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缅甸的“悲催”体质,您无法想象的四个事实!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缅甸是一个毫无存在感的国家,这个拥有5000多万人口、68万平方公里国土的东南亚邻国,能让国人记住的似乎仅有它的国名。

在国际舞台上,一个国家的存在感,一般是与它的成功程度挂钩的。缅甸这样一个几十年来毫无存在感的国家,无疑是所有国家中最悲催的那种。今天,龙马君不谈政治、也不谈具体人物和事件,单单从地理和历史的宏观视角来分析下缅甸的“悲催”体质。

事实一:民族“大”国

缅甸有着让许多人文学者艳羡的民族多样性,在这个不大的国家里,居然生活着135个文化与生活习惯迥异的民族。

我们常说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然而与缅甸一比,我们就太“弱”了,我们14亿人口分为了56个不同的民族,而缅甸5000多万人口竟然能分出135个民族来。

与另外一个多民族国家俄罗斯相比,缅甸的民族多样性更加让人称奇。俄罗斯的176个民族分布在170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领土上,而缅甸的135个民族则是分布在仅有6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分布之密,几乎到了不同民族间鸡犬相闻的地步。

缅族是缅甸的主体民族,占人口的比例占到65%以上。这个民族曾三次统一缅甸,然而却从来没有实现过各民族之间的有效整合,至今,缅甸边境的克钦邦、掸邦、克伦邦、佤邦等少数民族聚居区仍处于半独立的状态。

印度同样面临着非常严重的民族问题,然而跟缅甸一比,印度可以算非常成功了。

事实二、国际国内陆缘格局的双重悲剧

缅甸近百年来的历史,就是一场国际国内陆缘格局的双重悲剧。

在内部,由于地形阻隔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极度匮乏,缅族为主体的平原地区与少数民族居住的高原和山地地区基本处于相互隔绝的状态,核心地区很难对边境地区形成强有力的控制,由于长期的隔绝,加剧了不同民族和地域的差异性。

这些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又呈现一种跨境分布的特点,掸族、克伦族、克钦族等分布于周边高原山区的少数民族与东南亚和南亚次大陆其他国家的民族有着深厚的历史联系,进一步加强了这种离心力。

这种核心区域与边境相互隔绝、少数民族跨境分布的内部地缘格局,使得缅甸极易被渗透。

在国际上,缅甸恰好处在三大地缘板块的边缘地带。

缅甸地处中南半岛西端,临近南亚次大陆,毗邻孟加拉湾与安达曼海,按照科恩《地缘政治学》的观点,缅甸恰好处在太平洋至大西洋贸易依赖海洋板块、混合型大陆兼海洋的东亚板块以及正在形成的南亚次大陆板块之间。

缅甸这样的几大地缘板块之间的边缘地带,很容易成为地区大国或者全球大国投放影响力的理想目标。

印度有所谓的东向战略,日本、俄罗斯以及西方国家意图把缅甸作为牵制印度等地区强国的重要支点,越南、泰国等体量较小的地区强国也跃跃欲试,迫切通过与较为封闭的缅甸开展合作来扩大地区影响。

在这种双重作用下,加之孱弱的中央政府,缅甸基本被渗透得和筛子一样了。

事实三:周期性的突然崩溃

在地缘格局上的双重劣势,使得缅甸极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周边国家特别是全球大国的影响很容易造成缅甸国内形势的动荡,这就需要缅甸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内部体制来抵抗外界的压力。

然而很不幸,缅甸不健全的军政府体制更加加剧了在地缘上的劣势,使得缅甸周期性的突然崩溃。

自1948年以来,光是国体,缅甸就经历了“缅甸联邦共和国”、“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缅甸联邦”三次变更。

缅甸的执政党团体则经历了“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缅甸联邦党”、“缅甸联邦革命委员会”、“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缅甸民族团结党”、“缅甸联邦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缅甸联邦和平和发展委员会”、“缅甸巩固和发展党”,当然,还有此次的“缅甸民盟”。

缅甸的执政党团体平均8年就换一次,最让人惊讶的是,竟然一次都没有重样,您想想,这得乱到什么地步?

事实四:另一种经济奇迹

在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最重要指标的今天,我们常用“经济奇迹”这个词来形容某个国家实现了让人惊讶的经济增长。然而,缅甸却在经历另外一种经济奇迹。

1936年,在英国人治下,缅甸人均GDP高达776美元。当时的缅甸是石油重要产地,最高年产量达到100万吨,加之丰富的矿藏和玉石资源,缅甸算是亚洲的富国之一。

2004年,经过68年的发展,缅甸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均GDP仅为356美元,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现在的缅甸,总体上仍处于前工业化时期,农业人口超过60%,一半以上的农民处于贫困之中,农业仍是第一大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极不发达。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仍存在缅甸这样一个处于前工业化时期的国家,正在玩着手机的您能想象得到吗?

欢迎关注,与龙马君一起,相信思想的力量。

参考资料:《冷战后缅甸地缘政治研究》《国家地缘脆弱性探索——缅甸案例及对中国地缘战略启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