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烟云》原著:为爱守贞的曼娘大可不必,婚姻还是务实的好
《京华烟云》原著的前半部分,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曼娘的成长和情感经历。毕竟,她的爱情太热烈,太纯真,太有代表性。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写到,曼娘的人生悲剧,来源于她迂腐守旧的家庭教育。她的母亲孙太太甚至认为女儿嫁给官宦人家,不愁吃穿,就是嫁到好人家,就是做父母的成功。
却浑然不知,这一切不过是表象,对于一个才19岁的青春少女来说,富贵的代价,却是漫长的守寡路。
我说过,她原本有得选择,但她不愿意,情窦初开的她,爱得太热烈,太专一,认为抱一抱,就是平亚的人,订了婚便“生是曾家人,死是曾家鬼”。
她和平亚是两情相悦,互相爱慕,这样的爱情连曾太太都觉得感动。但这样的爱情,终究过于短暂,平亚结婚后的第一周,贪嘴多吃了几口粽子,一口痰上不来,就死了。
曼娘用情至深,看到平亚想咳嗽,咳不出来,用嘴帮他把痰吸出来,甚至用嘴往他鼻孔里吹气,以补充氧气。
但平亚,终究还是撒手人寰了。
曼娘无奈、绝望地挣扎挽救呼喊,看到这样的情形,作为公婆的曾老爷曾太太,都比对自己的儿子去世了,更为悲痛。
所以,她的这份真情,感动了公婆,也赢得了全家上下的敬重。甚至,在平亚死后,曾家人担心曼娘会伤心过度自杀,特地请了木兰来陪她,开导她。
“桂姐低声和她说,另外还有一个原因要她去,就是大家得特别留神看着曼娘,怕她一时想不开会寻短见。若是这样殉夫是值得作诗赞扬的,也值得立贞洁牌坊了,在地方志上也值得立传,传起来也是美谈,但是曾家很喜欢曼娘,绝不愿曼娘有个三长两短。”
人,终究还是被木兰劝好了,曼娘也接受了平亚去世的事实,也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她开始相信命运,相信一切都是天意,都是上天安排好要她这样生活的。
当一个人开始相信宿命的时候,也证明了她不想跟命运做斗争,不想反抗。
曼娘,她是最柔弱的人,也是最无奈的人。说白了,她,不过是封建礼教下的牺牲品而已。
只是,她并没有这样的觉悟。在这一点上,木兰开始思考人生,思考命运,思考婚姻。
“木兰觉得曼娘是冥冥中一个巨大力量之下的牺牲品,是受了欺骗玩弄。那个冥冥中的力量是什么,她不知道。难道造物主真是以人为'刍狗’吗?存心捉弄人吗?她自己在心里纳闷儿。”
何为“巨大的力量”?作者真的不知道吗?他当然知道,只是他借木兰的口说,自己不知道,不想说。
这个巨大的力量,就是封建礼教,三从四德,从一而终。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就写到曼娘的人生悲剧,源于她所受的旧式教育,她的父亲是迂腐的穷书生,教育她做女儿,必须三从四德,不必在学问上太用功。甚至,她的父亲,将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视为洋鬼子的怪科学,强烈反对新式教育,更加反对女子不裹脚。
有着这样一个守旧的父亲,从小接受这样的教育,曼娘是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也是不会为自己的命运和不公作抗争的。
哪怕面对这个原本就能看到结局的婚姻,她也从没有质疑过一次,这就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幸福吗?自己就一定要嫁给一个将死之人,一辈子守着他的遗像守寡一辈子吗?
她没有思考过,她只知道,既来之则安之,接受命运的安排。
她对爱情的执着和专一,确实令人感动,但,婚姻还是务实的好。
漫长岁月,青春年少,暂且不说夫妻生活是婚姻的必需品,就是身边多一个可以说话吐露心声、对你嘘寒问暖的人,也总比你一个人熬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孤夜好啊。
很显然,一辈子当处女的曼娘,既没有享受过两性之间真正的肌肤之亲,也没有心灵的安慰。
她的执着和专一,令人可敬可佩,却不值得提倡。
从前的女人,丈夫死了,为他守寡,被赞扬为美德,然而,顶着一个贞节牌坊,苦的却是自己。
我是一个情感作者,经常看到网友这样的提问:丈夫因意外去世了,我要不要改嫁?婆婆不让我改嫁怎么办?
这些问题,你不该问别人,应该问自己,现代社会,不应该被那些糟粕习俗所浸染,人应该享有自己的自由和选择,只要你愿意,你敢做出斗争,没人能阻止得了你。
爱情可以浪漫甜蜜,可以回味无穷,但婚姻是生活的琐事,每一天都得围着柴米油盐转,光有爱情不够,更何况,那已经是逝去的爱情。
如果一个男人足够爱你,真正爱你,就舍不得让你一个人孤独地活在这个世界上。他会希望你找一个好人家嫁了,作为依靠。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平亚的爱,虽然热烈,但有些自私。他明知道自己病入膏肓,依然和曼娘结婚,给了大少奶奶的名分,却给不了真正的幸福,就连夫妻生活都无法满足。
真爱,不是占有,而是成全,放手。
所以,我才理解为什么木兰会说曼娘是被“欺骗玩弄”的,难道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