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叔叔慢慢教-210-肝脏风寒与死葬脉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1-4:肝中风者,头目瞤,两胁痛,行常伛,令人嗜甘。
这个肝中风,他就说“头目瞤,两胁痛,形常伛,令人嗜甘”。下一条是肝中寒,很多人会把肝中寒的“两臂不举,舌本燥,喜叹息”这个内容,把它移到肝中风这一条来,为什么?其实也是有道理,因为这个两臂不举,舌头舌根干,咽喉干,喜欢叹气,这个是很少阳的病,但少阳的病你要说是肝有风.还是肝有寒?好像比较像是风类的病,所以大家会觉得这几句好像放到肝中有风比较好。至于说“头目瞤”,《黄帝内经》有一句话叫作“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就是好像当一个人的肝受到风邪也好寒邪也好,受到这些东西的干扰的时候,我们中国人说的肝其实百分之七十八十都是现代人说的神经,就他会有那种头昏,人晃动,这样子一个症状出来。当这个人的肝不好的时候,有问题的时候,胁痛,还有走路的时候会容易驼背,那也是了。比如说,如果是柴胡桂枝汤证的人,他这个根本胁肋这边是有扯到的感觉,你要他挺直也很不容易,当然也有人说是肝主筋嘛,肝有风邪的时候就会比较燥热阴虚,所以会扯痛。
这个两胁痛,我们中国人姑且说两胁痛就是肝胆之气不舒畅的时候人会容易胁痛,可是临床上面有一些病人的感觉,就会觉得他痛的那个所谓胁痛,其实是人的大肠这里转弯一下,然后在这里又转弯一下,那个大肠转弯的地方在痛,就是不一定是我们中医的那个气化的身体观的那个胁肋在痛。如果你讲到大肠的转弯的部分在痛的话,我们讲少阳病的时候,就是肝胆有问题的时候,你的消化系统会有一些运作不顺畅的状况。这些运作不顺畅的状况会造成你的肠道的蠕动怎么样不对,你从肠子转弯的地方也可以感觉到那个痛的感觉,所以这种种说法都是有的。
“令人嗜甘”,让人喜欢吃甜的,《黄帝内经》讲的说肝病要吃甜的,这样讲也对,一个人肝不好的时候,因为肝病常常是神经的病,神经的病的话人吃甜的会比较放松,会比较舒服,这几种讲法都有。
肝中有风,头目瞤这种病要怎么医?通常都是要用滋阴的药镇肝息风,比如说像前面头目瞤的症状的话,大概是熟地黄加上龙骨牡蛎之类的药来镇肝息风罢了。至于说“两胁痛,形常伛,令人嗜甘”,你说吃吃小柴,或者是吃吃小建都是有一点改善的机会的,这也是随便抓、捻两个方来讲而已,实际上可以用的方子,只要主证抓得仔细了,那各有各的方子。
11-5:肝中寒者,两臂不举,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不得转侧,食则吐而汗出也。
这条文有一点好玩,因为会让你想到可以用什么药,比如说前面这个“两臂不举,舌本燥,喜太息”,桂林本讲到肝中寒的是“胁中痛,善掣节”,还多一个好像这个身体的这个曲伸上面的问题。你会想用的方剂,可能是小柴胡汤,也可能是宋本四逆散,也就是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胸中痛,不得转侧”,比较直接有关系的方是什么?柴胡桂枝汤,或者是柴胡龙骨牡蛎汤。我们从前在讲这些方剂的时候就讲到一个层次上的问题,比如说在少阳的区块的话,少阳经是小柴胡,少阳腑是宋本四逆散,等到用到柴胡龙牡或者是柴胡桂枝汤的时候,其实那个已经是少阳区块的比较偏里面了,柴胡龙牡跟柴胡桂枝汤跟温经汤都是有一点在少阳跟厥阴病之间的那个地方作用的。那“食则吐而汗出也”这个症状已经偏到吴茱萸汤证了。
11-6:肝死藏,浮之弱,按之如索不来,或曲如蛇行者,死。
肝死脏是怎么样?“浮之弱”,就他的脉沉掉了,所以刚贴到皮肤的时候,那个弦脉没有那么浮上来了。然后按之有两个状况,一个是“如索不来”,一个是“曲如蛇行者”,这两个状况我们其实都属于难把。内经里头讲的肝的真脏脉是什么呀,如同把到一个新张弓弦,就是刚刚绷好的弓弦,就是那种勒成一条死死硬硬的。肝的正常脉是什么?这个肝的正常脉在其他经典的形容是什么?“如揭长杆”,就是好像一个竹子的末梢要有一点弹性的,你这样托在手上那种感觉。如果硬邦邦的就完了。至于这个地方讲的“如索不来”,就是肝脉本来就是一条的,就像绳索一样,什么叫不来,就说他有这个炙甘草汤讲到的那个脉结促心动悸的那个结脉,就是你按下去发现这个脉好像没有什么力量跳起来让你把到,就是它没有那个起来起来的感觉,或者是有缺跳,有一下没一下。也就是有一下没一下的肝脉硬邦邦的一条,或者是就像一条绳子放在地上没有弹起来的感觉了,那这样子就是肝死脏的可能脉象之一。
另外这个“曲如蛇行”,肝脉照理说是勒成一条的嘛,可是现在它竟然把起来是一歪一歪的弯弯的了,那这样子就是这个肝脉已经完全失去了弦的样子了,那就是撑不住了。也有人是说这种时候是因为血管附近的肌肉的牵扯到血管会有这种歪扭的状态,无论如何就是肝的死脏我们就多读一点,就多记一点,临床也不一定遇到哪一种。
文源:彩云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