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福华严寺
华严寺,也称华藏寺,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创建于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 缘于唐代高丽僧人释元表在此讲颂《华严经》。宋代,朝廷先后敕赐“华严禅寺”与“雍熙禅寺”之名;明代也敕赐过“华藏禅寺”与“万寿禅寺”之名。华严寺屡经兴废沧桑,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霍童支提山位于宁德市区西北部40多公里处,据佛教《华严经·菩萨住处品》载:“东南方有山名曰支提,现有天冠菩萨,与其眷属一千人俱常住说法。”“支提”系佛教术语,“谓诸一切功德聚在其中,是故世人为求福故,悉皆供养恭敬”。因此,支提山被佛教徒视为天冠菩萨讲经说法之道场,有“不到支提枉为僧”之说。去年年底探访霍童古镇时曾路经山门,在古镇上又看到霍童“第一洞天”的介绍,甚是讶异,不意在闽东山区,居然深藏如此历史悠久声名卓著之道场禅林,然而因时间关系未能一访宝山,时隔一年,却又机缘巧合,得以谒拜名山。
正月初二上午,南国初春,阳光明媚,碧天澄澈。出城沿着风光旖旎的霍童溪一路逶迤前行,30余公里尽青山碧水,风光如画。据霍童古镇约7公里,三岔路口左拐,道路两旁矗立着巨大的山门,左边是赵朴初题字的“中国支提山”,右边是“国家森林公园”石壁。
霍童山原名霍山,因西周时霍桐真人到此修炼,故名。唐天宝六年(747年),敕封为"霍童洞天",列为天下三十六洞天之首;至北宋时有"霍童第一洞天"之称。这里是道教的洞天福地,有大、小童峰、霍要洞、摘星台等景点,遨游其间,如入仙山琼阁的境界,被列为"霍童洞天"一组景区。支提山位于霍童山中部,海拔800多米,周围耸立99峰,全山有700多个景点,被列为"支提胜场"一组景区。
进山犹有十余里,山路蜿蜒曲折,山中植被葱郁,在晴和春日里格外秀丽。沿途时见乌瓦白墙之民居,三幢五幢,几净窗明,贴着大红对联,错落分布于修竹苍松之下,如世外桃源,静谧祥和。山路两侧,还时有小径通往绿林深处,路标标注为某某村庄,如此深山老林居然隐藏着无数村落居民,令人有无限遐思。
唐武则天时,高丽僧元表往西域瞻礼圣迹而回,负《华严经》八十卷,寻访霍童,至支提山那罗岩,居石室中诵持《华严经》。五代末,吴越王钱俶命法眼宗清耸了悟禅师入闽上支提山,了悟于山中建寺。宋开宝四年(971),朝廷赐额“华严寺”。雍熙二年(985),朝廷又赐额“雍熙寺”。绍兴二十八年(1158)冬,著名诗人陆游来寺访僧,并留下一首诗:“高名每惯习凿齿,巨眼忽逢支道林。共夜不知红烛短,对床空叹白云深。满前钟鼓何曾忍,匝地毫光不用寻。欲识天冠真面目,鸟啼猿啸总知音。”
支提山风光秀丽,支提寺香火鼎盛,沿途进山车辆行人络绎不绝,其中不乏福州、温州、泉州等外地车牌。距寺门尚有二三公里,山道之中车辆拥塞排成长龙,进退不得。虽有数位僧人沿途疏导,仍然停滞不前。在经历了大半个小时的龟速爬行之后,我们也只得在山路一侧找了个空当停车,步行入寺。
支提寺山门为明代所建,“天下第一山”之额系明永乐帝敕赐,名山古寺之氤氲气氛,未进山门便已扑面而来。
华严寺规模宏大,殿阁层叠,小乖说有到了普陀山的感觉,可见其气象。大雄宝殿中与其他寺庙供奉的三世佛不同,当中是释迦牟尼佛,丈六金身,结跏趺坐,形成庄严之像;右边为手持青莲、乘坐六牙白象的普贤菩萨像;左边为手提如意宝、乘着青狮的文殊菩萨像。殿的正中供奉着毗卢遮那佛像。这尊佛像为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宫廷以铜渗金铸造的珍品,重约千斤,为双层空心圆体。该佛像端坐在莲花座上,头戴金冠,手成毗卢印,面容祥和,熠熠生辉。
华严寺还是福建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藏文物甚富,但多毁于历次兵燹中。现寺内华宝殿内还珍存有明正统四年内府刊本藏经6441册、明铸千圣天冠菩萨像947尊、五爪金龙紫衣1袭、明宫廷御碗2块、明万历二十五年御赐铜铸鎏金大毗卢遮那佛像1尊。此佛像高2.5米,重约500多公斤,莲座周围刻有一千尊半身浮雕小佛像,如莲瓣层叠,形象生动,工艺精湛。寺外还有支提第三代澄鉴、第九代复庵、第十二代隐庵诸禅师以及明代中兴祖师大迁国师的舍利塔等。
殿中香火氤氲,人声鼎沸。既然是专程前来祈福,我们也少不得焚香合什,虔诚礼佛,默默祈祷。
区别于其他寺庙的还有两侧回廊,华严寺的回廊壁上不仅悬挂了常见的佛号法典,更有历代大觉骚客的佛偈、禅诗及游历山水诗词,在法度庄严的古刹之中平添几分清新和雅致。
寺中长年免费供应素食,时近中午,四方信众排起了长龙,其中也包括我们。或许是佛门圣地,人虽多,还算秩序井然,只是辛苦了伙房这些师傅和义工,面对流水一般的食客人群,大半天的时间怕是没得歇息。盛取食物时,都不忘叮咛一句:按需取食,不要浪费。当然,整个用餐过程看到所有人都能遵守光盘行动,餐厅未见剩余食物。
午后,春气和煦,寺外信步,可见流泉清澈,碑亭历历,殿阁巍峨,山林叠翠,更有那一碧如洗的春日晴空,赏心悦目。“云开震旦诸山秀,日照琳宫万瓦晴”,信然。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华严寺成为闽东革命根据地,闽东独立师部即设于此,今寺前山坡开辟有纪念公园。登坡四眺,则见群山苍莽、万木含翠,诚为禅林宝境,名山胜处。据说山中尚有诸多绝佳之风光名胜,可惜无法一一遍访了。
流连许久,直待日影偏西,我们方恋恋下山去,此时上山车辆游客仍然络绎不绝。山中风光,不可胜数,非亲历不能领会。下山依然拥塞,然而我们的心境却格外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