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体痹中的皮痹如何辩证治疗?

这两天,气温骤降,有一些病人的关节疼痛又犯了。有一部分人除了关节疼痛外,还有皮肤的改变,例如皮肤的肿,发紫,有的发硬,皮肤发冷或麻木不仁,这就是典型的皮痹。

我们知道皮痹是发生于皮肤,以皮肤的冷麻木、浮肿,甚则皮肤变硬、萎缩,并有关节屈伸不利为主要表现的风湿病。其病机为:正虚邪侵,经脉痹阻,皮肤失荣。

有人问得了这病,如何治疗呢?今天我就和朋友们分享一下中医是如何治疗的。

中医治疗首先是辨证。变什么呢?首先要辨别寒热 。属寒者,以寒证居多,多表现为肢冷肤寒,触之不温,遇寒加重,遇热减轻,舌淡苔白。如果属热者,就常见疾病早期,多表现为发热,或皮肤紫红,触之热,舌红苔黄厚腻,脉数。其次要辨虚实,实证多见皮肤肿硬、肢冷不温、恶寒身痛、舌淡苔白、脉弦紧;或皮肤肿硬而热、身热不退、舌红苔黄、脉数;或皮肤坚硬如革、肤色黯滞、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沉细涩。而虚证多见皮肤萎缩、肌肉瘦削、周身乏力、纳少便溏、气短心悸、面色不华、腰膝酸软等。治疗原则就根据以上辩证分阶段治疗:皮痹初起,外邪侵袭,经络痹阻,治以祛邪通络为主;如果进一步发展,出现痰瘀痹阻,以化痰活血通络为主;若如果皮痹日久,已损及正气,则以补益气血、温补脾肾为主。虚实夹杂证,则祛邪与扶正兼施。在治疗过程中,要时时注意补益肺气,因为肺主皮毛。

一、寒湿痹阻证

临床症见:肤紧肿胀,皮肤不温;肤色正常或淡黄,关节冷痛,屈伸不利,肢体困重,时有咳嗽。舌淡,苔白或白腻,脉紧。

治疗上就应该:温经散寒,除湿通络。

代表方药:麻黄汤(《圣济总录》加减。

处方:麻黄、附子、桂枝、白术、茯苓、川芎、防风、人参,全方共奏温经散寒,除湿通络之功。

若舌苔厚腻,湿偏盛者,加薏苡仁、苍术;寒甚阳虚者,加肉桂、干姜;皮肤晦黯者加丹参;关节疼痛者加威灵仙、海风藤。如果皮痹不仁,心胸气促,项背硬强者,宜天麻散(《圣济总录》。

二、湿热痹阻证

临床证见:肤紧肿胀,皮肤热感;肤色略红或紫红,或皮肤疼痛,身热口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有力。

治疗上就应该:清热除湿,佐以通络。

代表方药:宣痹汤(《温病条辨》加减。

处方:知母、薏苡仁、蚕沙、苦参、连翘、滑石、甘草,全方共奏清热除湿通络之功。

若发热者加柴胡、黄芩;肢体疼痛者加忍冬藤;口渴者加天花粉;阴虚明显者加玄参;舌质黯红者加川芎、丹参。

三、气血亏虚证

临床症见:肤硬不仁,肌肉瘦削;肤色淡黄,局部毛发稀疏或全无;周身乏力,头晕目眩,声怯气短,面色不华,唇甲色淡。舌胖大,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疗上就应该 :益气养血,佐以通络。

代表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加减。

处方:黄芪、当归、芍药、生姜、大枣、鸡血藤、桂枝,全方具有益气养血通络的功效。

若头晕目眩者加柴胡、升麻;肌肤麻木者加丝瓜络;肌肉瘦削明显者加山药;纳差者加炒山楂、炒麦芽;不寐者加炒酸枣仁、首乌藤。

四、脾肾阳虚证

临床症见:肤硬而凉,肢冷形寒;肌肉瘦削,精神倦怠,毛发脱落,气喘,面色銧白,腹痛泄泻,腰膝酸软。舌质淡,舌体胖,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疗上就应该:补益脾肾,温阳散寒。

代表方药:右归饮(《景岳全书》)合理中汤(《伤寒论》)加减。

处方:附子、肉桂、干姜、巴戟天、仙灵脾、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党参、白术,全方共奏补益脾肾,温阳散寒之功。

若肌肉瘦削明显者加黄芪、当归;肤色黯滞,或舌黯有瘀斑者,加赤芍、丹参;纳少者加炒山楂;大便溏泻者加芡实、莲子肉;腹胀者加厚朴、木香;关节痛甚者加乌梢蛇、威灵仙。

若皮痹出现胸膈不利,咳逆短气,呕吐,不下食,宜前胡散(《太平圣惠方》);若皮痹,呼吸短气,脏虚腹胀,宜诃黎勒丸(《太平圣惠方》)。

五、痰阻血瘀证

临床症见:肤硬如革,顽麻,皮色黯滞;肌肉瘦削,关节疼痛强直或畸形,屈伸不利,胸背紧束,转侧仰俯不便,吞咽困难,胸痹心痛,妇女月经不调。舌黯,有瘀斑、瘀点,苔厚腻;脉滑细涩。

代表方药: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合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处方:桃仁、红花、川芎活、当归、熟地、白芍、半夏、陈皮、羌活,全方共奏活血化瘀,祛痰通络之功。

若关节痛甚者用青风藤;肢冷肤寒者加制附片、桂枝;肌肉瘦削者加黄芪、山药;吞咽困难者加紫苏梗、枳壳;胸痹心痛者加薤白、延胡索。

六、寒凝血瘀证

临床症见:肤硬如革,色暗发凉;肢体关节刺痛,甚则强直,遇寒痛剧,痛处固定,有瘀斑,月经色暗有块。舌质瘀黯,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紧细涩。

治疗上就应该:温阳散寒,祛瘀通络。

代表方药:乌头汤(《金匮要略》)合身痛逐瘀汤(《医林P错》)加减。

处方:乌头、麻黄、地龙、桃仁、红花、川芎、当归、丹参、穿山甲、浙贝母、羌活,全方共奏温阳散寒,祛瘀通络之功。

若阳虚寒甚痛剧者加附子;消瘦者加山药;脾虚纳差者加焦三仙;胸闷咳喘者加薤白、半夏、瓜蒌。

除以上中药内股外,还可以:针灸疗法、外敷中药、饮食和精神治疗等等。

总之,皮痹病位主要在皮肤,可涉及肌肉、筋骨、关节,与肺、脾、肾等脏腑关系密切。其病因多为外邪痹阻、气血亏虚、肾阳虚衰和痰阻血瘀。经脉痹阻,皮肤失养是皮痹的基本病机。病性分为虚、实和虚实夹杂。实多为寒、湿、热、痰瘀等;虚多为气血阴阳亏虚,肺脾肾功能失调。治疗主要以祛邪通络、化痰活血通络、补益气血、温补脾肾为原则。本病初期病变范围较小,仅局限于皮肤时,若施治得当,则预后较好;若病变已累及脏腑,并出现肢体关节强直、屈伸不利,则预后不佳,甚至死亡。

关于五体痹中的皮痹辩证治疗就分享到这里,欢迎留言评论!

(0)

相关推荐

  • 骨痹的诊断

    养生之道网导读:骨痹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根据古代医家对骨痹证候的描述,骨痹的临床表现大致有以下的特点: 1.关节或肌肉疼痛剧烈. 2.肢体酸胀重着. 3.关节浮肿,甚则变形. ...

  • 皮痹

    皮痹,名中医病证.以局部或全身皮肤进行性肿硬.萎缩,严重者可累及脏腑为主要表现的痹病类疾病.出<素问·痹论>.<张氏医通>卷六:"皮痹者,即寒痹也.邪在皮毛,瘾疹风疮 ...

  • 凝于肤者为痹

    ​凝于肤者为痹: 痹证论治 五痹证治篡要 现代风湿病学 包括病种较广 临床表现 十分复杂 常给辨证施治 带来较大困难 然能根据 <内经> 五痹 进行临床 辨证施治 则能篡要 五痹证治 简介 ...

  • 五体痹中的皮痹是怎么回事?

    我们知道,五体痹是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的总称,是指病位主要在皮.肌(肉).脉.筋.骨等五体组织的一类风湿病.有人问:这其中的皮痹是怎么回事呢? 所谓皮痹,就是发生于皮肤,以皮肤的冷麻木.浮肿, ...

  • 五体痹中的肌痹如何治疗?

    我们知道中医所说的肌痹是以肌肉疼痛.不仁.痿软无力,甚至肌肉萎缩废用为主要表现的风湿病,属于五体痹之一.有人问,肌痹中医上是怎样治疗的呢? 我国医家经过几千年的临床验证总结,不仅有丰富的理论,而且留下 ...

  • 五体痹中脉痹如何治疗呢?

    五体痹中脉痹如何治疗呢? 2021-10-01 12:14·刘继巍医生 脉痹的本质就是血脉痹阻不通,其病位主要在脉,涉及到皮肤.肌肉.关节,并与心.肝.脾(胃)等脏关系密切.多因感受外邪,气滞血瘀,痰 ...

  • 五体痹中筋痹如何治疗呢?

    这几天,气温突然下降,不时还下些小雨.关节疼痛的人也多了起来.有很多就是筋痹引起的. 我们已经知道,筋痹是以筋急拘挛.抽掣疼痛.关节屈伸不利为主要表现的风湿病.它的形成是内外因素的结果:外因多为严冬涉 ...

  • 五体痹中的骨痹如何治疗呢?

    由于骨痹有虚实和虚实夹杂之分,实多为寒.湿.热.痰浊.瘀血等:虚多为肝肾亏虚.所以骨痹的治疗也应根据虚实来辩证施治:实证以祛邪为主,虚证以扶正通络为主.祛邪常用散寒除湿.清热利湿.化痰通络等治法:扶正 ...

  • 五淫痹中寒痹的中医辨证治疗

    首先看一下我们的先人对寒痹的治疗认识.自古以来我们古人就遵循"寒者温之"的原则,温经祛寒为其主要治则,<黄帝素问宣明论方·诸证门>说痛痹治疗"宜通气温经&qu ...

  • 五体痹中的肌痹是怎么回事?

    因为天边冷了,看关节疼痛的病人也多了.有的病人不仅关节疼痛,而且肌肉也疼痛,这就是五体痹中的肌痹. 所谓的肌痹亦称肉痹,病在肌,是以肌肉疼痛.不仁.痿软无力,甚至肌肉萎缩废用为主要表现的风湿病.多由正 ...

  • 五体痹中脉痹是怎么回事?

    五体痹中脉痹是怎么回事? 2021-09-28 20:07·刘继巍医生 由于今年雨水大,郑州到处都积水,有很多人在凉水中趟过之后出现关节疼痛,有的出现青紫,血循环下降,脉搏微弱,这就是中医上所说的脉痹 ...

  • 五体痹中的骨痹是怎么回事?

    由于这几天气温骤降,一些人因骨病又疼痛了,关节僵硬,骨节变形.这就是中医上所说的骨痹.那么这五体痹中的骨痹又是怎么回事呢? 所谓骨痹,就是病在骨,以肢体关节沉重.僵硬.疼痛,甚则畸形强直.拘挛屈曲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