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在线】| 三耳秀才作品:脏话,是粪,还是花?
脏话,是粪,还是花?
三耳秀才
脏话,是粪,还是花?精细分析,脏话也是话,说巧了也能雅,不嫌脏能升华,那脏话就是粪养花!
——作者题记
一、从“娘希匹”开始说起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电影强势。随着几部强势电影的传播,有一句骂人的话,几乎全国人都知道,那就是“娘希匹”。
不过,“娘希匹”到底是什么意思,不要说“外国人”(宁波人口语中说的外国人指外地人),就是宁波人,也难讲清楚。再往大了说,就是组织一个语言专家研究小组,研究过十年八年,也研究不出一个标准答案。大致说来,是骂别人的娘。有点象北方人所说的“他妈的B”一样。当然很低俗,很难听,用现代的话来说,也很原生态。
骂人的话当然不雅,骂人的话当然难听。这是从被骂的人和旁观者的角度来看的。如果从骂人的角度出发,情况那就迥然不同了。一说就来劲,其效果是非凡的,宣泄如浪,气势如虹,荡气回肠,极其痛快,甚至还有不亦乐哉之感。
看来,脏话好不好的问题,也是一个立场的问题。你站的边不同,你的态度就会不一样。
看来,脏话好不好的问题,也是一个立场的问题。你站的边不同,你的态度就会不一样。
二、脏话也分等级、分境界的
分等级,以脏的程度来划分。因为是脏话,所以,点到即止。我们知道有难听的等级即可。
分境界,简单点,就分两种,低级境界和高级境界吧!
还是简单说吧,低级境界,就是没有想象力的骂,没有创意的骂,难听的骂,重复的骂。还是因为是脏话,就不举例了。这里,只说个例外,有些有想象力的骂,其实也不上档次。比如,骂某女为“男厕所”,便是一例。
再说高级境界。
(1)名人,特别是伟人的骂,因为其人已上档次有境界,所以他的小节,比如骂人,可以直接进入高级境界的骂的。上例蒋介石口头上的“娘希匹”,可算一例。
(2)转着弯说的脏话,视情况可入高级境界,至少在高低境界之间。比如,不直接说十三点,而说,你这人,十点一百二十分三千六百秒。此外,粗话雅化也值得玩味。比如,把母猪写成梅竹,把母狗写成墨稿,把死猪写成丝竹。
(3)进入艺术领域的骂,是高境界。比如,毛泽东的《念奴娇·鸟儿问答》有词句“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再比如,《红楼梦》中,柳湘莲讥评宁国府:“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鲁迅在一篇文章曾误引,以为此骂出自焦大之口。)皆是高境界。
再比如,在京剧名段《武家坡》中,王宝钏的一段西皮流水便是。其词为:这锭银子我不要,与你娘做一个安家的钱,买白布,缝白衫,买白纸,糊白幡,做一个孝子的名儿在那天下传。——你听,每一个字都是干净的,内容好像是在劝善,再一想,不对,是骂,是咒人母亲早死哟!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其实,不学诗,连骂也上不了档次的。《诗经》中《相鼠》云: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这骂,可以吧,别人说,禽兽不如,《诗经》却道:你连老鼠都不如,早死早好哟!
不管脏话如何分等级讲境界,在对骂实战中,这些都不管用,最主要的制胜法宝有两条,一条是,嗓门要大。辅助动作:叉腰;第二条是,一口气不能断,骂势浩荡,咄咄逼人。嘿嘿!在此要特别说明,这总结绝非来自我的实战,旁观者清,没吃过梨子也知道梨子的味道的。
不管脏话如何分等级讲境界,在对骂实战中,这些都不管用,最主要的制胜法宝有两条,一条是,嗓门要大。辅助动作:叉腰;第二条是,一口气不能断,骂势浩荡,咄咄逼人。嘿嘿!在此要特别说明,这总结绝非来自我的实战,旁观者清,没吃过梨子也知道梨子的味道的。
三、脏话的转化和升华
说来你可能有些不信,骂人的话还有另一面:亲。
以宁波话为例。
有一个“外国人”(宁波人口语中说的外国人指外地人)到宁波来做官。到宁波,当然会碰到宁波话,当然要学宁波话。
有一个“外国人”(宁波人口语中说的外国人指外地人)到宁波来做官。到宁波,当然会碰到宁波话,当然要学宁波话。
可奇怪的是,她向不少宁波人问起“老孙子”“婊子儿子”“灰孙子”是什么意思时,宁波人就是不直接告诉她。最后,总算找到一个敢说真话的。那个敢说真话的,在说意思之前还连着追问了几次:你真要听什么意思吗?
可是,当说真话的人把三个“子”的意思告诉她时,她就是不相信:这么脏的话,怎么是很亲密的人讲的,而且,表达的还是亲热的意思呢?你一定讲错了吧?
其实,用脏话表达亲近亲密,不止在宁波话中出现,也不止在中国话中出现。这,应该事关人类的普遍心理吧?比如,在武汉话中,“格婊子养的”,意思是“你是婊子养大的”。在一般的语境下,那就是一句极脏的骂人话,可是在极亲近的朋友之间,一句“格婊子养的”,传达的却是以亲密为主的复杂情感。与此类似的,还有成都话里的“龟儿子”。
除了人类普通的心理的原因外,脏话的“亲”用法得以形成的原因,我觉得,还有:语言在传承中,有些词,有从具体到抽象变化的趋势。比如,有些语助词——如“也”——最初的意义亦不太被人追究了。在英语中,也有类似现象,比如,Fuck,是著名的粗口字,与普通话的“操”意思类似。这个字普遍被认为极为冒犯的词语,它既可作为一个及物动词来使用,亦可作不及物动词来使用。到了现代,甚至演变为名词、感叹词。这些转化,跟其原初的意义已看似不搭界了。——也许生殖对人类太重要了,于是,有关词汇便有了两个极端处的意义了。当下,你如果留心,什么“我靠”的新用法,什么新词“屌丝”的出现,大约跟上述一致吧。
这里,我再说一个极端有趣的事。你发现带脏话的歌曲没有?我就发现了,还是著名歌手腾格尔唱的。
《黄河的水干了》
黄河的水干了 妈妈哭了
黄河的水干了 我的心碎了
早知道黄河的水干了
修他妈的铁锹是做啥呢
早知道干妹妹的心变了
谈他妈的恋爱是做啥呢
修他妈的铁锹是做啥呢
早知道干妹妹的心变了
谈他妈的恋爱是做啥呢
“修他妈的铁锹是做啥呢”、“谈他妈的恋爱是做啥呢”,国骂化成了歌词唱成了曲,这已经是艺术了。这应该算脏话的升华吧!脏话的升华是不是和脏话能表示“亲”的内在心理机制相类似,我不得而知。这里,提出问题,只是觉得有趣。
脏话入歌可唱,脏话更容易进入文字作品。这方面,令人叫绝的是《何典》。
《何典》是一部用吴方言写的借鬼说事的清代讽刺小说。成于清嘉庆年间,翻刻于光绪四年(1879年),而真正流传开来则在1926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此书得到众多新文化名家的推崇。其妙处全在口无遮拦的俚语,尤其另类的是那些用下半身造的脏话秽语。据说,毛泽东讲过的“天在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中的“娘要嫁人”就来自该书。
四、脏话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其实我不想把文章搞得像做学术的,但是,既然漫谈脏话,还是要有一个理论上的总结。我的结论是:
不管是某个方言中的脏话还是全国通行的脏话,在内容方面,类别大致都有骂爹骂娘骂祖宗的,人身攻击的骂,骂人短命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在形式上,全国通用的脏话词汇有:王八蛋、二百五、他妈的、杂种、狗杂种、他妈个屄(或用B)、白痴、他奶奶的、我操、我靠、笨蛋、混帐东西、废物、坏蛋、垃圾、狗娘养的、混障、畜生、败类、人渣……
说完脏话的特点,顺便要提一句,作为语言现象,脏话是活态的,我看出的发展趋势是——
老脏话,不管是普通话里的还是方言里的脏话,显现着整体萎缩的趋势。讲的人和讲的次数及范围越来越小。与此同时,新脏话却呈现出不断创新的小势头。有转化,比如,傻逼转化成SB,他妈的转化成TMD。有全新的,比如,脑残,脑子进水。一言以蔽之,社会越发展、越活跃,语言也一定发展、一定活跃,相应地,在不被觉察到的新陈代谢之中,脏话呈现着低调的生机勃勃。
这里,再说一个奇葩:脏话,学校里不教,父母也不教,也没有其他语言机构教,也难进词典,可,脏话却是最容易学的。判断一个人学习一门语言够不够水平,就看他听不听得懂脏话,能不能讲脏话。我靠!!!
五、我们的态度及我们的办法
似乎是,脏话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可就是打不完,打不死。其实,骂人可能更像臭豆腐,别人觉得臭,自己觉得过瘾。
那么,脏话是什么呢?是粪,还是花?精细分析,脏话也是话,说巧了也能雅,不嫌脏能升华,那脏话就是粪养花!脏话可褒可贬,可俗可雅,由此,我们对脏话的态度应该是——亦褒亦贬。
亦褒亦贬,是笼统说的。在现实生活,你碰到脏话如何处理?或者明确地说,你碰到满嘴“P”来“P”去的人,碰到垃圾人格的“龟儿子”“小瘪三”,你如何面对?
我推崇的选项是——微笑面对,一笑而过。
钱钟书夫人,著名翻译家杨绛,曾翻译过19世纪英国诗人蓝德的诗: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就是艺术,
……
热爱大自然,热爱艺术吧。因为,神马都是浮云,当然,包括脏话,包括过耳的脏话。很简单,一阵风,脏也走了,话也走了。
我爱大自然,
其次就是艺术,
……
热爱大自然,热爱艺术吧。因为,神马都是浮云,当然,包括脏话,包括过耳的脏话。很简单,一阵风,脏也走了,话也走了。
“中国年轮”节气书系列
《宝宝的节气书》 (少儿拼音版) (待出)
《跟着节气小步走》 (少年漫画版) (计划2020年出版)
《跟着太阳走一年》 (随笔摄影版)浙江科技出版社2011年版,2017年版
《时间开始了:中国人自信地过中国人的生活》(人文素养读本)(计划2021年出版)
《中国年轮:从立春到大寒》(随笔国画版)宁波出版社2018年版
《中国诗年轮》 (节气诗选注) (计划2020年出版)
《中国节气简史》 (学术随笔版) (待出)
其他作品集:
《只有我知道》(散文集200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海涵宁波》(经济随笔集2009年宁波出版社)
《闲读诗书慢著文》(书话集 2013年宁波出版社)
《爷们放下假正经》(散文集2013年宁波出版社)
《机智老爸机灵儿》(家教随笔2014年作家出版社)(《机智老爸机灵儿》入选2014年广东省中小学图书馆(室)馆藏推荐书目,入选2015年全国教师暑假阅读推荐书目。)
《钱是我的胆》(散文集2016年宁波出版社)等。
三耳秀才“中国年轮”节气书系列书的简介
(一)《跟着太阳走一年》一书简介
《跟着太阳走一年》有两个版本,2011年版和2017年修订新版。两个版本都由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国人的节气,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跟着太阳走一年》,读者四时跟读,读者是可以用自己的听觉、视觉和触觉来阐释第五大发明的意义的(节气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内容简介:以24篇节气随笔为主要内容。作家个体的体悟;江南区域的独特之处,时令风物、光阴变化中节气的独特呈现,为流贯节气随笔中的主要意绪。同时,全书配合江南节气主题摄影图片和简要的传统节气知识(这部分主要是科普知识),生动而个性地展示出江南地区在传统节气文化背景下的风物人情及个体的体验和思考。全书集文学性、趣味性、知识性为一体。
进入百本好书的节气科普书。2013年,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联合会、文化部青年联合会、中国文化报社、国家图书馆、新浪网共同主办了“书香未来——为少年儿童推荐一本好书活动”。《跟着太阳走一年》进入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100本(套)图书名单(组织方还专门出版了一本《100本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好书》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年11月版)。在这个名单中,《跟着太阳走一年》是进入百本好书中的唯一科普节气书。
《跟着太阳走一年》修订新版更加新潮。新版更注重趣味性,极具时代感,更适应青少年阅读。比如,增加《中国节气“树”》等。作者三耳秀才在自序《这一切都发生在节气里》中写道:对天地大美的欣赏和思量;对春秋四时的敬畏和顺从;对流逝光阴的领悟和把握;对自我生命的认定和热爱——这,可算中国节气的多重意义,或者我挖掘节气文化、写作节气书的四条理由吧!
2017年,《跟着太阳走一年》进入浙版好书年度榜TOP30。
(二)《中国年轮:从立春到大寒》简介
《中国年轮:从立春到大寒》,被列为宁波市文艺创作重点项目。
多一只耳朵倾听天地之心,作者三耳秀才(本名:韩光智)近年来致力于节气系列书的创作(《跟着太阳走一年》《中国年轮》《中国节气简史》等)。其中,《中国年轮》是系列中的主打书。
《中国年轮》是一本节气随笔集。该书以随笔之体写生活、写传统,甚至写各种文化事件,让作为自然知识的节气更可读,语言简练而幽默,独具个性,而作者对节气的文化思考,又使节气具有了形而上的美感。
全书包括6篇“颂神曲”、24篇“节气随笔”、24幅节气绘画,以及若干节气诗书法。作者从传统写到当下,从节气的自然变化写到人的生活、写到中国文化的特质,在观察、思考之后,提出“中国年轮”这一文化概念,来标示二十四个节气所内含的或代表的中国文化道法自然、敬天爱人的特质,以及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从而直达中国节气文化的核心本质。
2019年,《中国年轮》荣获宁波市文艺奖。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