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战:长平之战(9)Time To Say Goodbye
赵军的这四十万降卒,此时成为了白起手中无可奈何地烫手山芋。
他不得已的第一个原因,是这帮赵国人不能放回去。
自打白起进入军界后,秦国的整体眼界往上进行了一个大提升。
秦国已经渐渐的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了。
你得来真格的!
要聚焦对敌国有生力量的消耗!
白起在不断地大规模大打歼灭战之后,秦国突然发现,每一次歼灭战后,会得到很长一段时间的敌国国防真空。
或者说这个国家会在很长时间内无法形成威胁。
这次秦国举国下了血本,上百万人次的千里馈粮(不要怀疑这个数字,供应几十万大军的人吃马喂,尤其前线是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是需要下血本的),昭王还亲自征调了所有河内,河东之地的壮丁上前线,此战的消耗是极其惊人!
这不是没有风险的!万一那五国在别的方向捅你一刀呢?
您这可是拼着内力呢!
秦昭王是在豁出命去打大牌!
这把牌最终一接锅,如果能灭了赵国最好,如果灭不了,昭王的的最低接受目标,也是必须把这赵国的四十万有生力量全部杀伤!
一旦这几十万赵国棒小伙子放回去,后果不堪设想。
一旦龙归大海,没俩月,赵国又能组织出几十万大军跟你死磕!
下一场大战,幸运女神还能如此眷顾你吗?
很多人会说:你可以收编啊!或者说把他们迁往别的地方当农民啊!
这个我们只能说:真的做不到。
如果几万人,你可以打散,收编,因为他的体量小,你可以消化。
但几十万人,和你一边胖的分量,你怎么短时间进行消化?
这几十万人你怎么迁往本土?
哪里有这么大的土地去安置几十万小伙子?
又有哪个地方可以消化几十万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即便有,这几十万人万一又跑回故土了呢?要知道人家可是有家的。
你可以说,把这几十万人打散,分往几十个地方分别消化。
这在今天如此的社会分工与行政效率都很难做到这种高危民生工程!
当时的四十万赵人大约相当于秦国人口二十分之一,换算过来,如果今天我国突然来了7000万中东难民,给各省直辖市派任务安排消化,你看哪个省长敢拍胸脯?
而且最重要的问题是,即便你能够照单全收,也再也没有粮食能应付这突然多出的几十万张嘴了!
当时的白起,除了坑杀掉这四十万赵军降卒之外,他别无选择。
甚至有一种可能,也许下令坑杀的,是秦国高层传来的命令。
再者说,几十万秦军出来打了这么久的仗,眼睁睁就有那么多脑袋可以当军功了!你怎么面对帐外这几十万如狼似虎的秦国小伙子!
当然,还有最后一个因素。
当时人们对杀降根本没概念!
社会的进步,是在不断地演化下,在大量的规律与事实约定俗成后才产生的。
他白起,此时就是“杀降不祥”的第一个顶级反面教材!
公元前300年到公元前200年,是非常波澜壮阔的一百年,这一百年的浓度甚至比全民普及的三国时代还要高!
浓到根本化不开!
50多年后,又有一个和白起一边分量,中国史上前三的古来杀神扮演了这个反面典型。
这两尊神一摆在那,今后的执兵大将就老实了很多。
总之,透过历史的迷雾,我们可以想象到,在白起的军帐里,他在下达那个命令时,他其实根本没有选择。
旷日持久长平之战结束了,可以说秦国此战后终于打垮了六国中的最后一个劲敌,但是大胜后的秦军反而退军了,并没有将利益最大化的趁机一口气灭掉赵国。
而白起在坑杀四十万赵军后,却是下达了三路灭赵的部署的。
他令司马梗北定太原,攻略赵国北部,命王龁攻打武安和皮牢,自己则率精锐主力,直奔邯郸而来。
赵国此时,危在旦夕。
可能是赵国国运未完,有一个国际掮客受赵王的重托带着重金来到了秦国,找到了范雎,对范雎进行了分析,这个人,是苏秦的弟弟,苏代。
纵横江湖多少年的苏家人给范雎阐明了一个白起灭赵后的程序推演。
首先,白起灭了赵国后,因大功必会再度封赏,地位一定会在你之上,他的老领导魏冉就是你搞下去的,他会容得下你吗?
其次,这场仗之所以会打起来,因为韩国人的上党投降了赵国,如果你灭了赵,北方的赵地会投降燕国,东边赵地的会投降齐国,南边的赵地会投降韩国魏国,秦国又能获利多少呢?
范雎被说动了,也确实如苏代所说,对于他此时来讲,灭赵并不是最优解,于是对秦王说:倾国出战,暴师于外,不若允许割地讲和,修养战士,来年再战。
秦昭王被说动了,允许了赵国的割地求和,下令班师。
白起很愤怒,因为作为大将,他明白在将敌人的有效反抗打垮后,一定要乘胜追击,在对手布置第二层防御的之前迅速扩大战果。
赵国的此时能动员的有生力量都打没了,现在邯郸几乎就是不设防城市,不趁着这个时候再向前拱一步,他日你再想灭他,又将付出多少代价!
不过他没有办法,只能回军。
这侧面凸显了秦国体制建设的伟大之处,多大的腕,你也得听宣!
事实也确实如白起所言,秦昭王失去了在他有生之年灭赵的机会,九个月后,想明白了的昭王再度兴兵,白起生病,王陵带兵伐赵,被赵军所败。
白起病愈后,秦昭王令白起为将,白起说:邯郸实未易攻,且恐诸侯之救将至。诸侯怨秦日久,秦虽胜于长平,士卒损失过半,国内空虚,今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
白起在分析过后推辞再三不肯为将。
白起作为一代名将,很明白的将战争的成本论进行了阐明,现在再度兴兵,成本太高,国家已经受不了了,国际势力群狼环伺,咱们很危险。
其实潜台词是:灭赵的好时机已经错过去了。
老将军请不动,秦昭王闷了一口气只好让王龁替回了王陵继续进攻邯郸。
不过这一仗,又变成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这两个公子还带来了兵马援赵,这让战争更加的没完没了。
其实这两国来的都比较偶然,楚国之所以来,是因为平原君赵胜求援时最后带上了自我推荐的毛遂,毛遂在楚国犹如蔺相如附体,三步贴到楚王跟前,又是恐吓又是讲道理的逼出了赵楚的歃血为盟。
魏国那边本来被秦国吓得已经尿了裤子,魏王如何也不肯出兵,但平原君赵胜的媳妇是信陵君魏无忌的姐姐,魏无忌最后通过魏王宠爱的如姬将调兵的虎符偷了出来(魏无忌曾帮如姬报杀父之仇)。
在调兵时大将晋鄙生疑,魏无忌门客候嬴的朋友杀手朱亥又干掉了晋鄙,魏无忌成功偷得兵权,自行北上援赵。
此时的王龁已经围攻了邯郸一年多有余,自长平大战后,秦国的这台战争机器由于连年的大规模攻伐,也露出了疲态,各国援军到来后,秦打的越来越艰难。
秦昭王听到风言风语,说白起在说风凉话,但他还是按下怒气,再次征召白起去扭转局势。
按说无论怎样,秦王一再下令,白起都应该以国事为重了,毕竟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不过白起却忘了功高必震主的铁律,没有收敛自己的锋芒,当然他也有他的理由,他毕竟太特殊了,他的军功在那个时代属于开天辟地第一人的存在。
他认为自己是有资历任性的,选择了在国之生死大事上再一次任性,继续称病。
同年十月,秦昭王一怒之下将白起贬做士兵,放逐到了阴密(甘肃灵台)。
同年十二月,白起被秦昭王赐宝剑,自刎而死。
杀降不祥,古来杀神终于被他自己带走了。
后来秦军一再战败,被魏无忌大破秦军主力,解邯郸之围,第二次旷日持久的攻赵行动失败,秦国也由于连年远征大战,国力大伤元气,二十年内,没再有大的动作。
白起死后六年,一代雄主秦昭王病逝。
秦昭王在位共五十六年,这五十六年,是秦国彻底奠定统一优势的时期。
所有的统一准备,在昭王一朝基本已经做完。
历史的接力,交到了下一棒。
似乎冥冥中自有天数,秦赵间,注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四十万赵军被坑杀的同时,邯郸的一个赵人诞生出了一个婴儿。
这个孩子自出生,就带有着一大堆谜团。
从他被戏说的身世开始,拉开了他谜一样波澜壮阔气吞山河横扫八荒唯我独尊的人生。
在王龁围困邯郸时,这个婴儿还差点被愤怒的赵国人杀死,惊现异常!
但在他严冬般的童年度过后,命运向他展示了他的剧本!
他成为了秦国诸代创业,奋六世之余烈后的最终收尾人,在他的手下,古老的中国第一次完成了统一!
他给自己起的一个非常响亮的标杆性名号——皇帝!
后世再没有创造出比这更气派的词语进行代替和更改,一用就是两千多年!
这个孩子,叫做嬴政!