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二十品 之《始平公造像记》欣赏
龙门二十品 之《始平公造像记》欣赏
北魏时期崇尚佛教,凿窟造像祈福之风盛行,而《始平公造像记》即是当时所造石像的一篇题记,内容充满了迷信宗教色彩,但其文字却为书法艺术的珍品,一反南朝靡弱的书风,开创北碑方笔的典型,以阳刚之美流传于世。
即雕塑佛像。造像立碑始于北魏,讫于唐中叶,所造者以释迦弥陀、弥勒、观音、势至为多。其初不过刻石,或刻山崖,或刻碑石,或造佛龛,其后或施以金涂彩绘。造像者自称佛弟子、正信佛弟子、清信女、优婆塞等。出资造像者称像主,副像主等。
此造像实高75厘米,宽39厘米。龙门造像题记,一般都不刻书手姓名,仅此碑和《孙秋生题记》刻有书手之名,诚为可贵。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称他们是'工绝一时,精能各擅'的书家,并进一步指出此碑书手朱义章比孙秋生更高一筹,评曰'雄重莫如朱义章'。 全称《比丘慧成为亡父洛州刺史始平公造像记》。题记由孟达撰文,朱义章楷书。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498)九月刻。石在河南洛阳龙门山古阳洞北壁。龙门造像名品之一。清乾隆年间为钱塘黄小松访得后,始显于世。正书阳文。十行,行二十字,有方界格。额正书阳文'始平公像一区'二行六字。
初拓本未经铲底,无字处皆露细麻点,字画锋棱宛然,〖公〗字未损末点,〖昌〗字未泐,〖鸟〗字四点齐。道光时,石经挖凿,字画锋棱大不如前。弥来已损十五、六字矣。
此碑字用笔茁实浑厚,棱角毕见,刀锋笔锋合一难分,可谓方笔之极轨。虽有界格为限,但字之大小倚正并不受拘束,极意肆宕。就每字观之,雄峻雄茂,气豪神强;然就整体观之,则又朴雅秀整,娟隽可爱。这种个体与整体有不同观感的妙处,应该是艺术上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
此碑与其它诸碑不同之处是全碑用阳刻法,逐字界格,为历代石刻所仅见,而未署撰人、书人,在魏碑中也是少有的,在造像记中独树一帜。
记文内容寄造像者宗教情怀,兼为往生者求福除灾。清乾隆年间始被黄易(1744-1801)发现,受到书坛重视,列入“龙门二十品”。
此碑文方笔斩截,笔画折处重顿方勒,结体扁方紧密,点划厚重饱满,锋芒毕露,显得雄峻非凡,同时,文字端严飘逸,将森严方朴的北朝书风,写得婉畅流动,书法具有风骨,雄重遒密,于端谨中出以飘逸。具有龙震虎威之势,被推为魏碑方笔刚健风格的代表。
康有为称龙门石刻“皆雄峻伟茂,极意发宕,方笔之极规也”。而《始平公造像》又是龙门石刻中的代表作。
欢
迎
关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