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里山炮台:八闽门户、天南锁钥
胡里炮王
故垒雄关峙,前朝画角鸣。
天风开要塞,急浪叩边城。
御寇功勋著,居安岁月呈。
游人今络绎,来此枕涛声。
厦门胡里山炮台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厦大白城沙滩旁的胡里山,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三月初八,竣工于1896年十一月初八。炮台地理位置重要,正面和对岸的屿仔尾炮台隔海相对,互为犄角,炮火交叉可封锁阻击厦门航道之敌舰;向东可支援白石头炮台,提前将敌舰拦阻在厦门水道之外;向西可追击进入厦门港的敌舰,守住厦门港;向北可支援陆军阵营等,因此被称为厦门的“天南锁钥”,“胡里炮王”属于厦门二十名景之一。
1841年的厦门抗英保卫战,以石壁炮台为代表的老式厦港要塞被英军摧毁。闽海国门,顿时洞开。1874年 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清廷就拟在原处附近建造新型近代化的胡里山炮台,但“约需三十万两”白银。此事一波三折,历尽艰难,历经22年才得以建成。
为建好新式炮台,清廷多次派人员到欧洲各国考察学习,曾任过驻德国公使的刘锡鸿在出洋考察过程后,给光绪帝的奏折中写道:“练兵筑台诸制实为欧罗巴一洲之冠”。根据考察报告,清廷采用德国陆军上尉汉纳根的设计方案,令杨歧珍督建胡里山炮台。
炮台总面积7万多平方米,城堡面积1.3万多平方米,分为战坪区、兵营区和后山区,内开砌暗道,筑造护墙、弹药库、兵房、官厅、山顶瞭望厅等。炮台结构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具有欧洲和我国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
施工充分利用闽南“三合土”(红糖、拌糯米浆和乌樟树汁夯实成)等建材之优点,历经二年零八个月的“凿平山石,开辟路径,坚筑台基”,“并开砌暗道,筑造护墙、城垛、战坪、弹药库、兵房、军装房、官厅以及围墙城门石沟暨山顶望厅、电井、海岸等工”。城门、城墙、城楼、护城壕、清兵营房和炮台等保留完整,是研究我国海防军事史、洋务运动史和兵工构筑技术的珍贵史迹。
炮台配备了当时最优的装备,特别是两尊280毫米口径,射角为360度,重50吨的克虏伯大炮为主炮,胡里山炮台的克虏伯大炮以“现存于原址上最古老最大的19世纪海岸炮”进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名录。胡里山炮台上最有名的是1893年购自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的两门28生(280mm)克虏伯大炮,最远射程19760米, 花了白银10万两才购得(含海运及保险费)。1958年“大炼钢铁运动”中,西炮台大炮被拆毁,现仅存东炮台大炮一门,护炮二门。
胡炮台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打造了克虏伯大炮和红夷火炮操演两个核心品牌,“迎客仪式”表演、“牵手柜台”项目、高仿真机器人硅像馆、4D影院、幻影成像剧场、击沉日舰史料馆、光绪朝朱批奏折等三十余个配套项目,丰富了景区产品结构和文化内涵,提升了景区旅游档次。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