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洪军 | 漫步童年
漫步童年
文| 艾洪军
清同治末年至清光绪年,淮军将领周盛传在天津津南小站一带编练淮军。为加强防务,他在当时的新城(今天的塘沽一带)修筑了炮台等工事。当时为了利于交通,周盛传从新城到马厂之间修了一条路,叫“马新大道”。马新大道沿途,每五公里设置一个小驿站,十公里设置一个大驿站,以供路人休息。光绪元年(1875年),周盛传把13个营从马厂迁到此处,并以驿站为中心修建了18个营盘,与新城炮台相互照应,而部队的大本营就在马新大道沿途驿站的一个小站,于是此地就被称为“小站”也就是俺的家乡了。
清光绪四年(1878),老盛军屯田开凿马厂减河后,在小站东部0.5公里处马厂减河上修筑一座大闸,当时称“东汇新闸”,简称“东闸”(后成为减河南北交通的桥梁……东闸桥),内河船户近闸居住,渐渐的成为村落,就叫东闸村了。
“记得那天的月亮很亮,嗯嗯、对!是月圆的日子。我多喝了几口酒,没怎么吃饭,早早就睡下了。睡着睡着你们说怎么了呀?”孩子们都痴痴的盯着他,“怎么了呀?”“我就听见窝棚外有几个孩子在打闹。我的老天爷啊!这么晚了,是谁家的孩子还不回家。我喊了一声,出去一看,外面哪里有人呀?!我的老天爷啊!四周静悄悄的。我以为啊,自己老了,也许听差了,就又躺回铺上睡着了。等我睡着了你们猜又怎么样了啊?”这时的孩子们都一个个傻傻地摇了摇头,老人看了好像很有成就感似的。慢悠悠地又抿了一小口酒,然后绘声绘色地继续说“我就觉得有人在用手挠我的脚底板,我睁眼一看呐,两个小孩就笑着跑了出去。我心想:这是谁家孩子啊!我追了出去。外面还是没有人啊?我的老天爷啊!你们谁能告诉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这时的孩子们已经面无表情,呆呆地看着他,不管他怎么问,都眨眨那迷茫的大眼睛,等待着,静静地等待着……“哦!我想起来了。”老人一拍本来头发就不多的脑袋,好像突然间明白了什么。此时孩子们的眼睛也露出希望的眼神紧紧地盯着他……“咱们这大闸引过来的可是黄河的水啊,里面一定有很多年的鱼啊虾的什么的,你说是不是啊?也许时间久了就成了精出来捣乱呢?你们说是不是?我的老天爷啊!”一边说着一边用眼依次看了每个孩子一眼,然后,继续说道“我还听别人说,只要月圆之夜他们就出来玩,到时候只要用咱家吃的五谷砸到他们身上,他们就会显出原形,所以我白天就准备好了五谷。”老人此时压低了声音“到了晚上当我又听到了窝棚外孩子的打闹声”老人用手做了一个“嘘”的姿势,孩子们一个个赶紧用手捂住嘴屏住呼吸“我悄悄的 ,悄悄地紧握着五谷,慢慢地来到窝棚门口,用力地撒出去,哎呀!你们说怎么着?”“怎么着?”孩子们异口同声急切地问。“外面立刻就没有了声音,我走出去一看啊,你猜怎么样?我的老天爷啊!地上有十多个河蚌嘞!”“那河蚌呢?”“我炒着吃了!“真的吗?”老人再也忍不住了,哈哈哈地笑了起来,“还真的,真的!我的老天爷啊!哪来这么多真的?假的!你们这帮可爱的傻孩子啊!好了,时候不早了,都快回家吃饭去吧!”“哦,假的啊!”孩子们好像终于松了口气。然后都各自意犹未尽地回家了,老人摇摇头后也开始准备做自己的晚饭了。这段往事,也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东闸、闸旁的窝棚、和善的老人还有老人常挂嘴边的“我的老天爷啊!”
童年的回忆总是美好的,它也恰如一朵花的开放,虽有荣枯,却也饱含芳香,让人深刻难忘!
作者简介:艾洪军, 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人。笔名:子英。自幼喜爱诗歌,画画、书法、写作。人过半生,从不懈怠。在努力工作打拼生活的同时,依然不忘追求个人的爱好和实现人生的小小目标。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亮点,感恩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好眷顾。把工作当生活的乐趣,视创作为精神的食粮。记录点滴的生活,书写无悔的人生。部分作品发表在企业内部刊物,《严陵河文学》 《九州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