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竹梅,见过吗?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尿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吊竹梅

来源产地

为鸭跖草科植物吊竹梅的全草。

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生于山边、村边和沟旁以及路边较阴湿的划地上。

分布于福建、浙江、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原产墨西哥。

别名水竹草、金瓢羹、白带草、吊竹菜、紫背金牛、血见愁、鸡舌黄、红舌草、红竹仔草、花叶竹夹菜、二打不死、百毒散、水竹草、金发草、假石蚕、花叶竹节草、红竹壳菜、鸭舌红、红鸭跖草、百书草、花蝴蝶、风眼草、银白风眼草

【原形态】

吊竹梅,多年生草本。长约1m。茎稍柔弱,半肉质,分枝,披散或悬垂。叶互生,无柄;叶片椭圆形、椭圆状卵形至长圆形,长3-7cm,宽1.5-3cm,先端急尖至渐尖或稍钝,基部鞘状抱茎,鞘口或有时全部叶鞘均被疏长毛,上面紫绿色而杂以银白色,中部和边缘有紫色条纹,下面紫色,通常无毛,全缘。花聚生于1对不等大的顶生叶状苞内;

花萼连合成1管,长约6mm,3裂,苍白色;花瓣连合成1管,白色,长约1cm,裂片3,玫瑰紫色,长约3mm;雄蕊6,着生于花冠管的喉部,花丝被紫蓝色长细胞毛;子房3室,花柱丝状,柱头头状,3圆裂。果为蒴果。花期6-8月。

性味功效

《全国中草药汇编》

甘,凉。

清热解毒,凉血,利尿。用于肺结核咳嗽咯血,咽喉肿痛,急性结膜炎,细菌性痢疾,肾炎水肿,尿路感染,白带,瘭疽,毒蛇咬伤

《中药大辞典》

甘,寒,有毒。"

治咳嗽吐血,淋病,白带,痢疾,痈毒。

《中华本草》

甘;寒;淡

归膀胱;肺;大肠经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不肿;小便不利;淋证;痢疾;带下;咯血;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疮痈肿毒;烧烫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60-9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

孕妇禁服。

既然在看了,就点一下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