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经笺注》一卷《图说》一卷 (上)
星光按:作者吴氏此书成于乾隆八年,吴氏认为,地理亦是也一贯之道,一理也,
与圣贤之道无二,故崇朱、程之理,用四十余年之时间,以朱子格物致知之功格地
理之书,得出峦头者与理气无殊,只要明乎阴阳逆顺分合饶减之法,登山不格罗经
而罗经自合也。认为《葬经》是晋人博雅名通手笔,《发微论》识见高超,说理精
透,《青囊》、《玉尺经》精当造微,尤粹。四部书谓地理之善本。但相传之久,
前后失次,错乱无章,甚人为改窜,《青囊》尤甚,参考多书,一一给予订正。特
别对诸家之注解,指出妄注之处,特别对四十八局的孟仲季之气论,详析其理之缪。
对地理诸家各立之附图,可以万计,认为最繁,虽然博而通之固佳,但要以重点为
主,故书未附精心所选五十图供参阅,并附可作考证名墓图八个作印证。
《葬经笺注》断句文字版
说明;
1、 凡是《葬经》正文均顶格。
2、 笺注部分加笺注:以示区别。
3、 希望有不妥处或断错处,给予指正。
星光
《葬经笺注》
晋 郭 璞 景纯 著
后学海盐吴母音安注
葬者,乘生气也。
笺注:生气,聚气也。气聚而后能生,不聚则不生也。此一句解所以葬之之理,而
下文乃详言之。
五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经》曰:
气感而应鬼福及人。
笺注:此言地与父母之气,父母与子孙之气,总为一气相通,五气即五行之气,感
者,同气相触而动也。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皆言同气相触而应,故
父母之气感乎地,则子孙之气应乎父母,所谓鬼福及人者,父母之鬼福及乎子孙之
人也。父母骨骸得地气而发生,亦同此理。
是以铜山西崩,灵锺东应。木华于春,栗芽于室。
笺注:灵与铜山,有东西之隔,栗之与木,亦有在外在室之殊,然而铜山崩则灵
锺鸣,木华春而栗芽室,犹父母与子孙,虽有形骸之隔,生死之殊,而鬼有福,则
人自及之。四句证明父母与子孙,同气相触而自应也。
盖生者气之聚;
笺注:先儒谓气至则生,气返则死,聚则有至,无返则凝而不散,故能成形。朱子
《中庸》注,所谓气以成形也。
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
笺注:骨乃聚气所凝结也,故能死而独留。
葬者反气纳骨,以荫所生之法也。
笺注:反,犹复也。既往而复返也。父母骨骸本五气之凝结而成,死乃气散,葬则
复将五气返纳于骨,以庇所生之法。
笺注:自首句至此,反覆推明地与父母之骨,父母与子孙之体,本为一气感通,是
以设立葬法,其法并非虚诞,乃出实理之所为。
夫阴阳之气,
笺注:阴阳二气,乃五气之所由生。朱子太极图说,谓阳变阴合而生水、火、
金、木、土也。
噫而为风
笺注:口咳出气为噫,风则天地之咳气色。
升而为云,降而为雨。
笺注:张氏《正蒙》:阴为阳得则飘为云而升,阳为阴累则相持为雨而降。
行乎地中,而为生气。
阴阳五行行乎地中,以为生物之气。
《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笺注:蔡氏《发微论》:八风不动则有气,四水交流则有脉二句,乃山法寻龙立
穴之要语,盖气定凝,气逐则散,乘风而散者,为风所逐也。土为气之体,界水则
土而气无与为体,故不行而止。下文气因形来,而断山不可葬,亦正谓土绝而气
不能来也。
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笺注:古人相地之法,无过聚止二字,风水之名,不外乎此。
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笺注:得水有四等,如领三匝,一也;如衣领之襟,左右交匝,横抱过堂,二
也;圆抱者为金城,方直者为土城,水聚天心,三也;四面之水聚堂成潭,当面朝
阳,四也。势如朝宗,面前屈曲特来,四者,龙止气住,故为要也。藏风次之者,
得水而不风,则无龙砂,或水缠左边,本身龙虎短缩,犹有外山近抱,可惜为龙
虎者。总之四面水抱气,犹匝而不散,风而不得水,则气随水走,虽何益?故
风较得水为笫二项,非谓其缓而不必顾虑也。
夫土者,气之体。看土斯有气,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经》曰:外气横形,
内气止生,盖言此也。
笺注:此一节,正以明得水之为上也,盖水土与气相为表里,无土则气无所托,无
气则水无以生,故水流土外,谓之外气。气土中,谓之内气。外气横界,则内气
之止生可见矣。
笺注:自阴阳之气至此,发明地之生气,不外得水风二者,而得水则更为紧要耳。
丘垄之骨,冈阜之支,气之所随。
笺注:丘龙,高山也。冈阜,低阜也。高山石骨,低□脉支,皆言入首,脉气之来。
或骨或支,气所随也。
笺注:自此以下至为上地也,总论垄支形势之妙,地贵平夷以下至永吉无凶,专论
支。山者势险而有也,至是谓其次,专论垄。
《经》曰:土形气行,物以阴生。
笺注:土成形而为气之体,气乃行乎其中,于以生乎万物,此二句,引经以明上文
之意也。
何以言之,
笺注:此句单承冈阜来言,何以见得?冈阜之气,支亦随之。
气之盛,虽流行,而其余者犹有止。虽零散,而其深者犹有聚。
笺注:盖气之旺盛,虽落平阳,随水流行而其余气所锺,尚有所止,虽走冈阜,宜
深。是故二字承上。深者,犹有聚来,讹本改作涸燥宜深,坦夷宜浅,大谬。
《经》曰:浅深得乘,风水自成。
笺注:太深气从上过,太浅气从下行,须得恰好乘气,方成风水。
自何以言之至此,乃单论冈阜之支,下文又总论垄支形势。
夫气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势。
笺注:土形气行。
其聚也,因势之止。
笺注:外气横形,内气止生。
《葬经笺注》断句文字版(二)
葬者,原其起,乘其止。
笺注:蔡氏《发微论》谓其出也。有分水以导之,其没也。有合水以界之,气起于
出而终于没。有出有没,龙穴融结。又云:真他融结,有三分三合,穴前后,一分
合;起主至龙虎所交,二分合;□龙至四水交会,三分合,此皆原其起乘起止之谓
也。若夫推而广之,如所谓起伏顿跌,胎息崩洪,蛛丝马迹,鹤膝蜂腰。论五行,
则又有穿落传变。论九星,则又有贪巨门武破。其为行龙法度,详于诸家之说者甚
夥,然大约不出三分之论,最为紧要。
地势原脉,山势原骨。
笺注:地指冈阜,山指邱垄,原者,原其起与止也。
逶迤东西,或为南北。
笺注:《说文》:逶迤,,袤去貌,长笺,逶迤有委曲意。《左传》作逶蛇。《苏秦
传》嫂逶蛇蒲服,总言来势软活曲动,不拘东西南北。
千尺为势,
笺注:言其来势之远。
百尺为形。
笺注:言其靠穴之近。
势来形止,
笺注:蔡氏《发微论》:势虽顺水而来,必逆水而就。
是谓全气。全气之地,当葬其上。
笺注:即上文乘其止之谓。
宛委自复,
笺注:杨筠松谓龙形如磨转。又云: 宛转回龙似挂钩。
回环重复。
笺注:龙既回逆,则龙虎宾主,四面回环,外砂拱抱,只只向内,重重包裹,乃为
藏风纳气之地。下文左空右缺,前广后折,正反,此以言之也。
若踞而候也,
笺注:踞,箕踞也。坐申两足之样如箕,元武项主星象,身首左右主龙虎象,申如
两足湾,兜如箕之形状。候者,前面朝山有如宾来,而我坐地以候之,盖宾主相迎
之意也。
若揽而有也,
笺注:揽者,以手撮持之,谓龙虎左右砂嘴,如伸手摸物之状。有者,有物在中为
案也。形类不一,总要端正圆秀,不反不窜,为吉。否则面前交牙兜收,堂气融结
在内,无案亦吉。
欲进而却,
笺注:言势之来而止。
欲止而深,
笺注:言形之止而不进,则深以之。
来积不散,冲阴和阳。
笺注:言此深之气,有来无去,则积而不散,自然阳去冲阴,阴来和阳,阴阳相
得,不孤不虚,旺相和平,男女于此媾精,万物于此化生。诸家所谓阳来阴受,阴
来阳受,止积之地,自然如此,若不化之地,纯阴纯阳,必非止积可知。
土高水深,郁草茂林。
笺注:冲和之地,必然如是。
贵若千乘,
笺注:形势峥嵘,拥簇高昂,若千乘也。
富如万金。
笺注:形势丰满,充足盈裕,若万金也。
《经》曰:形止气蓄,化生万物,为上地也。
笺注:此以上兼垄支言之,
土贵平夷,
笺注:土,高阜也。土之为言,吐也。言地中吐出者也。《说文》:土字从二,象
地,从丨,象地中物挺出形。贵有支者,贵牵连支阜而来,否则突然以起,非有结
作,此言山滩、平原、高阜之地如此,今之地师,不论山原平洋,概以高低起伏为
言,曰毛脊,曰蛛丝,曰串珠,种种以山乡土阜之法,相杭嘉湖苏松镇之水地平洋,
忘却上句“地贵平夷”之语,大缪。殊不知山地出于自然,故高低可论,而平地之
高低,非由竹园基地,皆坟墓之遗址也。
土贵有支。
笺注:支之所起,气随而始。支之所终,气随以锺。
此明土之所以贵,有支也。同下文气因形来之意。但彼言山,而此言土耳。
观支之法,隐隐隆隆,微妙玄通,吉在其中。
笺注:“隐隐”,隐约之间。“隆隆”,高突之意。“微妙”,不大显著也。“玄
通”,可以会也。言其起处高低起伏而来,如草蛇灰线,蛛丝马迹,藕断丝连,
种种诸式,亦有转接,亦有剥换,到头尽处,月角兜收,交襟合度,亦有砂交水会,
但其高不过寻丈,低则于尺寸,其妙甚微,识之颇玄,言在其中者,不在其中求吉,
而吉却在其中也。
《经》曰:地有吉气,土随而起。
笺注:地有吉气,吐出为土阜。
支有止气,水随而比。
笺注:其来也,有水以导之。其止也,有水以界之。
势顺形动,
笺注:远势顺水而来,近形交会而止。
回复终始。
笺注:回复,即上文宛委自复。终始,即上文回环之意。
法葬其中,永吉无凶。
笺注:自“地贵平夷”至此,是言垣夷龙,以别邱垄涸燥。“地贵平夷”一句,言
平阳不必有支,至凭溪河之水,来去顺逆,交会合襟,便为吉地。土贵有支以下,
乃皆言支也。
山者,势险而有也。
笺注:此以下至是谓其次,乃论邱垄涸燥,明其当取,言其当舍,而又论其大势必
当如此,然后为上地也。
法葬其所会。
笺注:会,即止聚之处。
乘其所来,审其所废。
笺注:二句以龙穴言之,来废如蔡氏《发微论》所论,雌雄、强弱、生死、微着、
分合、聚散、顺逆、侥减、浮沈、浅深等项,皆是也。
《葬经笺注》断句文字版(三)
择其所相,避其所害。
笺注:二句以砂水言之,古人言砂水明堂,合成吉凶,故当重也。砂如龙虎应乐,
脑圆方尖,高于吉秀,峙于旺相,以及贴身蝉翼,坐下案,种种吉砂,水如交襟合
湾环,注蓄来于旺相,囚谢以及裘聚天心,阳朝当面,种种吉水,皆所相也。害则
反是。言之,当有而缺,当无有见,诸般恶煞,法宜避之。《发微论》所谓山川变
态不一,咫尺转移顿殊。《玉尺经》所谓当趋而趋,当避而避,皆下亦趋全避缺之
意。
是以君子夺神功,改大命。
笺注:乘审择避,其功在人,而不在神,穷通寿夭,其命在天,而不在我,然神功
既为人夺,则天命自可祸为福。
祸福不旋日。
笺注:旋者,周而复始。不旋日者,不待来日,盖甚言其速也。
《经》曰:葬山之法,若呼吸中言应速也。
笺注:尽有不利初葬者,或元辰直出,或元武嘴长,或明堂倾侧,虽真龙而穴怪,
未免亦有此病,更或年月未善,或裁成不合法度,或浅深不得恰好,此则人事又有
不齐,否则未
有不旋至立效者。
笺注:自“法葬其所会”以至此,是明以当取。
山之不可葬者五,
笺注:此言寻龙当先除此五者之恶。
气以生和,而童山不可葬也。
笺注:砂砾之地气不生和,故无草木。
气因形来,而断山不可葬也。
笺注:笺注:或穿田渡河,必有踪迹可寻,不接之接,似断非断,方为有来。否则
四面无来,或轻凿断,皆不可葬。地师多以窄地小圩、断连无来,误葬,可怪。
气因土行,而石山不可葬也。
笺注:即石山土穴,亦穴内自有通土处,在于石板之下方有气行,然有间气所锺,
尽有石中间土,未可轻谓之土穴而葬。
气以势止,而过山不可葬也。
笺注:凡关骑斩截等诸穴,以及大地腰落回转城廓,都是有界合止积之势,若无界
合止积,休夸其巧怪。
气以龙会,而独山不可葬也。
笺注:即平阳一凸,亦自有倒地龙虎案应,水会砂交,故不为独。若了然一山,并
无照应会聚,断不可葬也。
《经》曰:童断石过独生新凶而消已福。
笺注:新凶,新增之凶。已福,已有之福。
自“山不可葬者五”至此,是明其当舍。
若伏若连,其原自天。
笺注:祖龙辞楼下殿,起伏高低之势,如自天而降也。
若水之波,若马之驰,
笺注:言其踊跃翔舞,其叠嶂若水之波,而队逐若马之驰。
其来若奔,
笺注:来势如趋。
其止若尸,
笺注:止形若勒。
若怀万宝而燕息。
笺注:左右环列万状,而一人居息处乎其中。
若具万善而洁齐。
笺注:案外罗列如膳,与前朝宾主洁齐相见,洁齐二字见《周易》
若橐之鼓。
笺注:无底曰:橐鼓者,气之满也。或疑作裹
若器之贮。
笺注:到头作穴,阳来阴受,若橐鼓,阴来阳受,若器贮。
若龙若鸾,或腾或盘。
笺注:言四面湾趋,婉蜒翔舞也。
禽伏兽蹲,
笺注:承上二句,言如禽之伏,兽之蹲。
若万乘之尊也。
笺注:承上七句,言如是则有若万乘之尊富也。
天光发新。
笺注:日月照乎上,
海朝拱辰。
笺注:江海朝宗于外。
四势端明,
笺注:玄武、朱雀、青龙、白虎,端正明白。
五害不亲。
笺注:无童、断、石、过、独之害。
十一不具,是谓其次。
笺注:若上文所云,乃为上地,十缺其一,便谓其次也。
《葬经笺注》断句文字版(四)
夫葬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元武,
笺注:此以下言山之近势,因上文四势而详言之,青龙本东方苍龙七宿,白虎本西
方白虎七宿,朱雀本南方朱雀七宿,元武本北方元武七宿,而兹不论东西南北方位,
而笫以左右前后言之,此地方也。盖二十八宿,附天而行,四时迁转,不定于东西
南北,故但可以左右前后言之。
元武垂头,
笺注:垂脉降势。
朱雀翔舞,
笺注:两翼拱向趋朝,如衣之绣团鹤相似,翔言其回,舞言张翼,端,拱也。然亦
不能尽得如是,但要有情来向,端整秀丽,不窜还背,不拘高低,只要刘青田所谓
尖、圆、方三字。
青龙蜿蜒,
笺注:蜿蜒,虫盘曲貌。言委婉回环也。
白虎驯□,
笺注:□,音俯,低头也。驯□,低头而驯善也。
形势反此,法当破死。
笺注:此形字,与百尺为形形字稍异,盖彼专坐山之形,此兼四势山形也。
故虎蹲谓之衔尸,
笺注:蹲,犹踞也。昂头踞足,反驯□言之。
龙踞谓之嫉主,
笺注:兽坐直前,两足撑地,曰踞。与人坐之箕踞不同。
元武不垂头者拒尸。
笺注:来无落头,降势为拒。
朱雀不翔舞者腾去。
笺注:不回翔,拱向也。
夫以支为龙虎者,
笺注:此因邱垄龙虎,而及冈□土支之龙虎。
来止迹乎冈阜,要如肘臂,谓之环抱。
笺注:冈□则自无蹲踞之状,要环抱乃佳。
以水为朱雀者,
笺注:此因上邱垄之朱雀,而及水之朱雀,毋论山龙、平地、土阜皆有之,而平地
土阜较多山龙耳。
衰旺系乎形应。
笺注:龙内气之衰旺,系乎水外气之形应。
忌那湍激,谓之悲泣。
笺注:湍激,冲泻也。反乎湾环悠扬,止蓄裹聚,故凶。谓之悲泣者,不特泻声为
可憎也。
朱雀源于生气。派于未盛,朝于大旺。泽其相衰,流于囚谢,以返不绝。
笺注:此言罗经二十四方位也,以二十四并为十二,则有双山之号,以申子辰、亥
卯未、寅午戍、巳酉丑生旺墓,配为水木火金四局,则有三合之名,以八干左旋右
转八长生,配合龙虎阴阳交媾,则又有生旺互用之法,总不出长生、沐浴、冠带、
临官、帝旺、衰、病、死、墓、胎、养十二项,以配十二支,即所谓生气未盛,大
旺将衰囚谢也。源者,发源派者分流。朝者,特朝。泽者,止蓄。流者,出口。以
返不,谓病死墓绝而复胎养长生也。作用详《玉尺经》。兹为大略言之。若龙右
旋,如挂钩样,水即钩内左旋湾环,界住龙头之脉。而长生即从钩内起不外寅申巳
亥四者,为自生趋旺。彼龙之右旋,长生却从子午卯酉四者上起,谓自旺朝生。龙
水两边,顺逆转逢,同归一墓,此所谓生旺互用,元发相通也。龙若左旋如挂钩样,
水即从钩内起,不外子午卯酉四者,为自旺朝生,彼龙之左旋,长生却从寅申巳亥
四者上起,为自生趋旺,龙水两边顺逆转逢归一墓,亦所谓生旺互用。玄窍相通也。
《造微赋》:“乙丙交而趋戍,辛壬会而聚辰,斗牛纳丁庚之气,金羊收癸甲之灵”,
即此生旺互用,元窍相通之法。盖东方为甲乙木,龙从南方发,足转入东方,入首
无论寅位、甲位、卯位、辰位,发源总以自东转入南方倒右,皆谓之丙气流,生寅
旺午墓戍。龙从北方发,足转入东方,入首无论寅位、甲位、卯位、辰位,皆谓之
甲气流行,生亥旺寅墓未。水无论卯位、甲位、寅位、艮位、丑位,发源总以自东
转入北方右倒者,皆谓之癸气流行,生卯旺亥墓未。举东方甲乙为例,而南方丙丁,
西方庚辛,北方壬癸,皆可例推。其四维乾、坤、艮、巽,各从双山同宫推之,总
不出太极图、阴阳交媾之图。此即周、程、朱、张参天两地,贯通三才之至理也。
地理法,所重龙水相交,雌雄相配,其义盖尽于此。《青囊经》二十四山分顺逆,
阳从左边团团转,阴从右畔转相逢,亦即此法。但其囚谢去水之处,必要逆水之砂
兜收逆水,会合于交龙大势,倒左倒右之水,方为交襟界合,否则里头不蓄,虽有
交龙水界,仍如不界,其向指必要交龙水之官、旺、衰三字,所谓朝于大旺也。切
不可朝逆砂内之逆水。盖朝逆水则死到堂,满盘皆煞,庸师每以逆砂,误指翻身
作案,其害甚不浅矣。
《葬经笺注》断句文字版(五)
法每一折,潴而后泄,悠悠扬,我欲留,来不见源,去不见流。
笺注:此言水之行度,曲折顿聚之形势也。折,指交互转接之处。潴则深聚停蓄,
悠悠扬,状其潴蓄之象。我欲留,状其欲泄不泄之意。来不见源,其来曲也。
去不见流,其去折也。至于面前,却要见其湾环悠扬。
《经》曰:山来水回,贵寿丰财。
笺注:山如磨转而来,水似环回而去,须一左旋,一右旋。如太极隅阴阳互根之样,
则山水雌雄交度,生旺互用,贵寿且丰财也。
山囚水流,虏王灭侯。
笺注:囚则反背走窜而不来,流则反跳直泻而不回,如此砂飞水走,玉则虏而侯也。
自葬以左为青龙至此,承上文四势言之,兼邱垄、冈阜、平地三者。
《经》曰:势止形,前涧后冈,龙首之藏。
笺注:言后冈象龙身之来,而头势止,有似龙头,则为龙首。立穴有正求、架折
二者。
鼻颡吉昌,角目灭亡。
笺注:后冈斜来,结穴必正,所谓逆中取顺道,若角目之处,则逆龙逆穴,灭亡之
祸。
耳至侯王,唇死兵伤。
笺注:后冈直来,结穴必侧,所谓顺中取逆,若唇口之处,则顺龙顺迁,故死于兵
伤。以上二者顺逆,俱只在后龙与脉到头立局上分别,未说到脉与向坐上,若夫脉
与向坐,只在本山之面论,上面落脉,下面合襟,不论后龙。凡落脉与本山之顶不
对,而斜来为逆,脉下合襟之尖,却与本山之顶相对,则对合襟为坐向,便是逆来
顺取。若落脉与本山之顶相对,直落为顺,脉下而合襟之尖,却与本山之顶不对,
则对合襟为坐向,便是顺来逆取。总之向坐与本山之顶,有顺有逆,而坐向与脉,
则无有不逆者也。其法详于古传,不知姓名之七图内,兹为附载于后,此又是立向
细作功夫,本文未及言之。
宛而中蓄,谓之龙腹。其脐深曲,必后世福。
笺注:龙首是撞背龙,龙腹是腰落龙,撞背有直来斜来之分,腰落则回玎委婉,有
似龙肚屈转,故为龙腹。其穴止有一脐,盖龙势回来凹曲之中,包之深密,如龙
之脐,深言交牙之内,曲言凹转之中也。
伤其胸胁,朝穴暮哭。
笺注:言不当脐处而穴于太早之地,闪于左右之旁也。
自“势止形”至此,言来龙到头作穴,大约不出首腹二者,学者分得明白,胜读
《撼龙经》一卷矣。
夫人之葬,盖亦难矣。
笺注:此以下至终篇,复将前篇所言重举而申详之,因以论三吉六凶,为葬者所必
当究心者也。
支垄之辨,眩目惑心。
笺注:似支而垄,似垄而支,支中之垄,垄中之支,乱于目而疑于心也。
祸福之差,候虏有间。
笺注:辨得真确,则得其葬,而福为侯。若一差错,则失其福,而祸为虏矣。
夫重冈叠阜,群拢支,当择其特。
笺注:山脊曰冈,土山曰阜,石骨曰垄,垄支既已分明矣。而群之中,又当择其
独异,以为主星。
此冈字,以垄言之。
大则特小,小则特大。
笺注:山皆大,而此独小独小,山皆小,而此独大,《玉尺经》所谓祥云捧月,
群□宾鸿,亦是特小持大之意也。
夫支欲伏于地中,
笺注:支无石骨,须沈埋地中,方有积聚。否则高如垄峙,气为风散而不蓄。
垄欲峙于地上。
笺注:垄有石骨,其气不深不高,则无以蔽风,而气不能蓄,故虽特小,亦必四山
高峙,形势方为得经。
支垄之止,平夷如掌。
笺注:支虽欲伏,垄虽欲峙,而共止积之处,则皆平坦如掌也。盖阳落有窝,窝中
之突,固为平坦。阴落有脊,突中之窝,亦见平夷。
故支葬其巅,坑葬其麓。卜支如首,卜位如足。
笺注:既曰支欲其伏,垄欲其峙。又曰“支葬其巅,坑葬其麓”何也?盖支柔也,
垄刚也。柔伏而刚峙,其理当如是也。至其止处,支则平夷在巅,垄则平夷在麓。
在巅者,既伏而后升,其气自下而上也。在麓者,既峙而后降,其气自上而下也。
自上而下者,发越在外,故宜浅。自下而上者,收藏有内,故宜深。浅深自有一定
之理,《地理大全》将前面“故于涸燥者宜浅”句,反改作“深”,于“坦夷
者宜深”句,反作“浅”,不但道理不明,妄自改窜,连上文虽零散而其深者犹
有聚句,都不照顾,则故字将何着落?诸如此类,岂不可笑。
自支垄之辨至此,申详前篇支垄之义也。
《葬经笺注》断句文字版(六)
土圭测其方,玉尺度其远迩。
笺注:十道天心及步龙步水浅深,吞吐等所用。
乘金相水,穴土印木。
笺注:印,合信也。取证佐以为符验也。一本作应,古注云:凝结者金,流行者水,
正应者,冲和而收藏者,土也。其甚得,盖化生圆脑,如金之凝结而成。乘犹
乘益之乘也。两旁贴身腮水,流行曲抱,有夹辅之义,故曰相。正应之,谢觉斋
以两旁夹耳砂言,以其恰好证佐,故曰印。穴居其中,冲和四备,收藏在内,故言
穴土,不言火者,火者烁金,无有融结,故穴内不取。
外八风,内秘五行。
笺注: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方高峙,则八风不动,故曰。秘则隐
寓之也。乘金、相水、穴土、印木,隐寓五行之形气在内,故曰内秘。非谓其有所
讳而不宣也。后来说五星者,本此推之,以上四句,承上土圭而因推及凭。
龙虎抱卫,主客相迎。
笺注:二句承上玉尺而亦推及焉,抱卫相迎,四势湾抱有情也。
微妙在智,触类而长。
笺注:其中变通,如土圭方位之局,玉尺达迩之势,千变万仑化,随地而施,皆不
可以一格求之。惟智者方能推类旁通,得其微妙所在。
元通阴阳,功夺造化。
笺注:元,微妙也。智者,微妙之识,通乎阴阳。其土圭玉尺之功,可以夺化工也。
自土圭测其方位至此,言支垄得穴之后,更有土圭玉尺,作用神妙,人事可以乎
天地。
占山之法,以势为难,而形次之,方又次之。
笺注:此因上文论及方位,乃总而论之。地理家有势、形、方三者,大率以形势为
要也。难是不易得之意。
形势不经,气脱如逐。
笺注:土形气行,形势反常,其气不蓄也。虽方位合法,究何益哉。此一段总论形
势之为重。
势如万马,自天而下,其葬王者。
笺注:万马,言其来势之奔腾。稠多广,队队向前,自天而下,势极弘壮,故为
王者之概,此惟龙身最高巅上望之,乃见其妙。
此以下至“生人皆鬼”,是专论势之吉凶有如此。
势如巨浪,重叠嶂,千乘之葬。
笺注:重叠嶂,有如巨浪之势,其层叠多,降自万马之自天而下一等,故为千
乘。
势如降龙,水绕云从,爵禄三公。
笺注:来势踊跃翔舞,高低起伏,旁有护从,如降龙之势从云水,故为从龙之象。
势如重屋,草乔,开府建国。
笺注:屏障端崇,三重五进,茂草乔木以葱郁之,此为勋戚,故旧家象。故为开府
建国。
势如惊蛇,屈曲徐斜,灭国亡家。
笺注:降龙高低起伏,如云中出没,而惊蛇则无起伏高低,降龙委蛇宛复,不大为
屈曲,而惊蛇则屈曲太甚,一样如是,降龙朋从砂水,不肯单行独走,而惊蛇则独
自徐斜,断然无护缠爪牙。
势如矛曳,兵死刑囚。
笺注:直如矛刺,转如曳劲,皆主兵刑。
势如流水,生人皆鬼。
笺注:直走顺飞,并无回逆止聚之势,则生人皆绝灭。
形如负□,有垄中峙,法葬其上,主侯屈起。
笺注:形指穴后靠山之形,□,御屏也。君王御极,树屏座后,有垄中峙,俨如大
贵人负□而坐,故为极贵之象。止乃小八字交合处。
此以下至“法同忌之”,专论形之吉凶,自“负□”至“其巅可富”,是论形之吉
者。自“刀”至“所不葬也”,乃论形之凶者。
《葬经笺注》断句文字版(七)
形如燕巢,法葬其凹。胙土分矛。
笺注:背后靠山,湾兜似燕巢,葬于兜中凹处,主分藩得国。
形如仄□,后冈远来,前应回曲,九棘三槐。
笺注:仄同侧。郭璞云:□形壶,大者受一斛为酒器。又为盥器。侧,斜放倒也。
坐山星体,形似侧□,后来远冈,前应曲回,此类之形,士公卿大夫。
形如植冠,永昌且欢,
笺注:植植立也。冠形不一,大约峙而不锐,方而无棱,反乎覆釜之塌且圆者,此
中得穴,永为昌盛而欢乐者也。
如覆釜,其巅可富。
笺注:此即支葬其巅之谓。气自下而上,故穴于顶处平夷之中,须四面山回,方不
露风,前二项,是仰掌覆掌之分,此二项是高峙矮平之别。
形如仰刀,凶祸莫逃。
笺注:脊棱转,长直如刀。
形如卧剑,诛夷逼□。
笺注:卧剑仰刀,皆眠狭长直之形,仰刀则有
形如横几,子灭孙死。
笺注:横直方板,横几之形。
形如覆舟,女病男囚。
笺注:面平而长,尔旁直下,中阔而两头尖狭也。
形如灰囊,灾舍焚仓。
笺注:有□曰囊,灰囊,兼色言也。
形如乱衣,妒女淫妻。形如投算,百事昏乱。
笺注:乱衣,谓如衣折不直垂而横掀。投算,谓齿梳不整齐而斜窜。二项总以杂乱
言之,各为所肖而意会之可也。
形杂势,主客同情,所不葬也。
笺注:言穴后靠形之恶者,不胜枚举。总以错杂混乱而无整齐尊特,皆不可葬。
夫牛卧马驰,鸾舞飞,
笺注:牛马,皆吉形也。
此以下至“法同忌之”,乃承上文穴后靠山之形,而推断及于前后左右。飞潜动三
者,动收之形,凶多吉少,其石之似牛马等形,作后鬼尤忌。
□蛇委蛇,
笺注:凡委蛇者,为□蛇之凶形。
鼋鼍龟,以水别之。
笺注:凡在水者皆是,亦凶形也。
牛富贵,
笺注:牛卧马驰者富,舞飞者贵。
□蛇凶危。
笺注:□蛇及鼋鼍龟等象,皆凶危之形。
形类百动,葬皆非宜。
笺注:此又因□蛇等凶形而推广言之,凡诸般动物之象,皆属不宜,岂可应见。
四象前后,法同忌之。
笺注:前后左右,都要检点,《金函经》十二劫煞,亦要照顾。曾文迪云:劫煞照
破,全无地。
夫势与形顺者吉,势与形逆者凶。
笺注:《虞书》云:惠迪吉,从逆凶。势与形皆善,则顺而吉。皆恶,则逆而凶。
讹本改作葬与形顺,与势与逆句,语意不贯。盖此二句,总结上文形势二者。不可
不经,须皆要顺为吉。下四句,方转到不可得兼,则形却切要于势也。
势凶形吉,百福希一。
笺注:蔡氏《发微论》:有大势之聚散,有穴中之聚散,来势不善而近形却好,则
小有结聚,犹可希冀,其一福。
势吉形凶,祸不旋日。
笺注:来势虽好,而近形不善,则穴不在此,葬之,其祸立至。
夫外气所以聚内气,过水所以止来龙,
笺注:此以下至“腐骨之也”,是申结前篇得水二字。
千尺之势,婉委顿息,外无内聚,内气散于地中。
笺注:有来龙而无界水,则其气不聚,散于地中,故得水为上也。
《经》曰:不蓄之地,腐骨之也。
笺注:引经以明上文,无水为聚,其气不蓄,则其骨朽腐矣。
夫噫气为能散生气,
笺注:噫气,即风也。风亦阴阳之气,但其气动为能散尽。此以下至“败椁之也”,
是申结前篇风二字,亦见得不经。
龙虎所以卫区穴。
笺注:龙虎蔽风,故卫区穴。
叠叠中阜,左空右缺,前旷后折,生气散于飘风。
笺注:叠叠中之阜,未尝少山,而区穴间,或左空,或右缺,或前旷,或后折,则
其气飘散地上,故风为笫二项紧要也。折读作舌。
《经》曰:“腾漏之穴,败椁之也”。
笺注:气升腾透漏于上,则其椁败矣。此亦引经以明上文之意。
《葬经笺注》断句文字版(八)
夫土欲细而坚,润而不泽。
笺注:此以下八句辨土色以验穴之恰好,无高低深浅左右之或差,以致失气也。细
而坚润而不泽,乃为气聚之徵,土色之妙,无过此二句为切要。
裁肪切玉
笺注:肪,脂也。肪细腻而脂膏,玉温润而栗,故以为喻。
湿如□肉,
笺注:伤水。
水泉砂砾,
有泉与砂碛,谢延桂以为石块不妨。
皆为凶宅。
笺注:诸书皆以五色为重,然大约以湿脂坚细,红黄鲜润,不干不湿,便为冲和,
若粒粟□肉,则不润而泽。砂碛,则不坚细脂膏,皆不可葬。
盖穴有三吉,葬有六凶。
笺注:此以下,由上文土色,而及三吉六凶,作用周密,葬法完备。
天光下临,地德上载,神合朔,神迎鬼避,一吉也。
笺注:天光,日月星辰也。地德,地脉旺相也。神者,收藏地中元神,须选四柱
八字,支干纯粹,成格成局,扶补地脉,则元神收藏,而地德上载,造命之体也。
合朔者,取初一日月合照,向上并尊帝金水紫白等星,到山到向,则天光下临,造
命之用也。神迎者,年月吉神,如三奇、三德、禄马、贵人,一切诸吉,来到山向。
鬼避者,年月凶神,如岁破、戊已、三煞、大月建、小儿煞,一切等凶,尽行退避,
乃造命体中之最紧者。以上等法,详杨筠松之《千金歌》。
阴阳冲和,五土四备,二吉也。
笺注:观毛一羽,而知五色皆备。观五土四备,而知地脉冲和。四备者,五色中
备其四,斯为上。
目力之巧,工力之具,趋全避缺,增高益下,三吉也。
笺注:蔡氏《发微论》:或低视而丑,高视而好,或左视而妍,右视而媸,或秀气
聚下,而高则否。或情意偏右,而左则亏。凡此趋全避缺,全在目力之巧。又云:
或过焉,吾则损其过,使适于中,或不及焉,吾则益其不及,使适于中,截长补短,
损高益下,莫不有当然之理,惟得功力之具,则始而入功,终而与天无间矣。
阴阳差错,为一凶。
笺注:不合《玉尺经》龙水阴阳,相交配合之理气作用。
岁时乖戾,为二凶。
笺注:年月日时,不合《千金歌》之造命作用。
力小图大,为三凶。
笺注:不安本分,鬼神祸淫,故反招凶。
凭福恃势,为四凶。
笺注:势力之家,凭恃侵夺。蔡氏《发微论》:“心者,气之主,气者,德之符,
天未尝有心于人,而人之一心一气,感应自相符合”,苟凭福恃势,强夺乎人福,
亦不应。谚所谓阴地不如心地好也。
□上逼下,为五凶。
笺注:坟上一切品制等威,不宜□逼,慎之。
变应怪见,为六凶。
笺注:宋主葬牛头出,吴景鸾所疏称变应等类,皆是。
星光按:笺注吴景鸾的疏,即《辨牛头山陵表》。
《经》曰:“穴吉葬凶,与弃尸同”。
笺注:得吉穴而不得吉葬,与未尝得穴者同也。
《葬经笺注》全文终。
葬经笺注自序
地理一理也。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又曰:「致知在格物。」夫吾侪读圣
贤书,解程朱理,既俨然命之为儒,则自当通三才,明万物。天地间无所不格,则
亦何所不贯。山川无异理也,理贯万物,独未可贯此一物乎。农圃医卜必有可观,
观此理也;钩戈射御圣无不通,通此理也。理一本而万殊,则可一理推也。而形家
之说,说多旁出,似乎天地之理不综于一,而反授权于说之翻新出奇。于是乎,谓
地理之言,言人人殊,而殊各有验者,吾不信也。夫程朱之理,即圣贤之所谓道,
天地之所谓心,天道废见,流行随处充满。子在川上而曰逝者如斯。山川固与道为
体者也。地理者,即圣贤之道。程朱之理无二道,亦无二理也,何古今之明通晓宿,
往往弃其程朱圣贤之学,而悉听于不识字、不明道理之谲秘、阉媚、庸妄粗劣者辈,
以为此必有异授焉。吾祖父之形骸托以是安,而子孙之荫庇藉以是容也,迨未几生
新凶、消己福,觖然失望之余,祸不旋踵,而噬脐之悔亦已晚矣。此岂有他哉!感
于祸福之言,而不明乎是非之理也。
夫地理之是非与四子五经,及周、程、张、朱,性理语类诸书本无二理。奈读书明
理之士,反听其说,而如聋;览其说,而若□。又岂有他哉,其故盖不在人,而原
在书,何也,地理书之纸缪不堪,而假托前人者每谕矣,即一二至当之篇,真确之
传,如葬经、发微、青囊、胎腹、玉尺、金函等文,又为舛错者半搀和者半改窜者,
又半其为本来真正遗存不过千百之什一而僭妄陋之徒,又为支离强解如谜。似呓
先贤本文之旨,始而仅得其似,既而尽失其真矣,是故读书明理之士,刻意求解,
而解卒不得,遂以不解解之,亦作强不知,以为知之者状然而良心难抹,毕竟未敢
以为真知,于是茫然迷怅然闷谓地理之与儒理判然两途,不得不授其任于庸庸碌碌
鬼鬼怪怪之术,说玄说妙铺张阳厉,而一时倾听之下敬之如神明,事之如父母,呜
呼,岂不哀哉!余本业帖括,未尝卖形家言以为□口计,然而属文赋诗之暇,高山
流水,梦寐相亲,是以博览诸家历山川,以地证书,以书印地,以毫□之不合而
忘寝废餐,直穷到底。朱子谓十事格得一两件不妨每事,格到八九分便掉了,甚是
害事,盖以朱子格物致知之功,以格地理书,如是者四十余年,亦若恍有豁然贯通
之处见,夫所谓峦头者,与理气无殊,而理气者,与峦头不背,明乎阴阳顺逆、分
合饶减之法,登山不格罗经,而罗经自合也;明乎乙丙辛壬丁庚癸甲之局,析理不
言体段,而体段自具也,他如撼龙九星而廖氏主之;玉髓峦头而太华宗之;青囊理
气而玉尺详之;刘氏四科而今人从之;诸家虽有精粗本末之殊,而未尝无深浅源流
之合其枝分派别,盖皆具体于郭氏葬经一书而流传于后,分其肢体各立门户而互相
骶牾者也。余不自揣乃于葬书坊刻中,择其本之有章可循,有节可次,绝无搀和诞
谩之涉于荒唐者,字推而句解之,段疏而脉贯之,去其支离附会之说,透以真实无
妄之理,筹诸黎枣以问世,世之读书明理必将有起而鉴我者。然而术家之锢,自谓
得之秘授,向所闻知道在是矣,其欲使之一旦尽弃其生平,而翻然于余葬经之注必
不能也奈何,时
乾隆八年岁次癸亥孟夏谷旦海盐县学生吴元音题于槐村求放斋时年六十有七。
葬经笺注凡例
凡例
一别诸书真妄之传
地理之说以伪乱真,甚于他书十倍。盖自青乌狐首而后代有传文,其见于人天共宝、
仙婆集、天机会元、地理统宗、地理大全、山法全书、人子须知等集者,不下百十
余种。而别刻单传为各集之所未载,又不啻千百余家。似乎说愈多则理愈明。而今
人之尽不古,若何也,此无他,乱之者愈众,则得之者愈鲜,苟非着力穷究,反覆
深讨,至于一源会合,未有不向岐处错了路去。愚之披览多矣,其中至精至妙、至
纯至备,无过葬经一书,确是魏晋人博雅名通手笔,他如发微论,识见高超,说理
精透;玉尺经六篇,精当造微尤粹。二者之言,或明峦头,或详理气,皆足以发明
葬经之说,而为葬经之传可也。惜乎注发微者,各集所载固皆牛头马嘴,即双湖谢
氏注,亦仅得其皮毛似是而非,犹未得其真髓;至于玉尺经注,惟审势一篇尚系青
田公手笔,他人亦无此本领,其余诸篇尽坏于赖敬仙之发挥,观内有伯温旧注云等
语,知其非出于青田之笔可见矣!愚不自量,积数十年苦思力索之功,敢为一一订
正而推明之,行将嗣刻问世,其发微玉尺之外,如金函、胎腹、撼龙、疑龙、粹言、
玉髓、至宝、天宝、一粒粟、画荚图、倒杖、倒影、立锥、捉脉、管见、双谈、心
印、泄天机、入式歌、怪穴辨惑、披肝露胆、人子须知、平阳正宗,其为互相发明
者,固多其类,而伪托之诀,纰谬之说,如青囊,大半都被搀和;大全,所载都被
改窜;玄空生克进退天玉四经、五行八山翻化灭蛮宗庙秘书奇书、水龙经、四弹子、
直指、原真、平阳全书及天卦例、紫气寸白,凡一切无皮无骨,一线穿去十不通一
之书,明类甚多,皆不足观也。雪心赋虽亦浅而得正,然既阴杨顺逆之未明,又精
微奥妙之弗出,以四子书成句,巧作骈丽语,而谓其出于朱子,固缪以牧堂之论,
深于理句,谓唐人卜则巍所着,则唐人岂能逆知宋论耶?大约后人附托之名,未可
遽以为信。
一订本文错缪之处
葬经、青囊、发微、玉尺四者,皆地理书之善本也,奈相传之久,前后失次错乱无
章,未有如葬经、玉尺经之甚,其妄被改窜,则葬经、发微、玉尺皆有之,而舛讹
之与搀和,则惟青囊为尤甚焉,愚于葬经、玉尺之本文错乱者,从诸书参订,固皆
一一得正矣。而葬经所云:故藏于涸燥者,宜浅。反改作深;藏于坦夷者,宜深。
反改作浅。与上文虽零散而其深者犹有聚,文意不接,故字将何着落;泽于将衰,
改作泽其将衰;势如矛戈,改作势如戈矛;兵死刑囚,改作兵死形囚。此改窜之见
于葬经者如此,其他发微论中,尖改作圆、圆改作尖、阴改作阳、阳改作阴、凸改
作凹、凹改作凸、深改作浅、浅改做深,书之恣意改换,未有如地理大全之为罪人
尤甚,至于无心传写之讹,则有如青囊序,先看金龙动不动,次察血脉认来龙。是
从峦大势,说到三叉结穴,即发微论所谓:山本静,欲其动。动则踊跃翔舞,而后
有龙也。未说到理气上。下面二十四山分顺逆方说理气,坊刻诸本皆将全字讹刻作
金,金与全相似,因一本讹写,而诸本从之,乃强解之者,遂以辰戌丑未四金理气
言之,又一处以分金坐穴解之,岂非以讹传讹,何异春雨于膏,夏雨似馒头之谓乎,
然而相沿已久,三豕渡河,非卜子夏,孰能正其为巳亥耶。若夫搀和之处,葬经内
搀入葬乾葬坤一段,毫无意味,显系伪术所托,较古本而知其为缪。青囊序演经立
义出玄空,谓演此顺逆相交生旺互用之义,出于凭空也,术家因玄空二字,遂将玄
五行赘衍于后,将上文顺逆生旺之理,反抛荒于蓁秽而莫之能究。噫!岂有先贤之
书,前后显然各别如此。此青囊理气之不明,所以景纯源于生气,朝于大旺之法不
明也。近刻直指原真,未尝不以生旺互用言之,然而自生自旺诸图,都与玉尺经相
悖,其尤不学无术者,将针一转,以从衰,衰字擅改作生,岂知射破生方,向少差
而就绝,即生穴水城倒左,向虽死而无妨也。冲伤旺位,针一转以从衰即旺,龙左
水右归向就养方,何害也,其左旋水之绝位,乃右转龙之死位,右旋水之衰位,乃
左转龙之养位,以经解经合无间,愚所谓一线穿得通者,诸如此类。盖书所难解
之处,务必潜心以讨之,阙疑以待之,旁通贯串,而后得之。原非庸妄杜撰之辈所
能晓得到此,吾乡刘敷文,号数百万被彻莹泰山一葬,直龙直向,顷至销废至于饿
死街头,则原真说之自生自旺,其为害人不浅也。
一证诸家妄注之缪
地理书之不明于世,大半反被注书者悔之,经曰:气感而应,鬼福及人。彼曰:世
有遗骨,弃诸水火而无祸福。此是说应乎,说不应乎,经曰:以势为难,而形次之。
势为大势之聚散,形为穴中之聚散也。彼则合形于势,而又混势于形,全不分明。
经曰:夫以支为龙虎者,来止迹乎冈旱。明兼山之平冈,与土之阜起,而彼则单以
高田勾夹言之。经曰:乘其所来,以言龙也;审其所废,以言穴也。穴有生死、强
弱、厚薄、明暗,所废者死弱薄暗耳,而彼以锄坏言之。青田云:不幸曾经戕贼坏,
再开土色验生气,则锄坏未可以作废言也。经曰:地贵平夷,土贵有支,地对土言,
土不似地之要平夷,地不似土之贵有支也,而彼则作一串说,混而为一,朱雀源于
生气,朝于大旺,泽于将衰,流于囚谢,以返不绝。明以长生、沐浴、冠带、临官、
帝旺、衰、病、死、墓、绝,以返复于胎、养长生十二位之理气言也。而彼之偏废
理气者,亦作水之形体解,独不思杨公所谓朝水要从生旺来,流于囚谢。景纯诀:
流破生旺皆绝灭。此是说峦头乎?说理气乎?今以造微赋乙丙四局发明之,然后自
晋而唐,自元而明,其理气源流,自有一定不易之经在。总之,理会书旨,须要息
心静气,反覆再四,四面钻研直穷到底,而后真有所得。若一味逞才使气,率意牵
扯,反使本文之语,如云似雾。虽有智者,先入为主,卒难晓会。愚之殚心于是四
十余年,一字不合,未敢轻以为当云。
一辟四十八局之缪
乾艮巽坤,四维之龙,左旋右旋,各从双山五行之气,以为四方所属,皆四时之孟
气。亥子丑冬令也,冬属北方壬癸水,乾亥同宫,则乾与亥,皆壬癸之孟气,左旋
从壬,而右旋从癸也。四十八局以乾亥丁未左右旋,俱作甲乙论,不作壬癸论,是
谓移冬作春,此因不以四方属气定局,而以亥卯未三合头尾字定局,错了路去,连
配龙之水都差了,则向首库口不有不差。寅卯辰,春令也。春为东方甲乙木,艮寅
同宫,则艮与寅皆甲乙之孟气,左旋从甲,而右旋从乙也。四十八局以艮寅辛戌左
右旋,俱作丙丁论,不作甲乙论,是又移春作夏,此亦因寅午戌三合头尾字,错了
路去,连配纳向指都差。巳午未夏令也,夏为南方丙丁火,巽巳同宫,则巽与巳皆
丙丁之孟气,左旋从丙,而右旋从丁也。四十八局以巽巳癸丑左右旋,俱作庚辛论,
不作丙丁论,是又移夏作秋,亦因巳酉丑头尾字差去,而相连尽差。申酉戌,秋令
也,秋为西方庚辛金,坤申同宫,则坤与申,皆庚辛之孟气,左旋从庚,而右旋从
辛也。四十八局以坤申乙辰左右旋,俱作壬癸论,不作庚辛论,是又移秋作冬,亦
因申子辰头尾字,一差尽差。细玩所绘之图,都作顺龙顺水,生旺反背,死绝到堂。
如亥龙左转谓甲气当出未;亥龙右转谓乙气当出戌,而不知其右转从癸,当出未;
左转从壬,当出辰也。寅艮巽巳坤申三处,及乙辛丁癸辰戌丑未四处,其误皆同。
玉尺经乙丙趋戌四局之注,亦被赖敬仙作如此解,未知赖注在前?抑四十八局在前?
相传嘉隆间,欧阳鸾图此四十八局。而世人谓其传自吴景鸾者大缪,今为具图于后,
改四十八局为二十四局从双山也。
一附推明切要之图
地理之图最繁,龙之图百计,穴之图千计,龙穴砂水出于诸家各立之图,大约可以
万计。苟不求其本,而专务其末,形之不同如其面然,其能尽天下之面,而一一图
之耶?青田公解谭授一粒粟,于起主个字,巅曰头首;于凸起节包,曰额门;于第
二分水,曰两眉;于第三分水,曰两眼;于球檐为鼻准;于葬口为人中;于薄口为
下颏;于合襟为髭须。如此则虽千形万状,要皆不离乎一面。曰玄武顶、曰落头脉、
曰化生脑、曰软硬蝉翼、曰大小八字、曰蟹眼虾须、曰天心十字、曰两片三叉,无
不可以一图概之,然而阴来阳受,阳来阴受,逆来顺取,顺来逆取,既阴阳顺逆之
难明,而龙虎左右,则又有先到后到之分;厚薄明暗,则又有边生边死之异;上下
正架,则又有盖粘倚撞之别;脉突窟息,则又有窝钳乳突之名;左旋右旋,则又有
龙水生旺之交;顺龙顺水,则又有射破冲伤之救,不明乎此,虽熟千形万状,究属
皮毛,苟明乎是,推之千形万状,一以贯之矣。张子微之玉髓真经、廖金精之九星
穴法、刘江东之三十六形以及夫画□、拨砂、倒杖、砂断等类,为图甚广,不胜枚
举,博而通之固佳,约而推之亦合,愚盖于诸图繁丛中,绘其图之至切至要,而不
得不明者,新旧共五十图。又诸书传载名墓举注明某龙某向,可以取证者,得之
八图。附载于后,以待细心理会者之按图一索云。
凡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