大关键:
第一个关键,是要努力把记忆过程趣味化,加入一些生动和有趣的元素,只用眼看、用嘴念是非常枯燥的记忆形式。
第二个关键,是把表面看上去散乱无规律的东西努力地串联起来,变个体为整体,做有规律的整块记忆。
第三个关键,尽量借助自己已经熟悉、知道的内容去记忆新知识点,以旧带新。
下面,我将基于这“三个关键”,逐一讲解我自己最习惯使用的五大记忆法。
01 多感官刺激记忆法
多感官刺激记忆法,就是同时动用我们的多种感官,比如视觉、听觉和嗅觉等,来进行记忆。
也许你会问,记东西为什么还要用到听觉甚至嗅觉呢?和这些感官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当多种感官齐发时,大脑受刺激的效果会显著增强,记忆中枢能获得更充分的调动。
作个“简单粗暴”的类比:某个夏日午后,你热得汗流浃背。
如果这时让你喝一杯冰可乐,你肯定会觉得解渴,但可能还是觉得热。
而如果让你一边喝冰可乐,一边在凉爽的空调房里坐着,你一定会感到更加舒爽,解暑也更加彻底,因为这时你的皮肤(触觉)、味蕾(味觉)同时在感受凉爽。
同理,回到记忆这件事上,以背单词为例:如果你只是用眼睛盯着新单词记忆,相当于只刺激了视觉区域,无法对大脑形成足够刺激,达不到很好的记忆效果。
在背单词时,一定要动用自己的听觉。
具体做法有两个:一是在碎片时间里戴上耳机,听单词音频;
二是尽量抽时间做单词听写练习。
比如,你现在要背四六级单词,那么请一定选择配有音频的单词书(或其他背单词材料),每天确保至少听三次音频,并且我建议你把这三次拆分成“1+2次”。
“1+2次”记忆法
“1+2次”中的“1”,指的是在背诵新词当天就要同步听录音。
在开始背诵新词前,至少先完整地听一遍新词音频,听的同时浏览对应的新词,建立对这些词最初的印象。
背诵到具体某个词时,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再听一遍与其对应的录音。
把当天所有新词都背完后,再完整地放一遍音频,一个词一个词地听下去,听的时候尽量不看书,逼自己快速拼读出单词。
如果某个单词卡壳了,就重听一遍那个单词的音频,再次尝试记忆,直到熟练为止。
“1+2次”中的“2”,指的是一天结束前至少再利用两段碎片时间,听两遍当天的任务单词音频。
比如,你可以在中午吃饭时听一遍,在晚上睡前再听一遍。
听的时候仍然要逼自己同步拼读单词,遇到没记住的词就立即回到文本再背一遍,直到记牢为止。
听写练习记忆法
另一个记忆的好方法,是做听写练习。
如果时间有限,你可以把听写和纯听单词音频结合在一起,听的时候就准备好小本子,同步听写。
如果时间充分,还可以每天抽出15—20分钟时间专门做一次听写练习,遇到拼不出来的词就快速地回到书本进行二次记忆和复习。
和背单词类似,古诗词记忆也可以使用多感官刺激记忆法。
比如,背诵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们就可以把周杰伦谱曲演唱的《念奴娇》这首歌下载下来听:“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边听歌,边体会,确实能记得更清楚、牢固。
我还记得自己在中学背诵苏轼的《水调歌头》和李煜的《相见欢》时,就配合着听了王菲和邓丽君演唱的以这两首诗词为蓝本创作的歌——《明月几时有》以及《独上西楼》。
和诗以歌,将古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同时刺激视觉与听觉,记起来就快了不少。
除了听觉,我们还可以调动嗅觉和味觉。
比如,背“chocolate”(巧克力)这个单词时,也同时吃一小块巧克力,边嚼边记,当再次吃到巧克力的时候就更容易回忆起这个单词,或者在看到“chocolate”这个词时就想起了当时的味道。
说来有趣,在所有同水果相关的单词里,除了apple和banana这样的常见水果外,我记得最牢的当属“durian”(榴梿)这个词。
为什么呢?我上小学三年级时,父亲有次到马来西亚出差,顺便带了当地的冰冻榴梿回家。
我在品尝这种味道独特的水果时,妈妈在一旁笑着说:“知道榴梿的英语怎么说吗?durian,durian,durian……”
一边是“上了头”的又臭又香的榴梿滋味,一边是妈妈清亮的英语复读,从此我对durian印象深刻。
02 缩略词记忆法
我常用的第二个记忆方法叫“缩略词记忆法”,无论是记单词还是背诵大段的史、地、政,这个方法都特别实用。
可能不少同学对缩略词记忆法耳熟,但几乎没用过,那么不妨在读完我下面的介绍后就尝试起来。
当我们需要记忆一个系列的知识点时,不要马上开始从头到尾、逐字不差地记忆完整内容,而是把这个知识系列拆分成若干个片段,或者说是“关键元素”,接着把这几个关键片段的元素组成一串缩略语。
我们首先把缩略语记熟、记牢,再通过这串缩略语,以点带面地记好全部内容。
之后,每当我们看到这串缩略语时,就能根据关键元素,逐一回忆出所有内容。
这么说可能有些抽象,那就举一个几乎我所有美国同学都耳熟能详的例子:北美洲有著名的五大湖,包括苏必利尔湖(Lake Superior)、密歇根湖(Lake Michigan)、休伦湖(Lake Huron)、安大略湖(Lake Ontario)以及伊利湖(Lake Erie)。
这五个词乍一看没有任何关联和规律,但如果我们把它们的首字母抽出来再看呢?
S、M、H、O、E——好像还是没看出什么门道。
再把这些字母的顺序调换一下呢?
是不是就变成了——H、O、M、E、S,也就是英文单词home(家)的复数形式homes?
这时,我们就把五个单词变成了一串缩略语——homes,然后就可以想象在湖面有许多房屋(homes)。
由此一来,记忆北美五大湖就变成了以HOMES这个缩略词为线索,再通过每个字母记下其相对应的湖泊名称。
记忆过程瞬间简单了许多,记忆效果却更加牢固。
03 联想记忆法
我要讲解的第三个记忆方法叫“联想记忆法”,和缩略词记忆法一样,也是很多人听过却没真正用过的一种方法。
联想记忆法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最重要的分类和用法。
“接近联想”,就是利用相互接近的事物进行联想和记忆。
在记忆一个知识点的时候,自然联想起和它有相同或类似属性的另一个相近知识点。
这样一来,我们就将片面知识的单个记忆变成了多个知识的立体记忆,从而显著提高记忆范围与效率。
知乎平台的记忆力大V馨月老师就分享过“用接近联想记忆法记历史事件”,我后来也在参考使用。
举个例子,当你学习我国汉朝历史、了解大汉王朝的强盛时,就可以思考一下,同时期,世界其他地方是否存在和汉朝相当的强大国家呢?
这时候,你就可以联想到罗马帝国。
通过汉朝想到了罗马,它们都是伟大的王朝帝国,这就是重要的相近属性。
从汉朝联想到罗马帝国还没完,我们还能继续延伸,想想这两个国家为什么在几乎同一时期变得如此强大?当时各自发展与崛起的背景是什么?两个国家都发生过哪些大事件?它们兴盛的共同因素是什么?等等。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接近联想不但可以跨时间和空间以点带面,还非常有助于知识面的拓宽,从整体记忆的过程中提炼出共同的基本特征与属性,从而加大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联想
“相似联想”和接近联想虽然听上去很像,却有本质的使用区别。
相似联想,主要是通过联想一个看上去相近的具体图像,来记忆一个新知识点。
举个非常通俗的例子:当你记忆中国地图时,如果生硬地去记哪座山在中国的哪个区位、哪条河流经什么省,可能不太容易记住。
但如果你把中国地图想象成一只雄鸡,鸡冠是什么位置,对应了什么省份,有哪些山川河流;
鸡尾是什么省份,有哪些重要城市和名胜古迹,这样记忆起来就容易多了。
类似地,你还可以把意大利的领土形状想象成一只靴子,把日本联想成一条蚕或一只海马,把伊朗的轮廓联想为一顶草帽……
所以,相似联想的精髓是把抽象陌生的新事物生动化、具象化,通过联想自己熟悉的形状、图像来达到降低记忆难度的目的。
归类联想
第三种联想记忆方法叫“归类联想”,这个其实也不难理解。
俗话说“物以类聚”,我们在记忆新事物的时候,可以把它和相同类别的东西捆绑起来,统一记忆。
举几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你在吃牛油果的时候,可以想到,牛油果是一种原产于海外的热带水果,然后顺便联想记忆类似属性的热带水果,比如百香果、榴梿、山竹等。
又如,在我国文学史上,诗词家多如繁星,我们可以根据相近的风格或时代将他们归入特定流派,统一记忆。
比方说,晋代的陶渊明、唐代的杜甫和白居易以及宋代的陆游就都可以被划进“现实主义流派”,而这一流派诗作的共同特点是能够真实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
04 晨起/睡前记忆法
我在耶鲁选修过一门很有意思的历史课,主题是“日本列岛史”。
不过,有趣归有趣,难度也颇高——通过一学期的三十多次大课,密集研讨日本从公元前神武天皇建国到1868年明治维新的历程,时间跨度超过2500年,涉及的知识量大、知识点碎。要想在大考和期末论文中获得好成绩,就必须把课堂内容掌握扎实。
那一整个学期,我都在用晨起/睡前记忆法来对付课程中繁杂的知识点。
早晨七点多起床后快速洗漱,到学院食堂边吃早餐,边用十分钟时间记忆最近刚学的日本历史要点——公元4世纪的大和国为何能成为日本的首个统一政权?到唐朝的日本留学僧(遣唐使)都取过哪些“真经”?德川家康最信任的人是谁?
深夜入睡前,我也经常拿出日本列岛史的阅读材料和课堂笔记,再次温习、记诵各种细密的知识。
晨起和睡前记忆,竟然帮我获得了过目不忘的体验——这门课的知识点我记得扎实,结课时的成绩也很好。
甚至在写这篇文章的此时此刻,我都还能忆起八九年前选修日本列岛史时背过的诸多细节。
05 故事串联记忆法
最后要介绍的记忆方法叫“故事串联记忆法”,也是我自己需要短时间记忆零散知识点时经常会用到的。
前面说过,机械地硬记独立知识点难度较大,遗忘率也高,因为独立的知识点缺乏上下文的背景信息参照。
但如果我们把每个知识点“零件”都串联起来、编成一个小故事,把它们放到有上下文的语境中,就仿佛给了这些知识点生命,让它们变得更生动具象,也更好背了。
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串联记忆法”很典型的案例:夏目漱石是日本著名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我是猫》《草枕》《虞美人草》《三四郎》《从此以后》《门》《行人》《道草》《明暗》等。
这么多的作品如果要按顺序一个个快速地记准、记牢,还真没那么容易。
但日本著名的记忆大师坂井照夫利用“故事串联记忆法”,轻而易举地把这些作品依次都记了下来。
他是这么“讲故事”的:“我们是这间屋子里的猫,枕草枕睡觉,草枕上画着虞美人草,三四郎从此入门进到屋里,门前蹲着来往行人,行人在采道草,道草是有明暗之别的道路。”
也许一些同学会觉得,这则小故事的情节听上去怎么怪怪的,个别地方有点讲不通啊?
但是,不必过多地纠结故事编得好不好、在不在理,即使情节诡异也没关系,只要你能通过这个故事把所有需要记忆的信息串联起来,让它们在上下文中变得更生动好记,那么降低记忆难度、提高记忆质量的目的就达到了。
小蜗课代表总结,希望你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 多感官刺激记忆法:充分调动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等不同感官提高记忆效率。
· 缩略词记忆法:以关键词、缩略词对冗杂信息进行概括和整合,提高记忆力。
· 联想记忆法:运用接近、相似、对比、因果等关系,进行联想记忆。
· 晨起/睡前记忆法:选择记忆新事物的最佳时间段来提高记忆效果。
· 故事串联记忆法:通过自编故事把待记忆的零碎信息串联起来、降低记忆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