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的意义
深度思考能让人保持专注,完全沉浸在当下,通过现象找到本质。想要内心的平静最重要就是要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虽经常把深度思考挂在嘴边,那什么是深度思考。
有人问:重力是谁发现的,大家都知道是“牛顿”。那是怎样发现的,因为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落在了他的头上。那么看到苹果落下来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牛顿发现了呢?
因为他有深度思考的习惯。从十米落下来会怎样,当然三米和十米没有什么不同,那么一百米呢,高度逐渐增加,只要有重力存在就算到了几万米依然会掉下来。
但月球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发现了重力和万有引力的性质相同。
当看完这个对话,才理解什么是深度思考。原来写作能让一个人提升。因为写作的过程是一个深度思考的过程。用已知的知识去发掘未知,可以称为灵感。灵感就是来自深度思考的结果。
再用深度思考观察性格,为什么有的人悲观,有的人乐观。如果只停留在“我就是这种性格”的层面上,永远找不到答案,更谈不上改变。
每一个看似简单的事物并不单纯。当你认为已经完全明白,一旦顺着原先的思路继续思考,又会遇到很多的不明白,再把这些不明白搞明白了,才能把问题背后的本质看清楚。
看清事物的本质是,才知道如何改变。大学里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先要知道达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确定的目标。最终才能得到。得是结果,知止是内因。从“得”反推到“知止”,才能明白为什么有不同的答案。
有的家长说:孩子胆小,不敢和陌生人讲话;有的孩子落落大方。如果归咎于性格。只是父母给了自己“这不是我的错”的借口。
根源在于父母没有学会听,对一个三岁的孩子说话还没有规律性,又想表达自己。但经常性的被打断或者还没有说完就认为了解了孩子的需求。那么也就谈不上满足他的需求
你没有认真听,就谈不上理解,没有理解,也就没有合理的建议。需求没有满足的背后给孩子产生了“被忽视”的感受。被忽视的结果是孩子的安全感不足。这是本质,找到本质,才能改变。从学会倾听开始。
有的人易怒,并且知道不好,但是控制不了。也归咎于天生。但实际并不是天生,而是是为了主张自己的想法,并强迫对方接受。但对方真的会接受吗?何况里面有迁怒的成分,又叫“踢猫效应”。
踢猫效应说的是:一个武士在郡主家挨了批评,回到家看到管家没有及时开门,打了他一巴掌。管家生气的回到家,看到妻子没做饭,把她骂了一顿。妻子心情也不好了,开门看到孩子没读书还在床上蹦跳,就骂了孩子。孩子委屈,正好一只猫趴着床上,踢了它一脚,然后喵的一声走了....这就是迁怒的过程。
如果我们反思自己,当发火的时候,有多少是因为迁怒,又有多少是为了让孩子接受你的想法创造出的一种情绪。因为经验告诉你发火的时候,孩子愿意听你的话。
这种“愿意”随着孩子的长大,越来越不愿意和你沟通。然后又会被父母扣上一个“叛逆期”的帽子,这又是在表达“这不是我们的错”。
或许有的父母也在反思,也在不停的学习,但学习的是怎么改变孩子。这叫本末倒置,没有发现本质的改变,只会越走越远。
当我们把情绪探究到根源,就有了改变的意识。人与人最大的不同在于反思,反思就是要学会深度思考,在深度思考中剖析自己,才会发现困扰我们的源头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