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余秋雨印象
余秋雨印象
张守权||黑龙江
当余秋雨的名字在我耳畔回响时,其形象也同步出现在眼前,那是十几年前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他在节目中担任的角色是一位文化主考官。
由于本人知识浅薄,孤漏寡闻,之前对这个人一无所知。可在看比赛的过程中,除了欣赏歌手们动听的歌喉,每到知识考试环节,慢慢吸引眼球和神经的,往往不是选手的答题正确与否,而是那位考官的点评和解析。他的声音并不洪亮,少有磁性,还略带沙哑,可他的语气特别平和,表面上是他在考选手,实际上就是他在为选手甚至观众们答疑解惑。那些看似复杂的答案,他那里三言两语搞定,让复杂变得简单明了;表象简单的问题,在他的描述下,会牵引出悠远深邃的哲理;呆板生硬的名词,一经他的润色,立马变得幽默鲜活。从历史到现在,从国内到国外,那么多生动的故事,那么多纷繁的词汇,那么多题材的聚集,在他这都是信手掂来,游刃有余。是他大脑里真的能装那么多,还是出题时临时做的功课?在疑惑中,在猜测中听他讲故事,听他唠家常,听他抖史料,听他谈艺术。渐渐地感觉到,这个人平实谦和的话语中,透露出诚恳与内涵;丝丝入扣的哲理中,显现出缜密与睿智;出神入化的解析中,折射出厚重与博学。正是他把富含文化底蕴的“考题”抛给赛者答,解给观众听,才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调动神经跟着一起解题,在潜移默化中对历史、对文化产生兴趣,最后被他吸引,被他融化,为他折服。而其学者的身份也就越来越具象,越来越真实。
这就是余秋雨。
受他的影响,不知不觉中,对文化几乎是一张白纸的我,也逐渐对“文化”产生了兴趣,并开始到处搜寻他的著作,这无疑是大奖赛带来的契机,更是秋雨先生的莫大功劳。是他,用一部部浸透着中华文明和世界文化雨露的文字,一点一滴的滋润着我们这片几近干涸的文化土地,疏通着近乎堵塞的文化血脉,点化着被拜金主义奴役着的人们,唤醒了一大批有文化意识的文人志士,让蔓延的追金沙漠逐渐向文化绿洲靠拢。
《文化苦旅》,就是挟带雨露的空气,不仅为神州大地送来养分,也迅速在全球文化领域传播、发散。紧接着《山居笔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霜冷长河》又一次次震撼着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圣地。而《山河之书》《何谓文化》《中国文脉》,则更加系统、全面、透彻地把中国文化之源、文化之根、文化之盛、文化之脉从头梳理,让中华文化这条脉搏更加强劲的跳动起来,同时也更加有力地证实了中华文明不仅自成体系、源远流长,也因她的辉煌灿烂影响过大半个世界,直至今天仍继续为世界文明提供营养,现遍布世界各地的一百七十多所“孔子学院”就是一例佐证。
当然,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和掌握绝不仅仅是读了秋雨先生的书就算搞懂了一切,还有那么多记载史实和蕴含厚重文化的著书需要去看,需要去领悟。但从他的著作中,却能直观地、连贯地、系统地让历史上创造过中华辉煌文化的人物,穿越时空,活灵活现地跃于纸上,立于大地,显于眼前。好似他正在和孔子、老子、庄子、孟子等诸子百家谈经论道,和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陆游等一大群诗人把酒抒怀,和屈原、司马迁、王阳明、王国维等探讨哲史,和王羲之、颜真卿、张择端、黄公望等品论书画......
这就是余秋雨先生。
写到这让我突然想起两个字,“财富”。如果问当今世界谁是最有财富的人?可能会有人说出一大串名字,比尔盖茨、李嘉诚......我却肯定地回答:余秋雨。因为,通过他对中国文化的概括和梳理,一定会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传承留下永不磨灭的“财富”!
摄影/网络
作者简介
张守权,退休,现居哈尔滨。军旅十八载,战友之情甚笃。如今:年过花甲,闲赋于家;时尔润笔,未显章华。百聊之余,漫步天涯;随心题记,权且涂鸦。无心栽柳,初露萌芽;偶见于报,网刊也发。国运祥通,恩泽华夏;生活美妙,尽显余暇。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公众号 hyd19671125
微信号 hyd196711
邮箱183074113@qq.com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0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