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那年长安

那年长安

今日的西安乃是大唐的长安城。去看古城是儿时的梦。二十四日中午,临时决定去西安一游,订票准备,携儿奔赴目的地,来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

一路遇各种热心人,河北的旅客给让座,让孩子躺着休息,过了河南,我感受到了陕北人民的热情洋溢,一个小伙子说我们的面食好吃的很,大姐一定要带孩子尝尝。

沿途风景不复赘述,二十五日凌晨五点到达西安火车站。一下车,抬头便看到灯火通明的古城墙,古城就如同经历沧桑的老人巍然不动,静静的诉说着大唐千百年来的荣辱兴衰。

先去哪里?与孩子沟通之后,孩子说要去陕西博物馆,我脑海里全是兵马俑、华清池这些刻在脑海里的著名景点。儿子自有一番道理,博物馆是一个城市历史的记录,最精彩的要先看,免得行程紧张没空去。接下来的行程证明他是对的。尤其是看到游客的长龙阵,七点排队排到九点才开门。有的游客排了两天才得以进门,游客里有一个西安大学历史系的研究生主动给我们讲解博物馆,他神采奕奕的身影背后就是飞檐华彩的陕西博物馆,能让它千年以后的子民讲述时文采横溢,这个城市的底蕴可想而知。

九点,我们踏进了历史的大门,从先秦诸子到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历史记录了中国唐朝时的都城。长安,万民敬仰,世界向往的繁华之地。浓缩在博物馆的是一个个片段,不觉已是千年,文字在使用,文化在传承。西安的骄傲,中华民族的自豪。

下午,找好住处,带着孩子去大慈恩寺看大雁塔。唐朝时玄奘法师只身去印度取回经文。唐王御赐皇家寺院为慈恩寺。玄奘法师督造大雁塔安放经文,开坛讲学,八十圆寂。文物留存不多,壁画讲述了玄奘法师九死一生的取经故事。如同人生,怎会处处得意?不经磨难,何以成佛?

次日清晨,大雁塔附近游人如织。路边买了两个牛肉饼,味道不错,只是孩子尝了几口便说有怪味道。那是麻椒浓烈的香气在口中四溢,也是当地独有特色。

一个小时的车程便到了骊山脚下,秦始皇巨大的塑像立于面前。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采用合纵连横,远交近攻的策略,逐一灭六国。从此,战国七雄之齐楚燕韩赵魏在历史上永远消失了,文字,政治,度量衡实现了统一。中国结束了连年战乱,终于安定下来。

在当时六国百姓心中,灭国杀亲、焚书坑儒的秦王暴虐无道,在秦皇的精兵铁骑眼里,成功而又空前绝后的蓝图一一展开。历史从来不会在意史学家任何攻击或者褒奖的描述,它只会把痕迹留在岁月的长河,任人评说。

教科书中的图片,拍的兵马俑角度完美,表情丰富,线条流畅。及至自己亲眼看到那整齐划一的列阵时,自豪震撼而又引人深思。帝国之强在于军事强大,冷兵器时代,全靠兵器和血肉之躯与敌抗衡。胜利,从来不是一个冰冷的词汇,那是骨肉分离的眼泪,是胜利者刀疤的欣慰,是无数亡灵幽怨的哀鸣……两千年后,几个打井的农民扣开了地下的方阵,陪葬坑里出土了无数珍宝。秦王生前的庞大护卫军队就以不倒的站姿立于世人面前,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美名让参观者纷至沓来。

我和孩子在每一个展馆前驻足,细细观看。孩子惊讶于兵马俑的数量庞大,而我,熙熙攘攘的游人中的一个,怀着敬畏之心,致敬每一个不屈的灵魂。模本的原人是久经沙场的将士,制作的匠人是终日劳作的苦楚。而这一切,整整经历了三十八年,秦王驾崩,无数珍宝和未完成的俑随着秦王长眠骊山。

那曾经高丛入云的阿房宫如今已片瓦不留,俑坑里兵器全无,焦痕遍布。只有无数的秦俑表情或笑或肃,静静的立于历史的尘埃。成王又如何?江山依旧。败寇又怎样,渭水东流。骊山为陵,秦王在惊世骇俗的地宫里长眠不起,后人在他脚下纷扰。

一个歇息的当地农民回头看了看暮色之中的皇陵,有啥看的,都是泥巴小人。是啊,这些将士已化为无,唯有嬴政那不甘的心,让他们以另一种形式战斗。岁月,没有饶过任何人,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

天色渐晚,来不及去华清池,那长恨歌里的故事不及仔细聆听,我们踏上返城的公交。窗外是古老与现代的交汇,窗内,颠簸着虽疲惫却满足的心

小雨霏霏中继续旅行,乾陵法门寺一线较为分散,自由行一天时间怕是紧张,好在西安一日游旅行社众多,打电话定好出发时间,开启第三天路程。

汉阳陵是汉武帝刘彻的父亲之墓,历史上文景之治,颇有建树的一位皇帝。博物馆很有意思,脚下是透明玻璃,透明玻璃下便是墓葬坑。皇帝地宫保存完好,未被挖掘,墓葬坑完整的呈现在我们眼前。和兵马俑比,形制小而精巧,每一个皇帝都把陵墓作为国家大事来督办。他们视死如生,希望在死后继续拥有庞大的帝国。

乾陵是西安七十三个帝王陵墓中最为有名的一个,一个陵墓两个皇帝,李治和他的皇后武则天的合葬墓。武媚娘,传奇女人。有人说她狐媚惑主,有人说她雄才大略。那又如何?一个女人,先王后宫里末位的才人,随着皇帝的驾崩,被赶到了感业寺修行。如果没有李治的青睐,想必后半生就是青灯古佛为伴了。重新进入后宫的武媚娘,成为了皇帝前朝的伙伴。二圣临朝的耀眼光环下,是皇帝的力不从心,还是女人的野心勃勃?武则天称帝又把皇位传于李家,去帝号,合葬于乾陵,留下了一块无字碑。为何不着一字?她的生平那么富有创造性和传奇性。她的智慧和才能在一个男权世界里耀眼而又颠覆众生。而这一切,随着他们先后逝去不得而知。

偌大的乾陵,留下了两块巨大的碑石和两旁的石像。他们身披青苔,蓦然无语。守护着身后独一无二的夫妻皇帝陵墓。历史,因为她是女人便描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史书,因为她是女人,褒贬不一。来过,认真的活过。身后纷扰,留与后人评说。这才是酣畅淋漓的人生。

乾陵短暂停留后,便去了武则天的孙子懿德太子陵。当年妄议武皇宠信面首,被杖毙后匆匆埋葬,与他一同处死的还有永泰公主和驸马。在他们懦弱无能的父亲登基后,因为愧疚,厚葬一对儿女陪葬于乾陵。陵墓虽号为陵,却是极小的规模。墓道里阙楼仪仗图壁画已经在博物馆里珍藏。因为被盗,所剩物品多为唐三彩陪葬品。

最后一站是法门寺。历史上法门寺因为有佛骨舍利而香火不绝。在八十年代,一场雨后,法门寺塔轰然崩塌半边。清理重建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塔座下的密室,无数佛教宝器密布其中。清理中又见后室。八重宝函内,便是当世独一无二的佛指骨舍利。三四厘米,环状中空,呈玉色,比石坚。当年唐王每三十年取佛骨舍利迎奉,然后精选珍宝供奉在舍利周围。其中有金器玉器禅杖,更有一件武则天的金丝石榴裙。舍利不可得,佛以真身化之。

离开西安,这座千年古城在刀光剑影中的影子还在眼前浮现,那秦时的明月还依旧高高的悬挂在大明宫的上空。

插图/网络

本平台第一本散文精品集,2018年8月全国公开发行,每册定价人民币68元。联系人:琅琅,微信号LANG2672;电话18201110689

作者简介

韩雪梅,河北廊坊人,网名:无痕,微信号:xm13831682316 小学教育工作者,爱好读书写字。徜徉在文学海洋中的一枚小女子,愿以文会友。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主       编:冬    歌

执行主编:蔡泗明

责任编辑:吴秀明

(0)

相关推荐

  • 吴于祥【散文】延安!我来了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延安!我来了 文//吴于祥    如果不是老朋友相约,即便千万次梦 ...

  • 北京故宫VS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哪个世界影响力更高?

    北京故宫和西安秦始皇兵马俑都是中国文明的两大隗宝,均在世界享有至高的知名度,是众多外国领导人和旅游爱好者来中国必游的景点. 最近,北京故宫也是自1994年来第一次开放夜场,引发了海内外的众多关注.这两 ...

  • 散文||那年,乡村学校的日子

    那年,乡村学校的日子 江亮||湖北 一树繁花风轻过,满是往事眼前来.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我沐浴着风,任风儿轻抚我的脸庞.不经意间,思绪回到远方,回到我开启教育生涯的地方. 那个地方在家乡,那所学校很平 ...

  • 散文||那年春节回家的山路上【征文】

    那年春节回家的山路上 冯淮南||北京 1969年春节快要到了,我们决定回家过年. 那时候,我们从蚌埠下放到定远县一个两县交界处的山区里,翻过一个山头就是滁县地界.我们是1968年11月13日下放的,到 ...

  • 散文||那年,那味【征文】

    那年,那味 1988年,正值23岁,青春的荷尔蒙在不断发酵.年底,终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腊月二十三,已是农历小年,学校初三年段刚刚放假,到出纳处领取工资和补课津贴,匆匆收拾行李回家. 回到家,和父母 ...

  • 散文||那年,我25岁

    那年,我25岁 张同菊||河北 端午假期,出去小游.同去的一个朋友的儿子,满脸孩子气,一路上话语不多,和我们也几乎没什么交流.原以为他就是刚读大学,顶多二十来岁.一问才知道,我们眼中的这"孩 ...

  • 徐文华的散文 | 那年,我去北京探亲

    那年,是1969年,我15岁.放暑假时我爸爸让我一个人去北京看看在京的亲戚,看看他和母亲生活过的地方,看看曾在徐家帮佣过的"老杨头"爷爷. 我对父母说这么远的地方,你们放心让我一个 ...

  •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 杨晓燕丨散文/那年,那月,那小村

    作者简介 杨晓燕,系吕梁市岚县城关学校教师.工作之余爱好写作,喜欢穿行于文字中,领悟生活的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常有散文.诗作发表于杂志及网络. 那年,那月,那小村 作者:杨晓燕 大姐在美国定居多年,常 ...

  • 【浙江】阿敏丨散文/那年,我们正青春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阿敏:祖籍浙江诸暨,现居山西垣曲.爱好文学,崇尚文字.不为成名成家,只想在舜乡文学的天空,留下一只笨鸟展翅的身姿. 那年,我们正青春 阿敏 天亮了,任务终于完成了,连续二十八天 ...

  • 散文 ‖ 那年的北京之旅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那年的北京之旅 天津 贾旭 您骑自行车到过北京吗? 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青年中是一个比较时髦的话题.因为当时赴京的主 ...

  • 散文 ‖ 那年秋天的故事

    早年的农村,生活越苦涩越煎熬,人们越是使强用狠地活着. 我插队务农的村子位于秦岭北麓青华山下.村里有这么一户人家,上有老下有小六口人,中间扛山的夫妻俩,男的面相偏丑,女的模样出众.男的做过几天赤脚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