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 | Nature:拟南芥ELF3中一个朊病毒结构域起着温度传感器的作用
编译:秦时明月,编辑:夏甘草、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论文ID
原名:A prion-like domain in ELF3 functions as a thermosensor in Arabidopsis
译名:拟南芥ELF3中一个朊病毒结构域起着温度传感器的作用
期刊:Nature
IF:42.778
发表时间:2020.07
通讯作者:Philip A. Wigge
通讯作者单位:剑桥大学
DOI号:10.1038/s41586-020-2644-7
实验设计
结果
1 ELF3的PolyQ重复序列被嵌入到预测的朊病毒结构域中,由ELF4调节并且对热反应是必不可少的
图1 ELF3的PolyQ重复序列被嵌入到预测的朊病毒结构域中,由ELF4调节并且对热反应是必不可少的。a,拟南芥ELF3 (AtELF3)含有一个嵌入了预测的朊病毒结构域的PolyQ重复序列(PrD),而这个PrD信号在Brachypodium disachyon ELF3 (BdELF3)中不存在,在Solanum tuberosum (StELF3)中居中。b,ELF3 PrD对开花时间的温度控制是必不可少的。c,在较低的温度下,ELF4对于控制下胚轴的伸长变得不必要。d,根据ChIP-seq测定,ELF3与靶基因的结合依赖于温度,在高温时全基因组范围结合能力内下降。e,具有稳定形式的ELF3的转基因植株对温度没有反应。f,ELF4的过表达稳定了ELF3,并消除了其与靶基因结合的温度响应性。
2 高温在体内诱导形成ELF3斑点
由于ELF3作为转录调节因子发挥作用,研究人员试图确定观察到在靶基因上的占有率的变化是否对ELF3依赖的转录组有可检测的影响。研究人员通过筛选与LUX表达水平相似的转录本,包括PIF4和GI等夜间复合体的关键靶标,鉴定了325个ELF3依赖的标记基因。这些基因在表达BdELF3或过度表达ELF4的背景中温度响应性较差。研究人员观察到PolyQ序列对ELF3依赖基因的表达有轻微的影响,这与这些品系的下胚轴长度表型一致。研究人员发现112个基因与最强的ELF3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ChIP-seq)峰相关,其中25个与325个ELF3依赖基因有共同之处,这与ELF3依赖是一种直接机制一致。ELF3直接结合的基因在表达中表现出明显的温度响应性,当ELF3结合稳定时,这一点会受到影响。
为了研究温度是否直接控制ELF3的活性,研究人员分析了自然表达的ELF3与绿色荧光蛋白(GFP)在植物中的行为。在17 °C时,ELF3-GFP为弥漫的核信号。在35 °C时,形成多个亮斑-这是PrD特有的行为,因为嵌合ELF3与BdPrD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弥漫的信号,以响应更高的温度(图2a)。在27 °C时也观察到了这一现象(图2b)。增加PolyQ序列长度也会导致更明显的形成斑点的趋势。
由于植物中的ELF3可能受到其他控制其活性因素的影响,研究人员试图确定ELF3在酿酒酵母,一个缺乏ELF3相关基因的异源系统中的表达是否对温度敏感。在低表达系统下,ELF3-GFP在酵母细胞中形成一个很大程度上弥散的信号;当高表达时,它会形成明亮的斑点 (图2c)。接下来,研究人员研究了温度对酵母中ELF3-GFP的影响。在19 °C时,信号大部分是漫反射的。将细胞移至35 °C会迅速形成尖锐的点状绿色荧光蛋白信号;这种现象在ELF3-Q7和Q35蛋白中比ELF3-BdPrD或游离绿色荧光蛋白更显著(图2d,e)。这些影响似乎是ELF3所特有的,因为35 °C低于内源蛋白质聚集所需的温度,研究人员在这些条件下观察到强劲的细胞生长和蛋白质表达。虽然经典的朊病毒与细胞中稳定的不溶性聚集体有关,但夜间复合体和ELF3经历了每天的活动周期,温度在短时间尺度上波动,这表明温度响应的可逆性是很重要的。事实上,当植物从27 °C转移到22 °C时,夜间复合体迅速恢复所有活性,并且将酵母细胞从35 °C返回到19 °C会导致斑点数量迅速减少(图2f,g)。
图2 高温诱导体内ELF3斑点形成。a,用7个重复PolyQ序列(ELF3-Q7)或由B.disachyon ELF3的相应区域替换PrD的嵌合ELF3 (ELF3-BdPrD)表达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ELF3的荧光图像。b,与a中的幼苗一样,但从两个独立的实验中移动到27 °C。c,将来自着丝粒质粒(Low)或上体质粒(High)的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ELF3(Q7)的酵母细胞在30 °C的选择性合成完整培养基中培养,以获得低水平或高水平的蛋白表达。d,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酿酒酵母细胞中的ELF3斑点与ELF3融合(Q7)、具有较长PolyQ重复序列的ELF3 (Q35)、或ELF3与B.disachyon (BdPrD)的PrD融合,在19°C下过夜生长,并在指定温度下孵育30min,对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酿酒酵母细胞中的ELF3斑点进行定量测定。e,19 °C和35 °C时来自d的细胞图像。f,表达ELF3的酿酒酵母细胞在19 °C培养过夜,在35 °C孵育30分钟,然后移位到19 °C培养60分钟。g,f中细胞的ELF_3斑点的量化。
3 ELF3的PrD对温度的响应经历了可逆的相变
这些结果表明ELF3能够采用两种构象:一种是活性的可溶性形式,另一种是在温度较高时可见的高阶多聚体形式,表现为明亮的斑点。有人提出,朊病毒类蛋白的一个主要生物学功能是充当环境开关,因为它们能够迅速改变构象并形成液滴。由于ELF3在体外很大程度上是不溶的,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跨越PrD的肽段,研究人员发现它是可溶的(ELF3PrD)。与BdELF3PrD不同,拟南芥ELF3PrD受到离子强度、蛋白质浓度和温度的控制,迅速和可逆地形成液滴(图3a,b)。
为了分析这种行为的动力学,研究人员纯化了ELF3PrD与GFP融合(PrD-GFP)。降低盐浓度和pH会诱导PrD-GFP发生相变,形成微米级的球形液滴。液滴在溶液中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并能够熔化,这表明是相分离的液体(图3c)。使用光褪色后荧光恢复(FRAP),研究人员发现恢复比例从0.1到0.8不等,恢复半衰期从几秒到几分钟不等(图3d)。为了确定PrD是否具有温度响应性,研究人员分析了液滴形成与温度的关系。纯化的ELF3PrD多肽在低温下更易溶,但在温度变化后经历了急剧的相变,中点为28.7±11.8 °C(图3e)。当温度降低时,这个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可逆的,这个循环可以重复(图3f)。这一发现与拟南芥幼苗ELF3系统的温度响应一致,在27 °C观察到最强的表型效应。这一反应是PrD所特有的:BdELF3的等价肽片段没有液滴形成(图3e)。
结论
这些结果表明ELF3的PrD是一种可调谐的热敏传感器。本质上无序的蛋白质经常表现出温度响应性的液-液相分离,这一行为是由溶剂介导的相互作用,并以一种依赖于序列的方式驱动。由于PrD和本质上无序的蛋白质序列在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分析它们是否被其他环境信号中的相变来招募并提供热响应将是有意义的。
评论
朊病毒(prion)实质是一类具有感染性的特殊蛋白,朊病毒(SC型PrP型蛋白)接触到了生物体内正常的C型PrP蛋白,导致C型蛋白变成了SC型,通过蛋白变构来批量复制自己。所以,朊病毒依然是由基因编码的,通过改变正常PrP蛋白的构象来实现自我复制和传播疾病。本研究发现朊病毒结构域中polyQ重复序列的长度与热响应性相关。该研究显示,来自热带植物中的ELF3蛋白,没有可检测的PrD,在高温下具有活性,并且缺乏热响应性。ELF3的温度敏感性也受ELF4的水平调节,表明ELF4可以稳定ELF3的功能。在拟南芥和异源系统中,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的ELF3以较高的温度在数分钟内以PrD依赖的方式形成斑点。响应于体外温度升高,包含ELF3 PrD的纯化片段可逆地形成液滴,表明这些特性反映了PrD赋予的直接生物物理响应。温度通过相变使ELF3在活动状态和非活动状态之间快速转换的能力代表了以前未知的热敏机制。
更多推荐
1 高分综述 | Trends in Biotechnology: 单细胞分辨率下利用空间转录组揭示器官分子结构(国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