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7月”猪价反而降7毛,说好的上涨为何没来?盼涨8月有戏吗?

导读:说好的“红7月”不仅没来,猪价反而遭遇下跌,经过几次涨跌调整后,7月末的价格比7月初还要低7毛一斤,那是什么原因导致说好的7月上涨一直没有来,养猪户盼涨8月还有戏吗?

一、“红7月”猪价几经涨跌,最后反而降了7毛

上图基本是7月一整个月的猪价走势,从中可以看出7月猪价经历了几次涨跌,虽然每次下跌4、5天就会迎来上涨,但每次上涨的“高峰”都要低于前一次“高峰”。虽然7月底猪价迎来了阶段性上涨,但是总的算下来,7月1日猪价16.48元/公斤,7月31日猪价15.79元/公斤,一公斤猪降了0.69元,接近7毛。

二、说好的上涨为何没有来?

此前业内认为7月猪价能迎来上涨,主要是考虑到供应端方面大肥出栏能在6月底接近尾声,进入7月后随着肉价的下降,猪肉消费将会明显提升,但是说好的这两个利好都没有显现出来。

6月底的一波拉升将猪价从巨额亏损拉升到了成本线上下,养猪户重拾压栏的信心,原本应该卖的猪又硬挺了一段时间,这就导致7月一直都大肥出栏,稳住了生猪市场供应量,猪价上涨困难。这一点从屠企近期的生猪收购难度和屠企开工率就可以看出来,当下屠企开工率接近于正常水平,就足以证明屠企收猪难度并不高,收猪难度不高也可以说明生猪供应量很高。

猪肉消费方面,虽然当下生猪价格仅8块钱左右,养猪户亏损严重,但是猪肉的价格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便宜,很多地方的猪肉价格还维持在15元左右,大家爱吃的排骨更是卖到了25甚至30元的价格,这种价格之下猪肉消费迟迟无法得到提振,其对猪价的刺激力量就有限。

还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当下四川、云南等西南一带,湖北、湖南等华中一带的非瘟还是比较严重的,虽然没有引起大面积猪群的死亡,但是紧急抛售和拔牙淘汰还是存在的,进一步增加了市场生猪供应量。

供应端增加,消费端疲软,导致说好的7月上涨迟迟没有来。

三、养猪户盼涨8月还有戏吗?

对于猪价上涨的希望,从6月盼到了7月,现在又要从7月盼到8月了。年前12月份和年后1、2月份补栏仔猪的养猪户在期盼着8月猪价的上涨,5、6月份已经要出栏但是没有出栏的钉子户在盼望着8月猪价的上涨,冷库的库存冻肉也在盼望8月猪价的上涨,去年下半年才开始养猪的新养猪户更盼望着8月的猪价上涨。那到底8月猪价能不能上涨呢?

从目前的形势上来看,屠宰企业对于高价猪源的接受度依然不高,尤其是北方区域,采购难度不大,企业还有圈存现象,压价意愿比较强。南方稍微好一点,部分地区有补涨现象,不过随着北方猪价的下跌,北方低价生猪会南下刺激南方猪价,这可能导致南方补涨现象减少。

进入8月的3天时间里,第一天猪价上涨0.23元/公斤,第二天上涨0.02元/公斤,第三天下跌0.08元/公斤。8月3日外三元执行价为15.96元/公斤,同比下降57.73%,环比下降3.91%。内三元执行价15.57元/公斤,同比下降58.12%,环比下降3.65%。土杂猪执行价15.1元/公斤,同比下降58.83%,环比下降3.39%。猪价下跌但是粮食价格却在上涨,玉米执行价2817元/吨,同比上涨20.23%,环比下降1.43%。豆粕上涨8元,执行价3689元/吨,同比上涨14.39%,环比上涨0.74%,猪粮比来到了5.67:1,猪价依然处于亏损状态。

而从养猪户卖猪的情况看,目前猪场走货生猪多是以大猪为主,毕竟现在8元左右的价格,标猪尚能保本,受到储备肉收储等多种利好因素的刺激,养猪户对后续猪价信心增强,标猪的出栏意愿不强,持续压栏标猪会成为大猪。

市场白条肉走货情况看,北京和上海两个市场白条肉走货量处于相对高位,但短时间市场依然缺乏大的猪肉消费利好刺激,终端消费需求一般,预计白条肉走货量将依然呈窄幅上下调整状态。

我认为养猪户盼涨8月的希望可能又要破灭了,而目前的情况是,东北大肥猪价并不高,而出栏猪的体重又很大,猪价一直名列前茅的西南价格反而垫底,这种状态下猪价想涨并不容易。

供应端,产能恢复的大背景下,大肥还未出尽,非瘟还在侵袭,也就是说8月的生猪供应是有保障的,不仅是生猪,冷库还有不少冻猪肉等待出库。需求端,缺乏明显猪肉消费利好,日常消费相比7月难以有明显提升,餐饮消费虽然会比7月有所好转,但预计好转程度不大,总的来说8月依然难以拜托猪肉消费的低迷期。

8月猪价大概率会像7月那样跌中有涨,涨中有跌,但经过一个月的涨跌变化,最终结果会比7月下跌7毛有所好转,会迎来窄幅上涨,但是上涨幅度有限,依然难以突破8.5元。这个价格之下对于养殖成本控制得比较好的自繁自养猪场来说有盈利的可能,对于成本较高的外购仔猪和二次育肥来说依然面临一定的亏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