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后裔,藏身四川600年,靠祖先留下的10句诗重聚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几经朝代更迭、王朝变迁,新皇在天下跪拜中荣耀登基,旧皇在咒骂声中四处逃窜。
在历史上的1206年,一位新皇帝在斡难河登基,开启了属于他的统治时代,这位皇帝便是成吉思汗。
如今数百年已经过去,一代天骄早已消逝于茫茫天地间,但他的后裔却延续至今,他们经历多次离散,最终靠着祖先留下的10句诗重聚,原来他们藏在四川600年。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在冷兵器时代,为了能够让蒙古国的铁骑踏遍天下,成吉思汗在研究多种作战方案之后,发明了闪电战和包围战等多种进攻战术,这些战术在战场上发挥了关键作用。
成吉思汗一生中征战无数,消灭了数百个国家,蒙古骑兵的威力震慑西方,被人们尊称为'世界的征服者'。
在成吉思汗之后,他的子孙后代还建立了横跨亚欧大陆的蒙古帝国,他们建立了赏罚分明的法律制度,这些制度在当时最为先进和公正,士兵们不用在乎种族血统的高低贵贱,单纯靠战绩和能力来说话。
一时间,蒙古帝国成为了最强横的帝国之一,周边的国家俯首称臣、丝毫不敢暴动,元朝便是在这种盛况下建立起来的。
在战争年代,荣耀不会只属于一个人或一个朝代,战争虽然会建立一个新政权,却没办法让这个政权长久存在。
元朝的军事实力虽然强大,但经济却逐渐呈现衰弱的趋势,富国强民这个愿望没能实现,元朝就在众人的讨伐声中画上了句号。
成吉思汗虽有'一代天骄'的荣称,却终究只知道用弯弓射大雕,而没能传授治国驭雕的方法。
后裔颠沛流离
成吉思汗的后代中有一位名人叫铁木健,他一生中养育了九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作为成吉思汗的重孙,铁木健一家人都有过人的才能,在朝中官至宰相、尚书等重要职位。
铁木健的孩子们也很上进,九个孩子都考中进士,唯一的女婿也进士及第,人们常用'九子十进士'来赞扬铁木健一家。
但在君王统治时期,朝堂上最忌讳的就是臣子功高盖主,风光无限铁木健一家自然就成为了某些人眼中的毒刺。
在元顺帝统治时期,元朝已经走向下坡路,民众不堪贫苦,不少地方发动了红巾军起义,企图夺过元顺帝手中的政权,也因为红巾军的起义,铁木健的家庭迎来了黑暗时刻。
当时朝中有不少仇视铁木健的大臣,当这些大臣知道声势浩大的红巾军开始暴动的时候,他们便将红巾军起义的名头划在了铁木健的头上。
昏庸的皇帝不辨是非,在奸臣的谗言下认为铁木健早已产生反叛之心,便准备治铁木健的罪。当铁木健听到风声后,意识到有人要迫害自己,便连夜带着一家人踏上了逃亡的道路。
铁木健一家四处颠沛流离,因为家族人数众多,朝廷的追兵很快就会发现他们的踪迹。为了躲过朝廷的追捕,铁木真的族人在逃至泸州时开始分散行动,他们逃入川蜀地带,将自己姓氏改为余,意味着杀不尽斩不绝。这些人以全新的面貌和全新的身份在重庆、乐山、容县等地活了下来。
族人靠10句诗重聚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铁木真一族在计划分散逃亡的时候,为了能够在日后顺利相认,铁木真的十个孩子便每个人作了一句诗,以后凭借诗句便能找到自己的亲人。
这十句诗便是:本是元朝宰相家,红巾作乱入西涯。泸阳岸上分携手,凤锦桥头插柳杈。否则是天还是命,悲伤思我又思他。十人识别归何处,散时犹如浪卷沙。余字更无三两姓,一家分作千万家。
在离别之际,亲人们抱作一团依依惜别,心中都期待着重逢的那一天,但谁也没想到,他们此生都没能相见。
兄妹十人在离世之前将自己作的诗告诉了自己的孩子,期待着下一代能替他们完成心中的遗愿,但这个遗愿直到数代后才得以实现。
直到近年来,在余家湾居住的19户人家终于走到了大众的视野中,他们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想要找寻自己的亲人。
靠着代代流传下来的十句诗和手中收藏的《余氏家谱》,在政府的帮助下,余氏一族终于见到了散落在各地的族人,十位祖先的遗愿终于达成,铁木真的后代也终于在数百年后得以重聚。
族人的藏身之所
当初铁木健一族带着各自的家属四散逃亡,他们有一部分改成'余'姓,成了余家湾的居民,还有一部分人在亲人的带领下逃往了四川。
在新中国成立前,铁木真的后人们为了生存,不敢向外界透露任何风声,以免自己被裹进混乱的局势里,成为各界争相讨伐的对象。他们抛下一切,在四川隐姓埋名生活了600多年。
如今混乱黑暗的时代已经过去,新中国迎来了真正的解放,铁木真的后代们也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们凭借着十句诗相认,越来越多的族人开始认祖归宗。
在联系到部分族人之后,他们开始修正手中的族谱,根据各方提供的线索陆续找到了流落在其他地方的铁木真后裔。
在这漫长的时光里,成吉思汗的后裔顶住了巨大的压力,最终成功完成了祖先们的遗愿,在跨越数百年后终于和亲人们团聚。
这些族人们的家中一直供奉着成吉思汗的画像,老一辈的人们也会给小孩子讲述十句诗的故事,即使小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老人们的激动心情,但冥冥之中却有血液的牵绊。
人生在数短短数十载,时间改变了我们的声音,雕琢了我们的样貌,让我们不复当年的模样,但一脉相承的血液却始终世代流传,铁木真的后裔虽然分离了数百年,但依旧没有忘却自己的祖先,落叶归根,他们终于迎来了大团圆。
如今不少人也开始追根溯源,远在千里的他们不惜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也要找回自己的根,找回自己的祖先,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我们也要牢记自己的根和源,珍惜与亲人相聚的每时每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