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鉴定]什么方式才能练出太极拳的内劲体现?
万玉纲体悟





图 1
上边图1所示的这款运动器材叫“健骑机”,居民小区里随处可见。健身者坐在座椅上,双手紧握手柄,双脚踩在踏板上,双手向水平方向拉,脚向下蹬,引动身形反复起落。
通过这种运动方式可以活动腕、肘、肩关节,锻炼上下肢及腰腹部肌肉力量与协调性以及增强心肺功能。

我在健骑机上以三种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别运化60秒钟,以亲身体悟进行比较,分述如下:
第一种运动方式是符合这款运动器材设计者的设计初衷,是典型的体操运动,其特点是以手拉脚蹬为主宰或者说是手脚腰协调发力的外力运动。
第三种运动方式与第二种相比较,如只从表面上观察,几乎看不出有什么不同,但这只是表象。实际上脚虽然搭在踏板上但脚并没有主动施以“脚蹬”的外力,身体的起落完全是依靠腰为主宰的内力(内劲),而脚搭在踏板上所起的仅仅是“脚撑”的作用。由于失去了手拉脚蹬的外力,身形反复起落的速度更慢。
在这第三种运动方式中,我能真切地感觉到脚底的“脚撑”力感,原因何在?简言之,就是以命门为枢机,凝神聚气,重力势能和动能互相转化的结果。
身形下落过程是一种蓄劲之势,内炁从四稍聚于丹田从而引动体内撑筋拔骨,在腰骶处折叠转换(后腰托前腹,就像压跷跷板的感觉),这种内动引发骨盆偏沉(兜盆)从而以股骨带动腿骨,进而腿骨又带动踝骨,落胯屈膝。
身形升起过程是一种发劲之势,丹田之内炁达于四稍从而引动体内撑筋拔骨,在腰骶处折叠转换(前腹托后腰,就像压跷跷板的感觉),这种内动引发骨盆偏沉(倾盆)从而使上半身腰顶脊竖、下半身提胯直膝。如此节节贯穿将内力传导到脚底板。由于脚底板与踏板贴合在一起,所以脚底板就像千斤顶的底板架构,而踏板就像地面,由此借地之反作用力。
另外,除了上述的重力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换外,其实还有弹性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换。因为身体脊柱在身形起落时,其S型生理曲线会上下抻直或复原,下肢会落胯屈膝或提胯直膝,这些运动方式都可以看成像弹簧样的拉伸或压缩,由此就会产生弹性势能。
所以说这第三种运动方式就是以腰为主宰的内力运动或内劲运化,是典型的太极拳运动。
那么,到底什么是太极拳的内劲?著名八卦太极拳推手名师李亭全老师对此说的比较清楚。现转述如下: 他说:“内劲与内气密不可分,并由内气转化而来。它是蕴藏在身体内部的各个部位、各个系统(如脏腑、经络、筋骨等),按照意识的调动,化解、抵抗外力对自己的作用,或者向外释放作用于他人或体外物体的一种劲力。是一个人自身的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协调统一的体现。” 他还说:“内劲可以运于己身被调动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它可以显露于外,也可以不显露于外。显露于外的时候,往往通过肢体表达,人们可以通过肢体肌肉、骨骼的活动、动作,比较容易地看出来。不显露于外的时候,往往在身体的内里,如经络、筋骨,甚至脏腑中,所以不易被人察觉。只有当外力作用于其身体的时候,我们才可知晓,这就是力由内换,内气潜转的结果。” 在建立了内劲的基本概念后,我们还要问太极拳内劲的核心要素有哪些?我认为太极拳内劲的核心要素可以简约归纳为“一纲五目”。所谓“一纲五目”就是一纲统五目,纲举目张。“一纲”为蓄发。“五目”为心意(收放),眼神(敛放扫暼注),内炁(吐纳),腰胯(偏沉)及身备九弓(张弛),阴阳动静虚实刚柔(转换)。在太极拳的所有训练环节包括桩功、拳架和推手中,你都可以细细地去体悟这“一纲五目”的丰富内涵。 我们讨论的在健骑机上的这三种运动方式,第一种人人都会做。第三种只有少数懂得并会运化内劲的人才会做。而大多数人欲做第三种运动方式时却会不自觉的做成了第二种运动方式,表现在不自觉的会主动的用“脚蹬”来发力使身形升起。这个我还真是检验过,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小伙子在玩健骑机,我让他把手拿掉,看看身形能不能升起来,结果他就用脚猛蹬踏板,身形升起来了。我说你脚搭在踏板上但不许用力,结果他身形根本就升起不来。其实内劲人人都有的,但他没有养成也不会运化,当然他就完成不了这种内劲发力的运动。这种现象如延伸到拳架训练中就是手舞足蹈的太极操或太极舞。如延伸到推手较技中就会发生顶、匾、丢、抗、离、夺、僵、贪等等的拳病,因为它们不具备或违反了太极拳内劲的核心要素。 我在健骑机上的这些体悟,有兴趣的拳友可以亲身去做做、体会一下,我发现这款健身器材还真能鉴定你是否养成以及是否会运化太极拳内劲。
作者万玉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