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热和虚热是怎么区分的

本文引用自开心郎《中医说的五心烦热和骨蒸潮热以及四肢发热以及说的实热和虚热是怎么区分的》。

举个例子吧:如果一个人,一半是水,一半是火,它们在一定的范围内你高我低,你低我高的相互制约着对方,不让自己过低,也不让对方过高。如果某种情况打破了这个框,火突出了这个框,这就是实热,多见于外感,是多余的热。临床表现出的是高烧,或是抽搐,面通红,大汗,口渴想喝凉水,舌红苔黄,小便烧灼,脉搏洪大等机体明显亢进的体征。

虚热是水过低了,低于了那个框,但火还在框内,本不高,从而造成火相对的增高了。多见于本身阴液的不足,这样表现出的是虚热,它是一种虚性的反射性的亢进体征,症状多是:低热,烦燥失眠,手足心热,脸嫩淡红,舌红少苔,脉虚细等。

后面的实寒虚寒和这个差不多。实寒就是多于本身的寒,多见来源于外感;虚寒是少于本身的寒,多见于本身阳气的不足。

中医有句话叫: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虚则内热,阳虚则外寒,就是说的这个。

肝热如何分实热还是虚热?看耳鸣。如果你耳鸣的时候捂住耳朵之后声音反而更大,那就是实热;如果捂住耳朵之后声音减小,那么就是虚热。

实热与虚热 :由于感受热邪所形成的实热证,与机体阴液亏损或机能亢进所致的虚热证,其临床表现及治则都是不尽相同的。表实热证与虚热证的鉴别 (由于感受热邪所形成的实热证,与机体阴液亏损或机能亢进所致的虚热证,其临床表现及治则都是不尽相同的) 。

实热证发病急,病程短、高热,怕热,大汗出、神昏谵语,甚则发狂、烦渴引饮、咳吐黄稠痰、脓痰、或咳血、大便秘结,小便短赤、面红目赤、舌红,苔黄厚、脉洪数;

阴虚火旺的临床表现,梦中遗精,夜寐不安,头目昏晕,心悸烦躁,精神不振,体倦无力,或兼小便短赤而有热感,舌质红。

热邪炽盛:多由热邪引起(如感染),治以清热泻火。

虚热证发病缓慢,病程长,低热,骨蒸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口干,但饮不多,痰少,痰粘,或痰带血丝,大便量少,小便黄、量少,两颧绯红,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阴液亏耗,虚损内呈,多由机能亢进所致,治以滋阴清热。

实火多由于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所致,此外,精神过度刺激、脏腑机能活动失调亦可引起。实火患者表现为面红目赤、口唇干裂、口苦燥渴、口舌糜烂、咽喉肿痛、牙龈出血、鼻衄出血、耳鸣耳聋、疖疮乍起,身热烦燥、尿少便秘、尿血便血、舌红苔黄、可有芒刺、脉实滑数。治疗上宜采用苦寒制火、清热解毒、泻实败火的原则和方法。

虚火多因内伤劳损所致,如久病精气耗损、劳伤过度,可导致脏腑失调、虚弱而生内热、内热进而化虚火。根据病机不同,一般将虚火进一步分为阴虚火旺和气虚火旺两种病状。阴虚火旺都多表现为全身潮热、夜晚盗汗、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躁动不安、舌红无苔、脉搏细数。治疗时应以生津养血、滋阴降火为原则。气虚火旺者表现全身燥热、午前为甚、畏寒怕风、喜热怕冷、身倦无力、气短懒言、自汗不已、尿清便溏、脉大无力、舌淡苔薄。治疗时应以补中益气、强肾兴阳、甘温除热为原则。

实火和虚火不仅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不同,而且治疗原则及具体治法也有所不同。如果不管上火是实是虚,而一律用同一方法清热败火,则有可能非但治病不成,反而加重病情。因此,上火时,首先分清实火还是虚火后,再决定治疗方案,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虚火是上火统分的一种。上火症状轻,时间长并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的属虚火。症状重,来势猛的属实火。 如果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中医就认为是“上火”。 “火”是如何产生的呢?一是直接受自然界“火热之邪”的侵袭而引起“上火”症状;一是机体内存在的能推动生命机能而看不见的“火”,由于阴阳失调,失去了正常潜藏功能,而引起“上火”症状。引发“上火”的具体因素很多。情绪波动过大、中暑、受凉、伤风、嗜烟酒以及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和中毒、缺少睡眠等都会“上火”。

中医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又按脏腑开窍,把目赤肿痛称“肝火”,鼻扇气喘称“肺火”,口舌生疮称“心火”等等。结合内在情况,这些火还可统分“虚实”两大类,症状重,来势猛的属实火;症状轻,时间长并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的属虚火。这种分类为有关治疗提供了依据。无论虚实,均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忌吃肥甘油腻、荤腥温热性食品,忌吃海鱼虾蟹发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