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世界只会以你看待的样子来呈现
每个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美丽的、丑陋的、善良的、险恶的。从心理学角度讲:如果一个人从小生活在充满爱的环境下,他们看待这个世界是美丽的,善良的,充满爱的。
如果一个人从小生活在打骂,批评缺乏爱的环境下。他们看待这个世界就是丑陋的,险恶的,充满恨的。
事实上,人的感受各异与你接触的世界无关。所有的事物本身都是空白的或者中立的。佛家称为“空性”。
那什么是空性?比如我们买了一辆车,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件高兴地事情,出行方便。但从环保方面和行人来说,它又是一件对环境有污染的,对行人有危险的事物。实际上,车本身不具备任何性质。它是“空”的。空掉所有性质。
还有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周围总有我们喜欢的人、不喜欢的人或者说我们也是别人喜欢的、不喜欢的。
对于同一个人,我们讨厌他,那是因为他似乎有令我们讨厌的特性。但并不表示所有人都讨厌他;在喜欢他的人眼里,他又有令人喜欢的特性。
如果抛开人的不同视角,那么他本身是没有这样的特性。他是中性的或者是空白的。
所以说空性的含义是事物有不同的可能性,它的本身不具备一个固有的特性,所有特性都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它。
那又怎样对我们碰到的事物和人定性呢?在佛教里有一个概念叫意识铭记。在心理学里叫身体不会忘记。意思很相近。
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意与外界连接。不管好与坏都会被身体铭记。最终变成意识。
如果你帮助别人,对他人付出善心和爱心。这个好的铭记就会进入意识。反之,你做了伤害别人的事。比如责骂、讽刺、批评、撒谎同样会被铭记。
随着年龄的增长,好与坏的铭记在意识里越积越多。如果在生活中碰到的事物与意识中的记忆相吻合。较强的记忆得以优先被激发。
这些进入意识的记忆最终成为评判我们接触到的人和事物的标准。从而形成自己看待世界的样子。
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人还是那些人。当我们较强的意识铭记是善的,这个世界就是善的;当我们较强的意识铭记是恶的,这个世界就是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