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心目中“爷爷式”的教师
《另一种可能》的相关文字:
心目中的“爷爷”,总是娇惯、溺爱孩子的,每天抱着宝贝孙子高兴的合不拢嘴,“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这样的神奇的事情,恐怕也是想方设法要去做一做。可是此爷爷非彼爷爷,今天的爷爷是池昌斌老师《另一种可能》中重复出现的池爷爷,他说:“爷爷是个好老师”。我认真阅读完这本书,感受到爷爷的好,在于教育孩子到位而不越位,更多的时候让孩子们去决定、体验和经历,身为农民的他,也许不知道高深的教育理论,但他用善良和宽容之心呵护了孩子的好奇心以及独立动手操作的可能。
比如:春天来了,我们开始自由耕种,爷爷把地锄好,我们看见他种什么,就挖一株过来种;他种番薯,我们就挖番薯过来种;他就水稻,我们把水稻挖两株过来种;他总是以温和慈祥的目光看着我们,我们兄弟俩有了一块奇怪的田地,田地里种满了各式各样的植物,黄瓜、豆子、水稻、番薯。。。。。。不管我们种什么、怎么种,爷爷总是笑呵呵地在旁边看,从不干涉,就是种得东倒西歪,他也不怎么管。但是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就会很有耐心地指导我们种植。
再比如:我和弟弟在20米的悬崖边上摘南瓜,南瓜长在悬崖边的坎上,弟弟站在悬崖上,用柴刀砍南瓜柄,我拿着篮子站在下面接,南瓜很重,我一屁股坐在地上,南瓜直接滚落到山崖底下,我们去寻找,那南瓜已经四分五裂,变成一块一块,回到家里我们告诉爷爷这些南瓜片儿的由来,爷爷听了哈哈大笑。这是一段多少自由、松散、无虑,却又有着孩童的天真、思考的文字,爷爷让孩子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兴的成长,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不在乎孩子收回的南瓜是完好无损还是南瓜片儿。和爷爷相处的和谐、舒展的生活,让我对生活有着极强的敏感、欢喜与热爱。
要做孩子心目中“爷爷式”的教师,给孩子一个自由耕种的田地,教师在旁边气定神闲的静静地看,保持微笑和守望的状态,在学生需要帮助与支持时候给予帮助与指导,至于孩子们种什么、怎么种,更多的应该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决定、体验和经历。
在班级管理上,我们要做孩子心目中“爷爷式”的教师,从认识孩子的那刻起,就让孩子们明白,他们才是班级的主人,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意识,让他们知道班级的所有荣誉靠他们齐心合力来争取,而不是老师的辛苦换取。
班级文化墙的布置,周末可以让孩子们自己设计,老师参与其中,提出建议,让学生自己动手折叠、剪裁、小组画一画,贴一贴,通过集体的力量,让童心、童趣呈现在教室的墙壁上,可能不够高端、不够大气,可能显得稚嫩、显得无序,但一定是孩子们最满意、也是最喜欢的作品。
运动会上运动员的选拔、三好学生的评选,老师讲解了一定的规则和要求之后,都可以交给孩子们来思考、评选,孩子们单纯的心灵一定比我们成人的眼光更晶莹透亮,孩子们每日的交流和游戏,一定比成人更了解、更透彻。即使评选出的结果有点出乎我们的意料,但是被选的孩子为了这样一个目标,也会尽心尽力去做好将要完成的事情,对他而言不仅是教师言语上的鼓励,更是全班同学的唯信任、不辜负!
班级图书的发放,就让值日生去做,值日生一般到校都比较早,只靠他来维持秩序简直太大材小用了,学生无所事事的时候,总是无事生非的。其他学生到校之后,先去到值日生那里领取课外书进行阅读,自习课上的安静阅读、凝视思考的专注,一定是我们喜欢的模样,哪里非要教师凡事亲力亲为,上纲上线的训斥与要求。
在课堂教学上,我们要做孩子心目中“爷爷式”的教师,放手让孩子们朗读课文,早已学习、尚未学习、甚至是跨年级的课文,而不是只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读那些对他们而言滚瓜烂熟的文字;让孩子们预习功课、提前做那些虽然没有学习过、但是孩子们想去挑战的习题,只要是孩子们认真、用心的去做,无论对与错,都是他们不断思考之后得出的结论。
第二天上课的学具,提前一天布置给孩子,让他自己动手做一做,哪怕做的不够精确、不够漂亮。可是我们要相信,在孩子制作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是动手去做,更重要的是他在做学具过程中的思考,这个数字应该标注在哪里,那个图形怎样画出来才是最完美的,最简单的学具对于孩子们来说,都不是一次成型的,都要经过不断的思考、改正、重新来过、再来过这样复杂的过程。
课本上的某些个知识点,给学生几分钟的思考时间,给课堂一定的留白、给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给孩子们组织语言的时间。我们要相信,我们的课堂留白里,有张衡、祖冲之,更有陈景润和华罗庚,那些在课堂上通过“思考、操作、讨论”一系列深体验得出的结论,在他们今后漫长的求学之路上都会记得,这些都是他们人生中长期存在的一笔财富,因为思考是学生学习中学到的最有价值的本钱。
教育,放手吧,在孩子们需要我们的时候,适时的指导、给他们帮助,而非全盘托出、让他们鹦鹉学舌,至于他们想要做什么、怎么做,就让他们自己去决定,教师只用气定神闲的保持微笑,用耐心和仁慈静静地看着他们所做的一切,不说话,已经十分美好,因为童年在继续,学习在继续,思考也在继续!
一个钟爱QQ联系的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