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杨强《读2014年度“子曰”青年诗人奖获得者刘能英诗词随感》
京邑从为客,耽诗觉有神
——读2014年度“子曰”青年诗人奖获得者刘能英诗词随感
初见刘能英老师,是在2014年初夏赴南岳衡山参加一次诗友聚会上。那次旅游,刘老师对于我们80后晚辈的关怀、照顾,让我甚是感动。离别之后,她通过短信,发给众诗友的三首记游诗作,更是让人刮目相看。我记得第一首是这样写的:
甲午初夏随诸友游南岳
烟深雾湿雨丝潜,一树青苔密到尖。
茶苑诗联吟有味,竹林宾主醉题签。
红稀不觉春光远,绿暗能销夏日炎。
若识衡山真意气,三更月下卷朱帘。
这首七律记叙南岳胜游,其景清新,其事快然,其人儒雅,其情深挚,读来无不历历在眼。更难得的是,诗押险韵而出之以自然,无凑韵之嫌,有浑成之趣。
另外两首拈韵之作,则写得飘逸潇洒,豪迈遒劲,既有浪漫之致,亦不乏英气。作者虽为蛾眉,而笔力着实矫健,读之令人逸兴遄飞。
从那以后,我开始多方搜索刘能英老师的诗词作品,细读之余,往往枨触于心,不能自已。刘能英参加诗赛颇多,而获奖率也相当高。每次去各地领奖时,总不忘饱览山水,并以诗词记之。这些写景记游之作,因所览山水的不同,而描摹的笔触也呈现多样的变化。若是北方的名山,则笔力劲健,颇能突出高峻巍峨的气势;若是南国的清江,则又诗情柔婉,写出一派迤逦的风光。从中我可以见出刘能英对语言的驾驭力,以及对诗词风格多样化的探索。
当然,刘能英老师的诗词作品,最打动我的还要算她在北漂经历中记录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北京生活札记》、《鲁院札记》两组作品以及怀念亡弟、思念故乡的一类作品。这些作品,情真意朴,不艰深,不做作,情到深处,真让人觉得是从肺腑中涌出,打动着读者的心扉。
我们试看这两首词:
清平乐·怀弟
风华正茂,折了人间寿。坟草年年丰又瘦,惟有泪痕依旧。
小楼今夜初凉,垂帘抱枕迷香。就算日求一梦,也能相见如常。
水调歌头·寄亡弟
何必恋人世,不死亦凄怆。别来多少离恨,一一我皆尝。须信缘由天定,也懂情深易病,无计解心伤。暮色烟和雨,空等燕归梁。
画堂寂,庭院悄,五更凉。泉台有路,幽梦送我到卿旁。试问前生旧事,但说他乡桑梓,聊以慰枯肠。莫唤愁容醒,乏力整啼妆。
没有任何华丽的字眼,晦涩的语句,纯是一腔情,一段话,只是娓娓道来,便觉呜咽满纸,令人鼻酸。亡者已成黄土,冢上草荣草枯,一年又一年,而生者泪痕依旧,思之凄怆。诗到至情至性之境,不雕琢而自工,于斯可见。
我们再看一首记录北漂生活的《北京生活札记》:
摊破浣溪沙·北京生活札记之五
一里胡同一盏灯,一轮孤月一天星。一叶梧桐一花朵,正飘零。
一介书生才落魄,一条飞信便关情,一路叮咛陪伴我,御街行。
上下阕寥寥48个字,连用九个“一”,便把作者在北京平常、简朴、落寞而又不乏温馨的生活,清晰地勾勒了出来。“一里胡同一盏灯,一轮孤月一天星”,每天穿梭于简陋的小巷,却能满载诗情,虽然有几分孤寂,却也有几分安慰。“一叶梧桐一花朵,正飘零”时序的变化悄悄进行,却被敏感的诗人捕捉,叶落花残,青春又何尝不在这样的岁月中被悄悄地消磨?看到上阕,可以见出作者有几分失落和伤感的。可是下阕一转,生活又添了几分温馨和感动。身为一介书生,北漂生活固然落魄,而亲人、朋友通过电话、短信、飞信等传来的问候,
却让人一扫心头的愁云。“一路叮咛陪伴我,御街行”,步入繁华的市街,举目无相识,但有千里之外的叮咛,回荡在耳边,这样的生活不也令人感到幸福、宽慰么?刘能英这类诗是很朴实的,而朴实中表达的真挚情感,可以说像一股暖流,缓缓浸润了读者的心田。
刘能英2014年3月进入鲁迅文学院高级研讨班,成为那里的学员之后,便用组诗《鲁院札记》记录了自己在鲁院期间的所见所思,所怀所感。这些作品,刻画琐事,情感细腻,淡淡的意韵情思灌注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读之分外真切而别有韵味。
鲁院札记之四
欲借东风日不赊,提神夜饮药当茶。
光阴流似三江水,落寞形同一地花。
灯下黄蜂穿豆蔻,阶前红袖舞琵琶。
如何琢得琼瑶句,且向高台问大家。
这首诗第二联“光阴流似三江水,落寞形同一地花”堪称妙句。光阴本是悄然而逝,而在作者看来形如三江之水汹涌而去,不可阻遏,可见作者的敏感与无奈。而将自身的落寞,比作飘残一地的花朵,道前人所未道,化无形为有形,既契合自己的心境,又切合眼前的实景,情景交融得巧妙。“如何琢得琼瑶句,且向高台问大家”,则可见作者刻苦吟诗的态度以及谦虚好学的精神。诵其诗,如见其人。
当然,刘能英老师今天在诗词创作上所结出的累累硕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她从2008年开始默默学习诗词写作,七年来,勤苦钻研,转益多师,笔耕不辍,这是有目共睹的。尤其她在2013年加入《诗刊》“子曰”诗社后,结识更多的诗词名家,向其请教,不断交流,创作上的进步更是极为明显,以至于诗坛上出现了奇特的“刘能英现象”,引发了众多诗词爱好者及创作者的广泛关注。今年年初,她又获得了2014年度“子曰”青年诗人奖,这真是一件振奋人心的喜事。这既是对她多年精心创作的一个回报,而对于广大诗词创作者来说,也起着极大的鼓舞作用。这也说明,“子曰”诗社作为一个诗词团体,有着极大的凝聚力,对于广大诗词创作者的指导、引领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京邑从为客,耽诗觉有神。只有用自己的心血,潜心浇灌着诗词之树,它才会长得愈发丰茂,结出晶莹烂熳的花朵。刘能英的诗词创作经历,有力地证实了这一点。在此,我们为刘能英老师在诗词方面取得巨大成绩而表示由衷祝贺的同时,也愿她再接再厉,用自己的精心付出,使自己的诗词之树,长成一棵参天的巨木,结出更多绚丽的花朵!
(杨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