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如何体悟松沉到脚底?
初学太极拳者,以沉到脚底为一个重要目标。我的网络学生由于得不到言传身教而提问:“如何体悟松沉落到脚底?”“松沉落到脚底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啊?”松沉落到脚底就是练对了太极拳功夫的方向,其实这也是一种感觉。对这种感觉,各人的文字表述、语言表达不一样,讲法也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练拳的阶段层次不同,讲法亦不尽相同。只要明白“松沉”的拳理就行了,何谓“松沉”啊?有兴趣的读者不妨按太极明师马国兴先生所写的《论双重》一文所说:在玻璃鱼缸中做个实验,将小粒石子轻轻放入水中,石子慢慢的落到水中,这个过程的每一个瞬间都是“沉”;石子落到鱼缸底部则不动,这个现象是“重”。这个实例告诉我们:“沉”是不停运动的势态,乃从地沉实的法则;“重”静止呆滞的现象,在太极拳属于失根之象,故不取为法。明拳理再加上晓拳法,就不难体悟到“松沉落到脚底”的实在了。
平时,由于人体机体各部分都是相互连接在一起的,所以,各自的重量都被分散了,就感觉不到有多大的重量,但是随着人体各个部分的放松和放松程度不同,人体的自身力量和各个部位承受的压力也就发生了改变。举个例子,如果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都放松了,那么,牵引这三个部分的力量,因为由紧变松而暂时减弱了支撑和牵引的力量,这三个部分自身的重量,全部压到了肩膀上,此时,整个胳膊变得相当的沉重,这个时候整个胳膊的重量就是胳膊自身重量加上地球引力之和,这不是胳膊产生的力,而是,由于这三个部分放松后产生的松沉劲,其实就是这三个部分自身的重量。同样道理,肩胛背腰的一一放松,就把肩胛背腰的紧密连接程度松弛了,彼此间的牵引力也就暂时减弱了,这三个部分自身的重量也就完全落到了臀部和双腿上,感到特别地沉重。此时,进一步塌胯垂臀,落胯下沉,放松膝部,放松髁部、脚部。这样,就把整个人体的自身重量放到了脚底地下。此时此刻,仅仅是由于人体的四肢,躯干接连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接一个的节节放松,由于每一个关节和部位都进行了由紧到松的拉伸,舒展的运作,松弛了这些部位的连接和牵引力,结果把这些部位的全部重量一一传送到脚地下。此时此刻,既没有人体任何的运动,也没有产生任何的力,完全是因为一个接一个的由紧到松的 不间断的反反复复的转换才引发的人体自身重量的下沉。所以讲整个过程中根本就不存在任何肢体骨骼的单一运动,也根本就不存在任何拙力的产生。这就是从头到脚节节贯穿的一一放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把内气完全沉到了脚底下,也就是通常讲的脚底生根了。当然,习拳多年有成的练者都知道,太极拳的“松”是一种“看着有摸着无,摸着有动着无”的技艺。前辈说:“练时有根,用时无根。”一层功夫一层理,一层功夫一层技,先练“落地生根”,后练“去除己根”,从“有根胜无根”到“无根胜有根”是不同阶段层次的体悟。
我师爷李雅轩对松沉落到脚底的感觉说:“感觉踝骨以上,毫无力感。”他以练架子的松沉又说:“在练架子时,身势应如载重之船行于江河之中,是又有动荡之形势;又是非常的沉稳。起,不离水的托力,下沉,不能触到河底,船身始终是由水的浮力托着的,亦就是说人练拳的身体,是在脚腿上之弹动力托着的,既不能浮起,又不能生到硬根上。如只说如轻舟走,怕是不懂悟解的入,把意思错解,将身体气势练浮起来,胯以下应以气使其下沉,腰以上、背项、顶部分应是以神往上提起的,往下去的是全身重量落于脚底,与地面过电打通。如这样子一沉一拔,将胯以上拉成一个整体,再与脚腿通,然后以神领动,并且以气鼓荡着、来使身体作拳势的一些动作,这叫作用神、用意不用力。”
太极名家郑曼青说:“周身轻灵,其根在脚。”他谈起松沉落到脚底的要领时说:“松沉为连贯性动作,松得几分,沉亦得几分,松沉绝非柔弱,而内含有弹性之劲。窃以为上身不松求改之在腰胯,大腿不松求改之在膝,小腿不松求改之在脚踝。脚跗松透则外形上浸浸入道矣。” 修炼中松沉感觉过胯以后,腿部松透又是一大难关,尤其是踝部,全身重量都加在这个细小肉少的部位,踝部容易紧,不容易松,如果脚趾抓地更会使踝部紧上加紧,必然影响松沉劲的下沉。所以脚趾不仅不能抓地,而是要舒展放长的平铺在地面上,与大地吻合一体,这样才能自然地沉到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